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你的状态对了,人生就顺了

你的状态对了,人生就顺了

情感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文 | 有书素墨 · 主播 | 杨枪枪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感触颇深:

“大多数人,只会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里苦恼,却始终不去改变。


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人生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


很多时候,人生路上的困境并非能力不足,而是走不出一成不变的状态罢了。


当你能改变自己的状态时,人生轨迹也会跟着改变。


成年人最需要改变的人生状态,莫过于:


推倒内心的墙,跳出勤奋的圈,打开认知的笼。


状态对了,人生也就顺了。



推倒内心的墙,活成自己


前几天,在《改变》一书中读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小林有一次听到朋友的播音作品,被深深吸引。


于是向朋友表示,自己一定要成为像他一样出色的播音员。


随后花了很多时间,做足了准备。


可后来朋友问他进展如何时,他却说:

“没有做了,我觉得我的声音不好听,肯定做不好播音。”


事实上,小林的故事何尝不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呢。


明明想去学习英语,但想到已经年过三十,就认为自己学不好而放弃。


明明想从事设计工作,但考虑到从没做过,就害怕自己做不了而妥协。


人生最难推倒的墙,不在外界,也不在大脑,就在自己心里。


只有推倒内心的墙,才能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


邓亚萍就做到了这一点。


邓亚萍退役后,想去学霸聚集的清华大学学习英语专业。


当时的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


一般学生一个下午就能背诵的稿子,她花了一个月才勉强记下来。


以这样的英语基础,去面对清华的学霸,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在心中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墙。


但邓亚萍却毅然推倒了这堵墙,走进了清华学府。


在她的努力下,不仅拿到清华大学的英语学士学位,还被英国诺丁汉大学录取。


随后,更是在剑桥大学修完博士学位。


俞敏洪曾说过:

“只要心里没有障碍,外界的困难总能克服,让自己获得想要的人生。


但心里的障碍除不掉,这种状态下的人生就没有任何办法改变了。”


面对前路的困难,常常“知难而退”的人,只会永远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

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总能推倒内心的墙,战胜外界的困难,去追求心中的自己。

心里没有了墙,前路就无可阻挡;心中没有了碍,山川湖海皆可往。

内心不设限,人生才无限。

人生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跳出勤奋的圈,脱离穷忙

知乎上曾有个“穷忙人生”话题,网友@林冉分享说:
“我每天早上准时赶去上班,白天用尽全力忙工作,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回家,期盼某一天能改变人生。

然而日复一日重复的忙碌,就像在一个圆圈里无限循环,看似很勤奋,却感受不到任何改变。

这种状态真不知何时是个头。”


听过这样一句话:
“当你用尽了所有心力,还看不到任何效果时,这种勤奋就是无效的。

你只有跳出这种状态,才能知道如何改变。”

是啊,勤奋固然重要,但让勤奋有效才是一个人的必修课。

跳出无效勤奋的圈,才能掌控勤奋的节奏,改变人生的走向。

《蜕变》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作为一名设计员,吉子每天不是忙着做设计图,就是在和客户沟通。

每天下班路上,也要应付客户的各种要求。

一段时间后,吉子突然意识到,虽然任劳任怨地忙碌着,却没看不到任何变化和成长。

自此,她开始跳出这种循环。

每天早上,在开始忙碌之前都会给自己15分钟,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

在吉子的不断调整下,每天都能给自己省至少2个小时“圈外”时间。

这些时间,她每天用来研究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复盘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去学习,去改进。

仅半年,吉子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获得领导赞赏,更成为公司里客户回头率最高的员工。

人生路上,不是只管勤奋就有回响,也不是一直忙碌就会奏效。

没有思考,缺少复盘的忙碌,只不过是机械式的重复劳动。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跳出圈外看圈内。

在圈外,才能看清自己的状态,及时调整;认识自己的不足,充分改进。

就像李尚龙曾说:
“无论多忙,都要给自己一些空余的时间。

暂时离开勤奋状态,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棒。”

有时间来思考,在勤奋中练习。

向好的人生,就是在勤思多练的状态中不断改变,步步进阶。



离开认知的笼,走出平庸

网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
“和优秀的人交流时,为什么他们说的很多东西,要么不知道,要么听不懂呢?”

