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去哪儿?除了看人从众,还可以带孩子跟着纪录片“旅行”,搞定吃喝玩乐学
看点 今年这个五一,你打算怎么过呢?如果没出门的话,不妨在家和孩子一起来看纪录片吧。围绕“旅行”吃喝玩乐学的主题,外滩君特意从B站上精心挑选了6部纪录片,希望这些涉及美食、自然、人文和科普的最新纪录片,能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也在他们心中种下好奇的种子,让他们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更多深入了解和思考的兴趣。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Luna 编丨lulu
久违的五一长假终于到了!
今年,你家买到票了吗?
根据国家铁路集团的预测,今年五一长假第一天的人流,将超过历史最高峰日10%以上。这个假期的旅行绝对是人山人海了。
说到旅行,其实无非就是吃喝玩乐,再加上孩子不能落下的学习。像前几年央视的《跟着书本去旅行》可以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旅行方式,如果不想忍受旅途的奔波,那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看看纪录片,倒也算是假期不错的消遣。
所以,外滩君这次就围绕“旅行”这个话题,从吃喝玩乐学这几个角度,找到了6部适合假期观看的纪录片。
从食品工厂到特色小吃,从自然风光到动物朋友,从人文诗歌,再到科技生活,不同主题,每一部都有全新的体验。
这个假期,有纪录片陪伴的孩子,注定不会寂寞。
《食品加工厂》
播放量:622w 类型:美食
过节干什么?吃喝玩乐,吃当然是第一位的。
这个时候,外滩君就想到了《食品加工厂》。从2012年第一季开播到现在,已经播出了六季,一直都有很高的人气。
虽然是拍摄食物,但是比起让人流口水的食材,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其实是——解压!
尤其是看到食物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步步被加工的过程,就好像严丝合缝地拼上最后一块拼图一样。
外滩君尤其喜欢片中拍的Neal Brothers,这是一个明尼苏达州的品牌,招牌产品是奶酪卷和墨西哥玉米饼。
他们的工厂占地4.6万平方米,走入车间,看到的就是由一个个巨大机器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奶酪卷的原料有玉米粉和米粉,它们被一整袋一整袋地倒入机器,再加水,又在机器的高速搅拌下变成一整个大面团。
接下来就是制作奶酪卷的灵魂步骤——挤压切割。这关系到最终成品的颜值,因此负责这一步的员工也被厂里成为“时尚大师”。奶酪卷卖相好不好,就全靠他们扭转盘的时机了。
接下来就都是机器的活了,长长的传送带就像过山车一样,带着面团脱水、蒸烤,再撒上招牌的奶酪碎。最后,也是由机器,严格地包装成113g一袋,再交到分拣员手中打包成箱。
再说说他们的墨西哥玉米饼。画面刚出来的时候,弹幕都吓了一跳,怎么是黑色的?玉米不是黄色的吗?
看下去才知道,原来不是因为添加了色素,而是因为他们选用的玉米品种很特别,是美国特产蓝玉米。这比普通的黄玉米更甜,还有一股奶油味。
跟奶酪卷相比,玉米饼的生产过程差不多,但是人工更少了。比如为了不浪费面团,玉米饼被切成了三角形,而不是圆形,这样就不会有需要回收的边角料了。直到快要装袋时,才会有员工过来检查有没有碎掉的玉米饼。
看到玉米一步步变成面团,再到包装成袋的玉米饼,整个人都有种被治愈的感觉,甚至还想买一包玉米饼尝尝。
通过《食品加工厂》的镜头,孩子也可以发现,原来日常中看似寻常的零食,背后是一整个工业流水线的支持。我们今天方便的生活,每一处细节背后都藏着科技的力量。
同样讲述美食制作的还有这些纪录片:《食通街》《食品科技》《造物工厂》
《鲜生史》
播放量:705w 类型:美食
看完美国的食品工厂,也该来看看中国的美食了。这部《鲜生史》其实谐音“先生史”,带着观众跟随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四位大先生,将寻常菜肴吃出了新意。
一说到鲁迅,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一个眉头紧皱,神情凝重的战士。但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就说了:“这个形象没有个性和生活,只剩下一个空壳,我们不认识这样一个鲁迅。”
那真实的迅哥儿是什么样的?那就要从他对甜食的研究说起了。
1912年,鲁迅抵达北京,在教育部任职。在北京的14年,他也吃遍了北京城的甜食,尤其喜欢萨其马。
就像网上说的,糖油混合物,怎么都好吃。萨其马也离不开糖和油。
一个看似普通的加蛋面团,切成细条后,好吃的关键就在于下油锅。别看油炸完以后外表看着变化不大,其实里面早就像海绵一样蓬松了。
糖则是萨其马好吃的另一个原因了。甜味肯定少不了白砂糖,但黏糊糊的口感又是哪里来的?
