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刘老师
来源:佳音如鸽教育咨询(ID: jyrg97)
当孩子犯错、不听话的时候,父母总是容易发火、吼叫、甚至打骂孩子:适当的批评会引起孩子的重视,但过度频繁的指责批评则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对抗心理,要知道“兵逼则反”。所以为了不对孩子发火,请牢记这22条箴言,每天读三遍,简单却很管用。
我要多鼓励、赞美我的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让他充满无穷的力量,拥有变好的决心。而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好情绪才能产生好行为,经常得到爸妈鼓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激发内驱力,有去做的意愿和动力,并能坚持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认为只有在孩子做错的时候,指责批评孩子,孩子才能长记性,才能知道自己做错了,才会改正,不犯错。其实这样频繁的纠错,像是心灵的腐蚀剂,会让我的孩子退缩、自卑、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可能孩子最后直接躺平了——“妈妈都说我不行了,我就是不行,反正我什么都做不好,最后直接懒得做了。”我对孩子不断纠错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放弃的开始,我对孩子不断失望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失望的过程。在确实需要批评时,我要做到先肯定后纠错,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觉得是在针对他,也不会让孩子感受满满的挫败感。
我要找对教育的好时机,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正是我跟他建立关系的最好时机。真正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不是在他“作对事情”的时候,而是在他犯错时,我能不能拉他一把。多一些理解和共情,用肯定和夸奖强化孩子的好行为,给他改变的信心,让他感受到被爱的底气,这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才能敦促他变得更好。
我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一切好与不好,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挑剔。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我才不会焦虑,才不会在孩子身上乱使劲。我爱我的孩子,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仅仅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因为我关注什么,就是在强化什么,强化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盯着孩子没做到的,逼着孩子去改变,就是在强化失败。反之,如果我关注孩子做到的,发现孩子的点滴改变,就是在强化成功,强化孩子好的一面,给孩子好的感受。孩子就会收获成就感,每天动力满满,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
我们既可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加油站,也可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以后我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句话是给我的孩子增添了力量,还是减少了力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张口就来。
孩子做不到时,就指责批评,让孩子不断的体验挫败感,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过高的压力,高压力之下,孩子一旦感受到力不从心了,马上就会有一个选择,就是放弃,我不干了,这个目标我达不到了。所以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我要学会给孩子制定小目标,就是孩子伸伸手,掂掂脚尖,就能够够得到的,让孩子不断地体验成功的感觉。
很多时候,你以为孩子过得很快乐,却不知孩子一直处于苦闷压抑之中。等到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他们要么对内攻击自己,要么对外彻底爆发。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别急着灌输道理,或者直接让孩子闭嘴,压抑孩子的情绪。只有让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才能缓解矛盾和压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很多亲子冲突,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说话态度和方式。父母劈头盖脸的指责和命令,只会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负能量。聊天时多用“我”开头,把你和孩子归为同一类人,这样他才会信赖你并且更容易接受你所说的话。千万不要用“你怎么......、你怎么又......、你还不赶紧......”这类的语言,将孩子拒之门外。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在陪伴孩子时,改变自己以前管太多,对孩子指手画脚、命令孩子按自己想法来做事的习惯。因为这样的陪伴,会变成监视、控制,会带给孩子更多的紧张和焦虑。会让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不接纳,不满意,会消耗孩子的生命力。最后本末倒置,他把精力都放在应对我身上,而不是投入到真正的学习里。
我要改掉唠叨的毛病,因为唠叨就像是一把刀子,刀再钝,孩子也架不住父母天天的“补刀”。而且由于“超限反应”,我说的越多,孩子越是听不见,就算听见了,也会让孩子有种“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教育孩子,不需要过度教育,需要干净的教育,只需“点到为止”就好。
指责、唠叨、批评,这些都是单向沟通,这都是我一个劲地在说,孩子被动地在吸收。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终有一天会把关系拉得越来越远。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我要学会耐心耕耘,允许他有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心急想着孩子一下子就变好,一下子就改变,一下子就做到。这道题从不会到会,中间需要一个过程;这个家务从做的不好到做得好,这中间也需要一个过程;就连孩子今天从不会系纽扣到会系纽扣,这中间都需要过程。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今天字没写好,今天一道数学题不会,今天刷碗没刷干净,我们上来就是噼里啪啦一顿打骂,还总是说“你怎么这么笨”。这就等于把孩子成长的过程给剥夺了,除了给孩子增添挫败感,其他毫无意义。帮助他去掌握这些能力,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指使孩子,强势命令孩子听自己的。当我不再总是控制孩子,学会用“示弱性表达”寻求他的帮助和支持时,也许很多叛逆、不听话,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了。
我要减少自己的控制欲,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有些事可以听孩子的,这样更能培养有主见、有担当的孩子。比如,孩子想先吃饭再写作业,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孩子,听你的”;孩子想学绘画不想练钢琴,可以说“孩子,你可以自己决定”。允许孩子在不是原则问题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做事,这是他们的权利。
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在爱的滋润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是充满爱的,是富足的。我会每天挑选一个时间段,让自己放下手机,给自己和孩子一个亲子相处的时间。我明白,关系先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
学会“偷懒”,学会“示弱”,很多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而不是包办一切。我知道,包办会让孩子没有实践和试错的机会,这样会让我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能力差,不独立。
我要无条件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没有完美的大人,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只要做到改善而不必苛求完美。以后每天我都会找出孩子身上的两个优点,真诚地去赞美。当我的眼里更多地看到孩子的优点时,孩子能感受到,会相信自己如此优秀,会更加自信阳光,从而有意愿变得更好。
我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我要先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孩子不应该是接受情绪垃圾的回收站,更不应该是我的出气筒。做个情绪平和的家长,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成长环境,这是我必须攻破的课题。
我要知道: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夫妻和睦,家庭就会稳如磐石。如果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这个家庭就会出现问题。我要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与另一半的关系,学会和另一半有效地沟通。为了孩子统一教育目标,一起使力,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让孩子在和睦的家庭里感受到最饱满的爱,将是我的使命。
我要放下自己的焦虑,因为我越焦虑,孩子就越会有压力。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我自己的问题,提升我自己的教育能力。而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个劲指责孩子的不是,却没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我要做孩子的贵人,引领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哪怕我非常非常爱我的孩子,如果我心中爱的能量没有增加,我自己找不到爱的感觉,我就不能很好地影响和帮助到孩子!因为带孩子的过程中,不停地连轴转,很容易出现“养育倦怠”,当自己太疲惫,又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时,孩子的问题,就很容易成为导火索,忍不住朝他们发火。但我是一切的根源,我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用一个更饱满的状态照顾孩子的人生。我们的生活幸福美满,还是鸡飞狗跳,全凭我们自己如何去选择。这22条箴言,我们努力坚持做到,孩子优秀,我们轻松,家庭更幸福。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