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极限追光,1000多名工程师的三年逆袭

极限追光,1000多名工程师的三年逆袭

科技




这是一个跨度三年的故事,从大反思到弯道超车,中国的影像工程师们完成了一场完美逆袭。





文 | 金钟

编辑 | 李栗

运营 | 刘璇




一张好照片,自有千钧之力

2022年7月,广州的一位摄影爱好者,准备出门退掉自己刚买的手机。

一天前,他下单了小米新出的12S Ultra手机,这是小米和徕卡合作后的第一款产品,也是他心动的原因。但第二天他又觉得,自己好像是冲动消费了,不是真的需要它。退货前,他想先拍点照片试试看,于是拍下了宝宝站在窗前,脸肉嘟嘟的,拍下了妻子黛色的裙摆,又走上街头,拍到了广州骑楼的光影。

小米手机拍出的照片。


看到照片,他有点惊讶,还有一点感动——跟很多手机拍出来的效果不同,这些照片,没有锐化过度,颜色很自然,影像很真实,但也很漂亮。看到这么多温柔的时刻,退货的念头消失了。

这是许多用户的真实体验。在小米关于12S Ultra手机的一份用户研究报告里,调研者写了这么一段话:他们使用之后,在某个瞬间,质疑会在他们脑海中消失。这些瞬间,就是他们拍出来好照片的时刻。


如何才能拍出一张好照片?

我们探索这个问题已太久。相机发明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人类对此孜孜以求。曾经它考验的是相机制造商、摄影师,但现在,摄影已经是对所有普通人的赋权,是我们的日常。对最广大的用户来说,一款真正好的、没有门槛的影像设备,比任何时候都更稀缺。

就像百年影像巨头公司徕卡在自己的LFI 特刊《100 Years》写到的:“更好”首先意味着“让每个人都觉得更简单”,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在所有功能之间实现毫无压力的精密交互,还需要有品质无可挑剔的镜头,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过去几年里,小米公司的工程师们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工作。为此,他们还专程飞到了德国。

2023年2月,小米团队造访徕卡德国总部。


德国北部黑森州的韦兹拉尔(Wetzlar)小城,面积不大,人口不过十多万,两百多年前,歌德在这里写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他在书里描述这个小城,“群山从山脚到峰顶都长满高大茂密的树木,迂回曲折的峡谷都覆盖着可爱的绿荫”。时至今日,小城仍保留了当年的格局,街道和建筑面貌不改。

更重要的是,在世界摄影史上,小城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1913年,在小城铁器市场的路口,徕卡相机的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拿着刚生产出来的35mm式便携相机,按下了第一次快门。

这张照片的诞生,是当代摄影史中的一个决定性瞬间——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放进上衣口袋的相机,它的出现,终结了“大三角架”配“大木箱”的室内摄影。从此,相机告别笨重,走向轻盈,成为普通人记录生活的工具。

小米的工程师们在这里看到的,也是这样一个百年影像品牌,对人文摄影、对审美的坚持与沉淀。

费代敏是小米手机相机部的产品经理,她和徕卡相机的项目负责人Florian Weiler接触的次数比较多,对方一直在强调审美,徕卡工程师眼中的“好照片”,是色彩自然、对比度真实、细节丰富、没有伪像的,强调照片的渐变、过渡和延伸,强调有些照片应该有中心,而天空应该有延伸感。

到了韦兹拉尔,她发现,这里可能才是徕卡审美的源头。在笔记里,她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

“细雨蒙蒙后,雨水洗去灰尘,还原本色,天光透亮,小镇、原野和森林被雨水浸透,古老的小镇中,错落的红色尖屋顶掩映,外墙裸露着灰白浅黄浅绿的褪色灰调,这种色彩、雨水、天光和阴云,就会出现这种独特迷人的德味,在下雨后油润静谧鲜亮,暗部细节丰富。我猜也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和人文,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影调。”