其实秘密在于另一种糖——麦芽糖。加入麦芽糖以后,糖汁不仅会变得粘稠,颜色也变成了金橙色,看起来甚至会以为是蜂蜜。
这时候,再把炸好的细条、干果、黑芝麻一股脑地和进糖汁里,成型切块,就是正宗的萨其马了。
迅哥儿到底有多爱?根据他自己的日记,他不仅因为吃甜食长了蛀牙,在北京14年,光牙疼就有13次,看牙医牙有75次!
就算是这样,他每次从牙医处回家,都还是要去点心铺,买小饼干奖励自己。
49岁时,他拔掉了最后的5颗牙齿,因为它们都病坏了。可以说,虽然鲁迅是文学上的大先生,但是在吃甜食这方面,可算不上什么好榜样。
吃是中国人的传统,一部《鲜生史》揭露了大文豪们鲜活可爱的一面,就像我们今天难以戒奶茶,戒不了的糖,也是迅哥儿天真可爱之处。
不过,这也能让孩子们对自己生活中的吃,有深入了解的兴致。了解自己吃什么,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了解自己的文化。
同样讲述中国地方美食的还有这些纪录片:《川味》《奇食记》《老广的味道》
《了不起的朋友》
播放量:365w 类型:自然/动物
一到假期,出门旅游肯定也是少不了的。但怎么玩,也很讲究。这部《了不起的朋友》,就来到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和成都动物园,把普通游客看不到的日常拍出了花样。
第一集,节目组就跟拍了让无数人羡慕的那个女人——“江左梅梅”。并且播放了大熊猫成浪小时候和梅奶妈的吵架名场面——成浪不会自己便便。
在镜头前,梅奶妈也不忘继续拉一波仇恨:“抱小猫(大熊猫幼崽)什么感觉?”“爽!”
除了各位饲养员,成都动物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扫地僧”杨瑞麟。“扫地僧”这个外号听起来很低调,可能是因为老杨的工作比饲养员们还要让人羡慕嫉妒恨。因为他负责和动物园里的各种毛孩子玩,而且是变着法地玩。
比如他会不让毛孩子好好吃饭,把饭盆给收了,换成了要动点脑子才能吃到食物的取食器。
还有大熊猫园区里的各种木头架子,都是老杨亲自设计的大玩具。
对老杨来说,动物园的环境毕竟比不上野生自然,他做这些,都是为了让毛孩子们过得开心。对动物们来说,肯定也是一样,没有老杨,它们的生活肯定要枯燥不少。
除了各种吃喝玩,基地为了不耽误熊孩子,还给它们请了外教。看来国宝也逃不开学外语啊!
这个外教就是老詹,他来成都10多年了,也跟熊孩子们相处了10多年。去基地看大熊猫的游客有时也会看到他,但好像也看不出他跟饲养员的区别。
那他具体是干嘛的呢?其实,老詹的工作是行为训练。简单说,就是教熊孩子们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能够配合奶爸奶妈的要求。
这样一来,以后要称个体重,抽个血什么的,熊孩子们可以自己配合,就不用挨麻醉针了。不管对熊孩子自己,还是对奶爸奶妈来说,都轻松了不少。
所以,下次去成都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看到这位外教,可以好好看看他是怎么教熊孩子的。
当然,我们带孩子观察、了解动物,绝不仅仅是消遣。就像老查说的,我们希望和动物们做朋友,在这个地球上保护它们,这才是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
同样讲述人与动物故事的还有这些纪录片:《与象同行》《未至之境》《我们的动物邻居》
《跟着唐诗去旅行》
播放量:253w 类型:人文/旅行
如果不喜欢热热闹闹地吃喝玩乐,想来趟安静的旅行怎么办?
《跟着唐诗去旅行》就是本很好的指南。甚至自己不想出门,也可以直接打开这部片子,跟着几位主人公来一趟人文之旅。
诗人西川最爱杜甫,于是,他选择了重走一遍杜甫曾经走过的路,也是重新去感受杜甫的诗。
旅行的起点,就从甘肃开始。因为1200多年前的冬天,杜甫带着一大家子人,从甘肃天水出发,前往成都。这半年多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足足十二首诗。
在甘肃徽县,目之所及都是崇山峻岭,云雾缭绕。即便是现在,行走其中也很艰难。走到一处山坡上时,西川想起了杜甫在《青羊峡》中写的两句诗:“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
自己亲自走过,自然也能感同身受。看了半年这样的深山老林,怪不得杜甫说自己看厌了。
那又是怎样的心情,让杜甫写下“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的诗句?走过最难走的蜀道,来到成都以后,才会懂什么叫做豁然开朗。
如今繁华的成都俨然是个热闹的现代都市,如果想要寻找杜甫的踪迹,那就得去一处“茅草屋”——杜甫草堂。
让人特别意外的是杜甫草堂,带西川游览这里的是一位小小讲解员。弹幕里也有有着同样经历的观众,看来成都的杜甫真的已经成为了成都文化的一部分。
而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餐馆,其实也留有杜甫的文化气息。一道简简单单的飞水嫩鱼,让会读诗的人来尝,就会想到杜甫的《观打鱼歌》。看诗中所写,唐代捕鱼也是一派热闹景象——“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第一集是在长江上结束的,因为杜甫最后生活过的地方已经被三峡大坝的水淹没。
但西川的一段话,依旧非常点睛:“有些人的创造力能打开这么多(1/3扇面),有些人能打开半扇,李白杜甫则是完全打开,这跟他们见过什么东西有关。”
只要行过万里路,山川江河就会变成我们精神的一部分,人的精气神也一定会有改变。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同样讲述人文之旅的还有这些纪录片:《围城随笔》《一本书一座城》《跟着书本去旅行》
《AI时代》
播放量:24w 类型:科技/人工智能
时下最热的话题是什么?
