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上海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
4月26日,市政府召开本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部署会,聚焦着力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明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公共服务、注重统筹兼顾、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五个导向,全面启动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十项行动。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
在市民15分钟慢行范围内,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业等服务功能,提升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各种需求,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全面构建与上海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生活圈。
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行动
2014年,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上,率先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2016年起,上海持续开展了以社区花园、缤纷社区为载体的社区微更新,以及“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四大行动计划。2019年起,为进一步加大行动的覆盖面和力度,在全市选取了15个街镇,开启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整体推动了一批民生项目落地,形成了以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等为代表的一批城乡社区生活圈。
2023年“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要点
(一)聚焦1个总体目标
着力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市民的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结合社区特征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差异引导,营造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便利共享的空间品质和开放集约的空间格局。
(二)坚持五个基本导向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老小旧远”问题,快速行动,回应广大群众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
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工作方式,突出自下而上、自治共治为牵引的社区规划创新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创新。
强化公共服务。针对社区层面基本公共服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
注重统筹兼顾。立足社区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在资源约束、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做好统筹协调,优先保基本、强覆盖,兼顾提品质、高标准。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全周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聚集地、示范圈、新标杆。
(三)实施十大专项行动
1、空间覆盖行动
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城镇和乡村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全覆盖,提供更便利更丰富的公共服务,营造更安全更宜人的社区环境,落实到“一张蓝图”,以年度为节点持续滚动实施。
2、功能引领行动
构建“1+N”的空间模式,完善社区生活圈的功能配置。其中“1”是指功能整合、空间复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N”是指灵活散点布局的小体量、多功能服务设施或场所。
3、特色塑造行动
服务设施功能和形式要符合需求特征,彰显文化魅力。在生活圈中心,集中布局多功能复合、服务周边便捷的“百乐坊”,规模适度(分大、中、小三类),形成全龄共享的理想型、服务老幼人群的基本型、面向白领及产业人才的特色型等。
在街道或广场公园等开放空间,灵活布局保障底线功能、传习和演绎六艺的“六艺亭”空间,增强开放空间公共艺术性和紧急状态下街道上的应急保障作用。
4、项目统筹行动
在“一张蓝图”基础上,经系统集成,制定年度实施项目清单,形成“一盘棋”的统筹要求,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实施时序、资金保障等安排。行动推进中,既要注重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也要聚焦群众需求,注重行动实效,力争每个季度建设完成一批。每年完成的项目中,争取形成一批具有亮点特色的品牌项目。
5、专业保障行动
组建专业队伍,全方位保障行动质量。一是全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由各区聘任,参与社区相关规划设计的评审审查,引导公众参与、独立建言献策等。二是组建专家讲师团,点单送菜,提供培训指导。三是开展“人民城市大讲堂”,吸引社会各方宣讲交流。
6、方案创新行动
坚持高品质空间营造,进一步提升城市烟火气和精细化治理能力。一是组建设计联盟,提供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多专业领域的设计团队,供大家按需选择,通过设计挖掘资源、提升空间品质。二是评选“人民城市设计师”,年底各区可授予表现优异的规划设计师、建筑景观设计师这一荣誉称号,激励大家共同参与。
7、联动协同行动
围绕“一张蓝图”,市规划资源局将与市各相关部门正在推进的各项工作做好协同,形成合力联动推进。例如,单位附属空间开放就是一项为市民打造更多休闲游憩好去处的专项行动,市规划资源局将会同市绿容局等相关部门,项目化、常态化跟踪推进2023年单位附属空间开放项目的方案编制和实施。
8、城市治理行动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畅通相关渠道、充分听取民意。在街镇、居村层面,实行自下而上“一图三会”的社区自治、共治模式,引导市民群众全过程参与社区治理。在形成“一张蓝图”的过程中,通过“听证会”广泛征集居民意愿,形成项目初步需求。方案形成后,通过“协调会”选出居民满意的设计方案。项目建成后,通过“评议会”评估设计方案和实施效果。在相关服务设施中可综合设置相应的百姓议事厅,为“三会”提供必要空间场所。
9、保障机制行动
建构形成一套市、区“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工作机制。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成员单位,加强主动服务,共同研究解决行动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或事项,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区层面形成推进行动的保障机制,对街镇和居村做好指导,建立完善基层治理机制。
10、平台构建行动
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供需链接。一是构建全过程参与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人民建议征集、优秀项目大家评等,拓宽渠道、感知民情、把握民意、集聚民智。二是持续建设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数字化应用场景。市规划资源局将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市经信委,为市、区、街镇三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支撑,为市民打造一个建言献策的通道。
资料:市规划资源局
编辑:张晓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