小米12S PRO手机拍出的照片。


在人类还无法长途旅行的年代,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和人文,徕卡形成了独特的影调。画面有很好的通透度,有大光圈,有独特的镀膜,画面之美不是由计算摄影带来的强烈刺激感,而是有一种独特的“德味”。是温润的,油亮的。

而好的照片,就是如此,capture the moment,捕捉你眼前这个瞬间,还原真实。“每个城市每个地区,有独特的个性和色彩,它属于真实生活在全球各地的人们眼中,他们的城市和家乡。就像我们在阴天的北京,拍不出韦兹拉尔鱼肚白天空的渐变蓝,也无法在雨天的成都,拍出马德里的艳阳的明亮和对比。我们也很难再次复刻某地某时,所以才希望照片保留住最大的真实。”费代敏说。

理解了这些,小米的工程师们转身投入新的战斗,他们正肩负一个艰难的任务——继续和徕卡的合作,全面升级小米手机的影像。他们心中有一个梦想,要让专业摄影走向大众,让每个人都能随手拍出好照片。

这一年,某种颠覆性的改变正在发生。


一场大反思,以及一束橄榄枝

小米和徕卡的这场合作,不是突然而来,而是已经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

它首先源于小米内部的一场大反思。2021年3月,小米11 Ultra上市,这是一款评价两极的产品——在手机行业的专业评测榜单DXOMARK上,它斩获了总分第一名,拍照、广角和视频,拿到了三冠王,霸榜122天。但同时,用户对这款硬件堪称“天花板”的产品,体验上却颇有微词。DXOMARK榜单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也没有带来摄影爱好者对其影像能力的认可,更谈不上影像风格。

手机上市五个月后,雷军在一次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个决定,小米将停止送测DXO,并向用户坦承,“我们有一些细节没有达到用户的预期,被用户骂惨了……我们要继续像小米10一样打磨每一个细节。”此时的小米,在影像能力上就像一个偏科生,在堆料跑分的路线上狂奔太久。雷军觉得,是时候做出调整了。

在小米内部,这场大反思也进行了很长时间,从手机部、相机部、到质量部,组织过很多次专题复盘会。一位小米相机部的工程师说,他们被批评了长达半年,大家会提到,虽然小米11 Ultra霸榜了一百多天,但它的使用体验有点丢分,和硬件配置的“极致”并不匹配。

小米相机部产品总监郭翀是相机部最早的员工之一。在他看来,小米11 Ultra的这一次“弯路”,也是当时整个行业困境的体现。当时整个手机行业都在发展影像,但大家也没有树立一个权威标准,而DXO,刚好是一个相对权威的评测机构。各大手机厂商都开始去打榜,把它视作兵家必争之地,拿到DXO第一名,就能证明自己的相机最好。

但万事都是过犹不及,这样一个重视数据的榜单,让大家朝一个方向狂飙,追求把信噪比提升到最高,把HDR的动态范围提升到最高,叠加很多的算法。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比如有人就想去追求极致的噪点,即使放大到200%甚至400%,噪点看起来也非常小,这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大众审美,其实用户更关注你的照片清不清晰,色彩好不好,影调是什么样。”

就在这时,徕卡又一次找到了小米。

实际上,小米此前就曾收到过徕卡的橄榄枝,徕卡当时询问,双方是不是可以在手机影像上展开合作?但当时,小米的重点在硬件与AI的快速迭代,无暇他顾。但这次徕卡再来联系,正逢小米酝酿重整旗鼓。正是最好的时间,双方开始了合作。

手机厂商和传统相机厂商合作,这不是头一遭,之前徕卡和其他手机厂商也有过合作。这种合作往往会面临质疑:是真合作还是假合作?是不是贴牌?因此在合作开始前,双方就定下明确基调,合作一定要深入,绝不能做成贴牌。

