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岁那年,我决定踏上那条“英雄之旅”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070 篇文章
题图:文中图片文中图片除作者提供外,均来自 Unplash。
作者:尼可,尼可学院创始人,工作7年后,进入藤校读硕。专注学习力的研究和实战,支持更多人有策略地学习,创造丰盈人生。
迷茫时刻,一本书的提示
27 岁的某个冬日的下午,我坐在北京一辆通往海淀黄庄的公交上,拿着一本书阅读《维罗尼卡决定去死》。
那时,我在一个英文教育机构做老师,收入不错,也喜欢学生。但是,我并不怎么喜欢那种为了考级而拼命刷题的氛围。总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不滋养一个孩子,却又不确定到底哪里有问题。
同时,我心里有一个隐隐的梦:要出国去看看。
左手是一份稳定且胜任的工作,右手是一个需要金钱和时间来申请,且不确定结果的出国留学。一时间,我身处犹疑,甚至无力之中。
就在那个冬日,我看着窗外的雾霾,内心更加灰重:接近 30 岁,我却陷入迷茫。
就在这时,我读到故事中的主人公,维罗妮卡在自杀之前随手拿了一本杂志读起来,故事说:“她对信息学没有丝毫兴趣,这与她一生所做的一切相一致,总是寻找更为容易或是说伸手可得的东西,比如那本杂志。”
犹如雷震。
“我的生活也一直是这样的!我并没有好好地去选择,而是走着最简单的路,一个一定会录取的大学,一个不那么喜欢但是录取的专业,现在又顺着专业做英文教学。”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这本书,正是通过维罗妮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幸福,并不在于生活的“容易“或者”安全“,而是有自己的选择,并为这个选择全情投入。
因为这本书,我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出国留学。
踏出第一步,还有更多挑战
当然,一个决定并不代表之后的坚定与顺利。
申请出国,从一个想法,到执行,大约要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不少人告诉我:“现在有安全的工作,为何去冒险?”也有很多人说:“赚到的钱,还不如去买房子。”甚至有人警告说:“28 岁了还出国,当心回来既在职场拼不出来,又嫁不出去。”
除了他人反对的声音,还有我自己的怀疑,特别是遇到实际的困难,在等待不确定的结果时,内心的精神消耗,怀疑,都让我感觉,追求自己想要的一件事,真难啊!
也是这本书的作者,保罗-柯艾略,在 30 岁的一场朝圣之旅之后决定成为作家,并写了《炼金术士》这本书。他想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来告诉更多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去追求自己的“个人传奇”(Personal Legend)。
我读到《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那个最终成就个人传奇的男孩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是:“他敢于放弃自己的羊群,去试着寻找自己的传奇“。这给了我继续的力量,而不是在犹疑之中消耗。
2015 年秋天,我顺利获得去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硕士的机会。
那么,当一个人去追求“个人传奇”时,就会如许多故事一样,顺利且风光吗?
绝对不是。
2017 年,在宾大研究生快毕业时,我陷入了极大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一方面,我无法决策毕业之后是继续在美国读博士,还是回国。另一方面,在藤校的光环下,是内心的不自信:周围那么多厉害的人,我到底能做些什么?
这样的时候,早上找不到起床的动力,做事情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脑子里总是有声音影响着自己。甚至,这些声音是在不断地评判自己。而这些评判,无助于任何事,我又很难让这些声音 “shut up”。
好在,我是一个特别擅长“求助”的人。
在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会去找不同的人聊天,也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师。他一方面跟我确认,我并不是在“临床上”的抑郁焦虑,而是因为具体的现实选择造成的焦虑。这给我了我不少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一起通过“行为认知疗法”进行讨论。
认知行为疗法的底层逻辑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会决定他/她的情绪状态,继而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比如说,一对男女朋友,如果一个人思维方式是,“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告诉我 ta 的动态,他就是不爱我。” 这种思维方式会让这个人,在另一半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及时发消息时,焦虑,生气,发怒。继而的行动可能是不断地打电话寻找,或者生气吵架。
那时候的我认为,“我如果回中国,就会过上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如果在国外,才会是学术的生活。” 我只能两者选其一,所以非常难以决定。
也就是在这一点上,我的朋友看了我的一次“认知日记”之后说:”你看,你之前是一个超级自信的人,你从农村出来,想出国,就自己赚钱,学习工作,最后你出国了。你超级有信心,你可以创造你的生活。而这一次,你为什么没有信心呢?无论是回国还是在美国,你都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而不是就卡在一种方式里。“
“是啊!并不是说我回国就必须相夫教子,在美国才能读书思考啊!!!”