当然是ChatGPT!短短几个月,就迭代了好几代。其实,现在AI就已经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了,在假期出去玩时,只要细心也能发现很多AI的存在。
这不就是跟孩子聊天的绝佳话题吗——AI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吗?AI有创造力吗?AI让生活变得更好,还是更糟糕?
如果想和孩子更深入聊聊,那这部《AI时代》就绝对不能错过。光是看到主持人和旁白选了钢铁侠扮演者小罗伯特唐尼,就感觉这部片子的科技感要溢出了。
在《机器人会接替我的工作吗?》这一集。机器人学家Howard上来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当下有很多工作岗位还非常缺人,与其担心AI会不会抢走工作,不如看看这些需要AI来填补空缺的地方。
什么样的行业缺人?在美国,就特别缺跑长途运输的卡车司机,这也让自动驾驶技术成了研究热门。
而开了32年长途卡车的莫琳就是一名自动驾驶的测试员。对她来说,做AI的老师,可比每天都看一样的风景有意思多了。
对AI来说,开车是个TOP级课题,涉及到视觉处理、障碍物分析、行为预测,还要控制车起步、加油、刹车等等。而当AI不知道怎么处理情况的时候,就需要莫琳手把手来示范了。
集装箱码头全自动化车间的员工,也不担心事业。他们说,工作不是没有了,而是进化了。
以前,他们在5层楼高的吊臂操作间工作,但全自动化以后,他们搬到了更高处的数字控制间。只需要操作中央系统,就能解决码头80%的问题。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作技能也升级了。比如起重机技师Garrett,他现在不仅会开起重机,还懂控制起重机的程序。也正是因为懂程序,他才能解决那80%的问题。
其他集数的内容,也都和这一集一样充实,涵盖了AI的创造力、研究方向、应用等等。
未来的社会,AI肯定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如何看待这项不断迭代的技术?如何让AI成为自己更为顺手的工具?如何找到自然人和技术之间的平衡?
这些问题可能孩子目前还没有答案,但会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种子,带着思考去学习。
同样讲述AI技术的还有这些纪录片:《你好AI》《超未来世界》《未来漫游指南》
《数学漫步之旅》
播放量:509w 类型:数学
最后的这趟旅途,不需要孩子出门,是一趟关于数学思考的大脑旅程。
就像片名《数学漫步之旅》说的,数学王国是个很大的世界,黑白色的卡通画风也把数学概念变得简洁明了,还颇有点艺术家的风采。
整部片子的导游就是旁白,他会带着大家在特定的“景点”游览,而观众只需要准备好大脑,跟着一起理解和思考,就会发现数学王国有趣的一面。
第一集的故事讲的是大名鼎鼎的“本福特定律”,也就是数字的分布定律。这个现象其实在超市就能观察到,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可以尝试记录下足够多商品价格的第一位数字。这次导游帮大家统计了100件商品,发现1出现得最多,9出现得最少。
这个结果是不是有点反直觉?这背后其实是分类标准不同。
导游用1cm长的蚂蚁、70cm高的黑猩猩和160cm高的大猩猩分类举例子。用加法和乘法两种逻辑,就会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分类结果。但很显然,用乘法逻辑,也就是对数,才能把黑猩猩和大猩猩分到一起。
从对数出现,到数字出现的概率,背后又是一段300多年的故事了。
那么,今天,这个“本福特定律”有用吗?
有,而且大有用途!比如税务局就会用它来侦测有没有税务欺诈行为。
在其他集里,导游甚至能用10分钟就讲明白那些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数学问题,比如庞加莱猜想、囚徒困境、黎曼猜想登。这种从身边故事引入的讲解,让数学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了一场思维之旅。
即便是年纪小的孩子,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的负担,不管孩子对数学感不感兴趣,都推荐打开看看。也许对数学产生火花,就在一瞬间。
同样讲述数学的还有这些纪录片:《统计的乐趣》《被数学选中的人》《新星:数学大迷思》
久违的长假,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和孩子看完纪录片,也别忘了多出去走走。就像西川说的,毕竟还是亲自走过许多地方,才能让孩子的内心更加丰盈。
那这个人山人海的假期你还有什么安排?不妨在评论区告诉外滩君吧~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