他们对合作都有真诚的诉求——对徕卡这样一个百年相机品牌来说,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感受到了危机,大众已经习惯用手机摄影记录一切,他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而之前与其他手机厂商的合作,有的失败,有的在计算摄影的道路上狂奔,并非他们真正想要的。而对小米来说,他们决定选择一条正确但艰难的道路,徕卡有一百多年的沉淀,他们能学的很多,需要这样一个同行者。


“不止第一眼的好看,你可以一看再看”

合作刚开始,大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小米和徕卡合作,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影像风格?目标定了,才能一起往前走。

他们需要先确定画质目标,但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最难的问题,继而变成了一项耗时十个月之久的庞大工程。

它的难点在于,这不仅是两家公司的合作,还是传统影像与移动影像的合作。审美风格鲜明的徕卡,必须要与最广大的智能手机用户接轨。

首先是徕卡犯了难,他们认为所谓的“徕卡风格”,无法定义和总结,不同的徕卡相机、镜头甚至摄影师,都会影响照片的风格。但这个问题在反复的沟通中解决了。

下一个有顾虑的成了小米。尤其从2016年开始,手机厂商广泛地使用计算摄影,无论用户用什么手机,照片都是锐化的,HDR都是往上提的,用户没得选,已经习惯高饱和度的照片。那么现在,他们还能接受饱和度没那么高、HDR不过度、锐化往下降的照片吗?

小米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些人认为,应该选更接近手机摄影的“徕卡生动”风格,另一些人则觉得,应该完全复制原汁原味的“徕卡经典”风格,甚至还有人觉得,应该选择二者兼顾的中间风格。

最终能决定这一切的,还是用户——2021年底,小米耗时两个月做了一次深度的用户研究,调研了大量用户,每人访谈3个多小时,他们给了用户多种不同风格的目标图,其中就包括了徕卡生动、徕卡经典,让用户来说自己的喜爱偏好,以及观察用户拍照的痛点。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用户对不同画质风格的偏好呈现出了明显差异,对徕卡经典和徕卡生动的偏好程度尤为突出。根据这个结果,小米最终决定,那就做双风格,给用户多一种选择。

徕卡双画质。


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行业内还没人敢这么做——这意味着两倍甚至三倍的工作量,原生双画质,也意味着,团队要挑战此前从未遇到的技术难题。

这个决定背后,有小米憋着的“一股心气”,他们走过了小米11 Ultra的弯路,痛定思痛,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一个好东西。一位工程师说,“既然和徕卡合作,我们要证明自己不是贴牌,一定是深度合作。我们的风格,要受到徕卡用户的喜欢,至少不能是排斥,但同时,我们也要获得规模更大的非徕卡用户的接受和喜欢。”

这个决定里,同样有徕卡给的底气。一百多年里,无论时代如何流变,经历战争和革命,它始终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费代敏始终记得一个细节,当时决定做双风格,她发邮件给徕卡的工程师,对方回复非常赞同小米大胆正确的决定。尤其针对调研报告中对徕卡照片“耐看”的评价,对方语气中有一种笃定,“徕卡远不止第一眼的好看,它很耐看,你可以一看再看”。


从争吵和崩溃,到感动和确信

两家公司的合作、沟通、磨合,尤其还相隔千里,并非开始就一帆风顺。

前几个月,大家隔着六个小时的时差,不断开会,看彼此拍的天空、夕阳、脸庞和城市。但因为身处的环境不同,双方经常出现的对话是,“看看你那边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对方会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不在那片蓝天下”,“我没有办法选,因为我不在那片阳光里”。

为了改变这种处境,2022年5月,徕卡的工程师们到了北京。后来,小米的工程师又到了韦兹拉尔(Wetzlar)小城。大家终于走在了同一片天空下。

徕卡工程师在小米。


德国专家的认真程度,让小米的工程师惊讶。合作初期,他们曾给徕卡相机专家Florian寄送了小米11 Ultra手机,刚好遇上Florian休假,大家想的是,那好,就等他休完假再讨论手机的效果吧。但没想到的是,他休假回来的第一周,就发来了一份有128页的画质评测报告PPT——这是他假期带着手机出门测试的结果,厚厚的体验报告足见诚意。