就是在思维突破的那个瞬间,我感觉到身体都放松开来。在此后,我持续地进行“认知日记”,并获得了自己的观察和反思工具。从“想清楚”到行动快速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巨大的行动动力和信心。
在我决定回国创业后发现,去美国留学,我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就是:任何人无论在做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一个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知识,文凭,而是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深挖自我,有想清楚自己目标,且在行动中复盘成长的能力。
这种能力,我称之为:「学习力」。
「学习力」是一个人在不确定世界的锚
在我回国创业做尼可学院的过程中,我发现,第一,我们成年人对于学习的理解和体验,都源自于学校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并没有给我们愉悦的体验。第二,学习力的本质是一个人学习的策略和行动的能力,这在认知科学里,被称为“元认知”能力。("Thinking on Learning " )
遗憾的是,我们在过去的学习成长中,极少有人重视这种能力,且没有时间和机会来锻造这种能力。
但幸运的是,在美国的教育研究中发现,策略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有效地提高。
这个过程有四个环节:
第一,了解学习力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通过有效的工具方法进行训练;
第三,将这些工具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
第四,获得新的成功,并认为成功来源于学习力的策略。
也就是说,真正的「学习力」打造,第一,是可能的;第二,有清晰的方法和工具;第三,我们需要真正看重,并去练习。
对于成年人来说,在职场要求绩效和结果的环境中,很难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因此拥有一个 mentor 或教练,和一段时间的打磨和练习,尤其重要。
在我创业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带领团队的小伙伴们践行学习力的理论和策略:
01 - 我所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且符合自己的使命的吗?
02 - 如何在一个项目的结果中,设计有效的路径,来快速行动?
03 - 在个人的能力和组织的协同作战中,如何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
04 - 如何在组织迅速拓展时候,个人能够预测并小步快拓,而不是被组织甩掉?
经过五年的刻意练习,学习力不仅仅成为我个人稳定高效生活的底层能力,我们的团队也在不断地学习力提升中,形成了超强的战斗力。无论是遭遇“双减”,还是疫情的各种变化,我们的项目都安然无恙,平稳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带着一种学习提升的策略方法去工作,个体的优势能力可以不断提升,即使环境动荡不安,不断提升的个体也会拥有笃定的内心。学习力,是一个人在不确定世界中的锚。
那么,学习力底是如何锚定个体,深度生长的呢?
首先,「学习力」关注一个人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感。
我在和团队一起做项目的时候,我会激励他们花时间去思考,他们所做的事情,从项目到日常的工作,是否符合他们个人的价值观。
这看似跟日常工作无关,但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能够做一份和自己的价值观契合的工作,他就会在日常有满满的动力去做事,也会花时间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
团队的一位小伙伴之前在电商领域,她感觉自己对物质消费不喜欢,所以转行到了教育领域,一开始进入教育领域的时候,她没有任何经验优势。不过我发现,她非常喜欢孩子,乐于支持他人成长,这就是她最大的优势。
因此,我请她同时提升英文水平。因为她非常希望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英文老师。借助团队的外教交流环境,和全英文的阅读资源,她不断练习英语并享受其中。四五年以后,她成为了团队的项目负责人,而且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英文老师。
她的蜕变不在于她有多聪明,而是她在这几年里专注地、深度地打磨自己想要发展的能力。她自己的状态,也从转行时的怀疑,不安,到现在的从每天有意义的工作中,获得极强的价值感。
作为她的 mentor(导师),我感到非常欣慰。同时,在帮助大家提升的过程中,我也设计了一个大家都喜欢且不断使用的工具:「One Thing」(只有一件事重要)。
这个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安排中不断审视,生命如此短暂,到底什么是重要的,我的时间要花在哪里?