一个高赞回答说:
“因为你的认知根本跟不上别人。”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平庸,其实是认知没有什么进步。

当你的认知一成不变时,它如同一座牢笼,让你的人生止步不前。

樊登曾说过:
“一个人变优秀的本质,就是认知升级。”

人生要想走出平庸的状态,最好的方式,是从提升认知开始。

认知变了,人生就会随之改变。

对此,我有3个建议。

1. 学会向上学习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洛玉珠凭借自己出色的眼光,把袜子生意做得十分红火。

当很多人得知袜子生意好做时,都想着让陈江河带他们分一杯羹,一同内卷。

然而,陈江河却告诉他们:
“天气渐冷,手套不正是必需品吗?”

大家这才深受启发。

一个人提升认知最好的资源,其实就是身边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

因为,他们的学识比你深厚,经验比你丰富,能力比你优秀。

学会向上学习,才能站在强者的肩膀上,快速成长。

2. 懂得向外求知

费孝通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曾带着学生下乡考察学习,在路过一片玉米地时,一个没来过乡下的学生想表现自己,说:
“哇,今年的麦子长得这么高。”

随即,旁边的笑声响了起来。

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笑话,却也反映出:

一个人如果固守在原有的认知里,不去认识外面新的世界,无异于井底之蛙。

让见识不断丰富,认知不断更新,是一个人变优秀最基本的能力。

时代在快速前进,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在不断更新。

积极向外了解世界变化,多学习新技能,培养新思维,我们才会拥有足够的认知广度。

3. 凡事向下思考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和领导讨论产品时,你只知道产品很重要,可对方却告诉你产品背后的价值才是核心。

伴侣和你吵架时,你只看到对方无理取闹,却看不到对方内心缺乏安全感。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没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是因为缺乏“向下”思考的习惯。

所谓向下思考,是指面对问题时,要懂得深入思考。

你思考的深度,就是认知的深度,也是优秀的程度。

就像傅盛曾说:
“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思考的高手。”

对此我有个很好的方法:哲学三问式思考法。

每次遇到问题,就去思考:

问题的真正核心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都有哪些解决方法?

养成这个思考习惯,就能让你脱离表面浅显的认知,看到事物深层含义,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


曾有人说:
“生命本就是一个状态,状态对了,人生就会向好的方向改变。”

想要人生变得更好,我们就要掌控好自己的人生状态,走出消极状态的束缚。

推倒内心的墙,不给人生设限,才能活成想要的样子;

跳出勤奋的圈,让努力有效,才能改变穷忙的人生;

打开认知的笼,改变低层次认知,才能走向优秀。

时时审视自己的状态,及时修正,积极改变,人生才能不断升级,从容前行。

往后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掌控好自己的状态,经营出向好的人生。 

 / 重要提示 / 


微信公众号最新改版,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让大家错过推送。


喜欢有书君的文章,一定记得给我一个星标【有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国留学生拒绝百万年薪offer:从普通“学渣”到“非常规天才”,人生就是一场豪赌Tesla ecosystem: energy 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 electri推特:This is the highest Q1 Twitter usage ever and。。。余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一半重回巅峰,她的状态堪比换脸?Iframe在Vue中的状态保持技术VPGTrans: 用10%的成本定制一个你自己的GPT4多模态对话模型一个人最好的状态:独处、知足、自洽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状态,读完恍然大悟Ferrari CEO compliments Tesla for shaking up the automotive indu选对了,人生就顺了巴菲特:做到这一点,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这种千言万语又不能说的状态,是不是才是一种精确的事实呢? | 向帆「见所未见:信息的设计与艺术」上线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状态人一旦过了25岁,人生就像按了加速键懂得换位,人生就顺了中年最好的状态:家人安康,知己两三,良人相伴VPGTrans: 用10%的成本定制一个你自己的GPT-4多模态对话模型Elon Musk: Immigrants from China & other Asian countries hav专访许成钢:民营经济顺利了、容易了,中国经济就顺利了、容易了特斯拉:Giga Berlin is the machine that builds the machine如何达到真正全力以赴的状态?一个家庭最幸福的状态:书房有香,厨房有声,卧室有话稻盛和夫《活法》:心态对了,工作就不累了爱情最好的状态,是变成小孩子丨聊愈师眼中的爱情心净了,人生就顺了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看完醒悟)《人生路不熟》票房破5亿:看懂3个真相,人生路就顺了​内核稳了,人生就顺了人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一半(深度好文)你的欲望在哪个层次,人生就在哪一个阶层VPGTrans:10% 的成本定制你自己的类 GPT-4 多模态对话模型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无事心能定,有事心能静心态对了,人生的路就宽了如何拥有自知、自信的状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