但同样,沟通中也有毛刺的一面。在一部叫《麻辣真心话》的小米记录片里面,双方的工程师都回忆了初印象。徕卡的Florian说,他对小米相机能力的印象很好,但也一眼看出了它的弱点。而小米工程师们开玩笑说,徕卡工程师 “毒舌”、“有点儿较真了”……

他们的较真、交锋,其实是传统摄影和经典摄影要融合的必经之路。

为了呈现好双画质,小米相机部1000多位工程师,工作了接近两年的时间,这比以往的大多数产品耗时都长。小米在影像上已经有了多年经验,但为什么还需要耗费如此多的人力和时间?一位工程师向我们解释:想要完美还原出徕卡风格,必须雕琢手机影像的整个链条:从光学设计、硬件模组、传感器、软件算法、调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都可能会对最终的效果呈现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

举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天空和太阳,这两个场景非常典型,因为它们很高频,但也非常难。

有了太阳,才有了光,才会看到色彩,看到光影,看到对比度。但是太阳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都不一样,午后的烈日,被拍摄者们称为“恶魔太阳”,极难拍照。一些专业摄影师会在黄昏时分出门拍摄,因为那时候光线最美。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随时都有拍照的需求,如果遇到“恶魔太阳”,怎么能让他们拍好?

天空同样如此,一位专业摄影师告诉我们,天空的蓝色随时都在变,而且每个纬度的天空都是不一样的颜色,费代敏来自成都,她说,即使成都很少有蓝天,常常是阴天,但是“地上有多少种火锅的红色,天上就有多少种灰色”。而且天空中还有太阳,还有云朵,如何恰当地还原看到的太阳,太阳的形状、大小、颜色、晕染、渐变等,如何使用正确的HDR,如何使用准确的色彩还原,如何控制饱和度,这里面有无穷无尽的调整空间。

从第一束光进入镜头的镜片开始,光线就开始发生变化。于是,工程师们就从第一束光射进镜头开始,设计镜头的材质、镀膜,软件,算法……

这其中有非常困难的工作。比如他们在小米12 S Ultra上装下了一英寸大底相机,内含八枚镜片,硬件部门要在体积如此小的手机上实现技术构想,但ID(工业设计)部门会考虑手机的厚度和美观,双方都会寸土必争。

更难的是,如何在一千人的部门贯彻这种审美。李湜文来自画质评测部门,他提到团队要做关键的翻译工作——把抽象的审美标准,翻译成机器可以听懂的语言,其中包括曝光、对比度、白平衡、颜色还原、锐化表现等等无数的维度,将徕卡双风格画质的数据量化,为此他们需要框定一个合理的阈值,教会机器判断,并结合大量数据对风格定义制定不同的测试标准。

这之后,是工作量巨大的调校工作,有点像作画,他们要在一个草图上丰富细节和像素。工程师们每天要对面无数微小但关键的选择——手上这张照片,怎么调才能“更徕卡”?每一个参数,每一行代码,如果方向有偏差,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这背后是一千人无限趋近标准的努力。

到了2022年春末,大概五月份,工程师们觉得,心里有底了。虽然之前每个阶段都会看到提升,但到了五月,费代敏看到了一张图,“我第一次在手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上感受到了油画的质感。你可以看到阳光是那么均匀地打在左脸上,并过渡到右脸上。”那个瞬间她明白,循此苦旅,他们到达了目标。

小米13Ultra手机拍出的照片。


2022年7月,小米12S Ultra上市,反响似乎是在大家意料之中——这是小米史上用户满意度和好评度最高的产品之一。小米在做用户研究的时候发现,他们在访问用户的时候,几乎很难找到差评,米粉会觉得,切实感受到了影像的提升,而因为小米和徕卡合作而来购买的新用户,也会从将信将疑,变成确信。



背水一战,驶入无人之境

如果说小米12S Ultra是选定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打赢了漂亮的一仗,让大家振奋信心,“长舒了一口气”。那么接下来才是故事更耐人寻味的部分:成功之后,人要怎么选择?