能够花时间关注自己的真实喜欢和想要精进的地方,才是从内卷中突围的基本步骤。
第二,「学习力」关注个人在学习提升中的情绪状态,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
那位小伙伴在从电商转到我们团队的时候,一方面失掉了当时的高收入,似乎也放弃了五六年的电商工作经验。新的领域又陌生。这不禁让人紧张和焦虑。
在这时,我作为她的 mentor,会跟她一起复盘:她所做的事情的优势是什么,有哪些能力是可以精进的?在她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我还给了她一个如何梳理自己情绪的工具。
这便是我从认知行为疗法中获得的「无内耗」工具:当感觉焦虑时,不要过度地去分析,而是写下自己的思绪。写完之后,继续日常的行动。等积累一周或者两周,再进行复盘分析。这时,你或许能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到自己的思维盲点,找到情绪的根源。
当一个人感觉到焦虑,又没有具体的事件而引起时,很可能是思维层次的不清晰而导致的。正如,当我无法决定到底继续在美国读博还是回国的时候,具体是因为想不清楚这个选择,而导致了抑郁焦虑。
当我们能关注自己的情绪,同时又坚持自己想做的事,随着时间的积累,能力提升,获得积极反馈,才会真正走出情绪的泥淖。
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成年人,深度学习力的重要体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关注情绪,深挖一井,从中禅定而行。
打磨「学习力」,开启属于你的英雄之旅
如果把我们的一生比作一场旅程,我们常常像维罗妮卡一样,以为“做简单的/安全的事情”会通往灿烂的心情和生活。但实际上,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最能激发人的成长动力的是面对挑战和不断行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西方的文学故事里,被称为“英雄之旅”。
而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把每一次的学习,每一次的技能提升看作一个小的“英雄之旅”,我们才会真正踏上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
图片来自作者
但请注意,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独自”走出自己的英雄之旅的。我们需要导师,需要伙伴,甚至需要对手的激发。
导师或教练会给你策略和精神支持,朋友会让你看到可能性,对手会挑战你的潜能。
我在创业和教学中发现,我们对「学习」的最大误解,是一个人头悬梁,锥刺股,而这并不是好的学习方式,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任何学习都应该是和人发生互动的,这才让我们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驱动力。
去年,我通过诺言社区的浪起计划项目,设计并发起了 30 天「教练式」学习实战营。我希望带领更多对「学习」有误解,没有获得教练/导师支持的成年人,拥有一个有人支持,积极反馈,在沉浸互动中,真正获得「学习」愉悦的体验。
在课程中,通过认知发展科学的前沿理论,让每一个人去理解学习的 why,how 和what。因为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够真正应用到工作和学习中。
在前面两期营中,学员反馈最多的是,”原来 2 个小时的互动课可以如此沉浸愉悦!“ 这并不是导师的“魅力”所致,互动课的关键是每个人在话题的驱动中,全然进入到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是深度的学习状态,也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达到的心流状态。
所以,我想在「教练式」学习实战营中,通过带领你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旅程来打破你原来对学习的刻板印象,开启你的学习潜能。
「教练式」学习实战营还为大家提供一套「自我教练」的策略工具卡。这些卡片不是照搬某些理论,而是融入了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我实践的思考。
很多学员反馈说,“很好用,又很有效果。”希望这些策略工具卡,会成为你未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宝剑”,帮你在探索自己的个人传奇之旅中,披荆斩棘,获得策略、勇气和财富。
当然,我知道,在 ChatGPT 横空出世的时候,许多人此刻正焦虑于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未来。正如 8 年前那个迷茫的我。
但纯粹地焦虑不解决任何问题,倒不如给自己一些时间,真正沉淀下来,或者给自己一个机会,开启一个拥有「教练」和「同频伙伴」的学习提升之旅。
我会在这里,同你感受你的焦虑,也会给你我所用过的策略和方法,给你的日常学习与职场,以一个突破口。
欢迎你来,开启属于你的「英雄之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