Redian新闻
>
高校学科专业迎来重磅改革

高校学科专业迎来重磅改革

教育

2023.04.14

本文字数:287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作者 | 第一财经 金叶子

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深入,不少原始创新和新的研究方向都对传统的学科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同时,提出了8条任务措施,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和基础学科专业建设。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告诉第一财经,该改革方案是从市场供求出发动态调整专业,避免专业长期固化不适应市场和人才培养需求,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结构化失业的现状;此外也有助于人才供给侧改革,通过建立政府调控和规范的机制,发挥省级政府部门的统筹功能,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和育人机制;同时,大力推动新工科、新医科等人才培养,有助于通过新型人才培育适应和创造数智时代的就业岗位。


鼓励交叉学科


作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我国长期以来,工学背景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一直居于各学科首位,目前在总量中的占比已超过一半。


根据中国科协去年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1.1亿人,位居世界首位。从学科结构来看,截至2019年年底,理、工、农、医核心学科培养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占近8成;其中工学占比最高,为55.24%,且在近10来年增长明显。


上述报告的课题组研究组组长黄园淅告诉记者,规模庞大的工学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方案提出,深化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同时,瞄准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医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医学+X”“X+医学”等新兴学科专业。


例如,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加大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打造特色鲜明、相互协同的学科专业集群。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急需的科创人才不少都分布在新工科等交叉学科领域,实用性较强的工科专业也成为近年高考报考热门,比如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大数据技术、自动化等专业。


我国也提升了对新工科、新医科等交叉学科的重视程度。根据去年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一级学科由111个变为117个,自2023年起实施,交叉学科作为一个门类正式“入驻”,下设7个一级学科。


姚凯告诉第一财经,随着后工业化时代和数智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适应数智时代的复合型新人才供不应求,教育体系的专业设置与新时代产业转型、人才市场的动态适应,是当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甚至基础教育的必然趋势。




建强数理化生专业


尽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呈现世界最大规模、年龄结构年轻化和性别比例趋于均衡等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卢阳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顶尖科学家数量不足和高水平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强是其中的两大突出问题。


本次方案中另一个注意的地方,就是对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的布局。


具体要求,建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适度扩大天文学等紧缺理科学科专业布局。促进多学科交叉融通。适应“强化基础、重视应用、特色培养”要求,分类推进基础和应用人才培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地方高校要拓宽基础学科应用面向,构建“基础+应用”复合培养体系,探索设置“基础学科+”辅修学士学位和双学士学位项目。


在中科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看来,短期看似无用的基础研究在科学活动中往往是最重要的。张杰曾在此前的一次专访中对第一财经反复强调了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他解释,比如物理学就是理科中最核心的学科,是以追求真理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人类知识架构的基础就是物理。有了物理的概念后,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也就是数学来演绎,从这个层面来看,数学和物理是人类知识架构中最基础的东西。“物理学带给人的训练能让人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找到规律,并按照规律去解决问题。”


随着对原始创新的重视程度增加,我国近年来围绕基础研究加大了学科布局,并于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首批36所试点高校均为原“985”名校,专业重点放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除了这36所高校,2022年还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


随着4月进入“强基计划”报名高峰期,多家高校近期发布了新一轮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作为强基计划启动的第四年,今年部分高校进一步优化了校测形式,并增加了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的考核比重。


例如,近年来频出“天才少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设置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哲学。该校今年的招生简章显示,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按照专业单独编班,单独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试行本研衔接培养模式,执行分流考核方案,对学生进出实行动态管理。


华南理工大今年的强基招生简章显示,部分专业数学成绩按130%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比重,也反映了数学类专业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视程度。


厦门大学简章显示已经加入“复旦交大南大”的新强基。去年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展强基计划招生新试点。最大的变化是高校考核由高考出分后调整至出分前完成(通俗来讲就是减少了高分生出分后“脚踩两只船”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规定,在“强基计划”推出后,试点高校同时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和自主招生不同的是,“强基计划”是一项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大部分高校在招生简章中都提到“强基计划”学生不能转专业,而且一些学校也实行阶段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来对这批学生实施考核。


姚凯认为,我国现在重视基础研究、强基报考热是一个很好的氛围,让一批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的学子能够潜下心做研究。不过,一些学生在前期报名时认为“强基计划”是多了一个途径,在进入校考时,才开始真正考虑专业的影响,这样的考生未必真正热爱基础学科。基础学科要耐得住寂寞,强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固定了专业,也希望报考的学生能抛开部分功利的因素,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兴趣,包括以后的就业范围来考虑。


微信编辑 | 立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将被优化调整,文件全文→加拿大宣布重磅改革:这类移民申请就能来,无需等待!直接发工签!重磅!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美国多个学科排名领跑全球!雅思考试即将迎来重大改革!重磅!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哈佛大学在四大学科领域排名第一!重磅!澳洲财长发声!养老金制度将迎来重大变革,大量华人受影响!这件事以后不能做了!重磅!托福考试将迎来重大改革?时间大幅缩短!喜讯 ◇ 加拿大宣布重磅改革:这类移民申请就能来,无需等待!直接发工签!我国独董制度迎来重大改革,核心要点逐一梳理→习近平: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支持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重磅改革!加拿大移民部大放水:"家庭团聚"申请就能来,直接发工签!超重磅改革!8000字最新解读刚刚,证监会发声,这类资产迎来重磅信号!人民币大反转,多头攻击来了?怎么开始学佛(五)佛教的两个问题年度“最吸金”本科专业出炉,你的专业上榜了吗?重磅改革!GRE普通考试时长将缩短至两小时以内!改编成电影片名就叫《炸北溪》证监会发布!1500亿元市场,迎来重磅新规金融行业全球从业证书CFA迎来重大改革,史无前例!重磅改革!GRE普通考试时长将缩短至两小时内!UCL教育学本科专业“没有”了?还新增/调整了哪些专业?2024招生说明出炉!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英国拿下15个学科榜首!热门学科哪些英国大学表现亮眼?心结 (小小说)【大乡里出城】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C档及以上专业院校分布和数量澳洲官宣两项重磅改革, 事关每个人! 没想到富人开心, 穷人更难了到2025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将被优化调整港交所重磅改革时间表来了大批华人恐要失业!加州Uber外卖和打车业务迎来重磅改革!瞭望丨高校学科专业为何这么调整?重磅!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增加了三个首次进入排名的学科,预示了什么趋势?国务院重磅改革!8000字最新解读历史上房中术最厉害的女子,杨贵妃上榜,最后一位无人不服重磅改革 | GRE普通考试时长将缩短至两小时以内突发!加拿大这省重磅改革:留学移民不要工作经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