小米的选择是,继续往前走,登上移动影像最高的山峰,走入无人涉足的地带。

对手机影像来说,最本源之处是光学,按照小米手机相机部总经理汪轩然的说法,一套好的光学系统,是影像的基础和起点。但这同样是全行业的痛点。小米工程师郭翀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多年,他最深的感受是,整个手机行业都在进步,技术都在革新,如果只是这一代超越上一代,明年超过今年,这不难做到。

但到了小米12S Ultra,已经挑战了行业的天花板,就像一个人已经拿到了95分,现在要去拿剩下的5分。

如何拿到这5分,行业有共识,那就是金字塔尖的光学。这同样是徕卡最骄傲、沉淀最深的领域之一。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小米公司的1000多位工程师,都在为了冲击这个目标工作。

在小米刚刚发布的13 Ultra上,已经看到了他们探索的成果。


这种探索遍布了移动光学的全链路。从光进入镜头的第一刻开始,他们为之探索更好的纳米级镜头设计,把徕卡的光学技术,移植到了小米的手机上,就像在一英寸里创造一个复杂宇宙,这无论从光学设计、结构堆叠还是可靠性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硬件工程师徐龙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在小米12S Ultra的一英寸大底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可变光圈,“我从事这个行业11年,开发的项目十几个,这是困难最大的项目,业界的无人区。”他们要解决空间的利用效率问题、稳定性、抗冲击性,问题不解决,产品无法交付,真是生死难题。他开玩笑说,跟他们合作的马达专家快被逼疯了,他是前一年穿着短袖到小米来的,过完了一个冬天,到了第二年穿短袖的时候才走,但大半年熬下来,他们成了第一个把一英寸可变光圈模组实现量产交付的团队,“我们很自豪”。

这种挑战,还包括镜头的小型化。工程师们,重新设计了光学镜片的架构,使用了8片徕卡最具特色的非曲面镜头,每片镜片的拟合度都达到了纳米级别,镜片的高稳定态镀膜,让手机无论是在极热或极寒情况下,都能有稳定的表现。这一切,最终带来了移动影像领域最完美的徕卡Summicron镜头,也是徕卡光学镜头小型化的重大突破。

小米 x 徕卡 联合研发新一代 Summicron 镜头。


这些技术探索的最关键点在于,大家完全是背水一战——这是移动影像行业的“第一步”,是无人区,没有可供借鉴的先例,也不保证必然的成功。这一切,都只来源于决心和努力。

13 Ultra倾注了小米工程师夜以继日的探索努力,它甚至是小米历史上调校过最多天气情况的一款产品。团队在北京和德国测试,一直在等,等天亮,等夕阳,也等雨、等风、等雪、等天晴。所以在上市之前,大家可以很踏实地说,这款产品,能够经受住一年四季、风霜雨雪的考验,没有它没有测试和调校过的天气。

手机的拍摄完成后,小米还提供专业影像印制服务。他们的合作方艺术印刷机构雅昌,它被誉为“全球印刷天花板”,用小米13 Ultra拍到的照片可以原色直出打印,其中32寸典藏款用到了博物馆级的微喷技术,以及哈内姆勒无酸影像艺术纸,可以百年不变色。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只需手机拍照、点选打印,就能够办一场自己的专业影展。

所有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著名的英国街拍摄影师Matt Stuart,在使用过13 Ultra之后说,“这是专业影像设备,而不止是一台拍照手机”。

更珍贵的反馈来自用户。市场的最新消息是,小米13 Ultra发布当天,电商平台的预售迅速售罄,首销日销量也远超预期。专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对它更是推崇备至,资深影像编辑王江说,“全方位的沉浸式徕卡体验,仿佛让人拥有了一台可以随身携带的徕卡相机”。知名战地摄影记者韩冲说,“它让我进行街头摄影创作变得更简单”。

那场大反思,直到这一刻,才成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1000多位影像工程师,大家心中怀揣着“一团火”,在技术上挑战极限,弯道超车,最终驶入无人之境。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如果说胶片和数码的时代,是属于欧美和日本品牌的,那在移动影像的今天,中国品牌已经走到了最前沿,正在眺望某种日渐明晰、且激动人心的未来。

小米13Ultra手机拍出的照片。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还请点击星标🌟“每日人物”,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我们期待与你的每一次见面。




每人互动
你如何看待小米的逆袭?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360官宣:周鸿祎离婚!前妻分得市值90亿股票!20多年前,他们从网恋开始,他是小工程师,她是“方正之花”…快乐其实很简单!老妈从容面对"语言障碍"超参数科技招聘:强化学习研究员、深度学习工程师、后台开发工程师等32岁被辞退,3年逆袭买两套房,淘宝新模式千万要把握住!我一直回购的专业运动衣,100多能穿出400多的效果(明10点开团)国内某TOP大厂,对于运维工程师的评级要求,看看你在哪一级?美国实习| 特斯拉/FanDuel /苹果3月可投: 软件工程师/数据工程师/MBA实习岗位!往届海归|paypal社招,1-10年工作经验可投,反内卷,产品经理/数据分析/软件工程师等岗位...包邮送6本!推荐算法工程师的成长路径儿子和他的保姆们交通工程专业获澳EA土木工程师职业评估并得到了工作相关度的加分!233211土木工程师 国内道桥工程+相关学历恭喜CHI先生,是EA认可的Civil Engineer了。夫妻两人都是我们做得【酷玩极限】4.29周六、4.30周日出发跳伞,挑战极限,拥抱蓝天就趁现在!18年,1000多位工程师为全国5000家医院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22年逆风后,Stripe能靠AI扳回一局吗?聊聊辟谷(五)“危险!立刻停下所有大型AI研究!”马斯克领衔,1000多名硅谷企业家科学家联名呼吁电气工程师澳大利亚189签证主副申请双双上岸,近三年终于下签了!真牛!他是SpaceX最年轻工程师,14岁就大学毕业。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科技创新要摒弃幻想,大国重器要勇于担当马斯克抢人,14岁亚裔神童,成SpaceX最年轻工程师杭州内推 | 同花顺问财团队招聘NLP算法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百度工程师的软件质量与测试随笔【酷玩极限】挑战极限,拥抱蓝天就趁现在!【六月职场读书会报名】工程师的《原则》,豆瓣8.7分大作《卓有成效的工程师》「 云集|职挂云帆 」“危险!立刻停下所有GPT研究!”马斯克领衔,1000多名硅谷企业家科学家联名呼吁百图生科招聘:药物/蛋白质设计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华为拿下“问界”商标;专家称上4休3大面积推广不现实;​顺丰否认纪录片问题少年逆袭成副总;iPhone 15系列将涨价...轨道交通工程也能通过澳洲EA的土木工程师职业评估,可参考成功案例科大讯飞研究院招聘:CV/NLP/3D数字人/智能语音等方向研究算法工程师,Java/C++/Android开发工程师等北京内推 | 腾讯微信事业群招聘NLP算法工程师/预训练模型加速工程师北京量子院量子工程研究部招聘半导体微纳加工工程师1名(支持半导体量子计算团队)Software engineer软件工程师,不是只有IT学历才能做IT职位的哦!工程+电子学历一样可以做IT职位。汤唯拍《色·戒》的內幕曝光,看完让人唏嘘不已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