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服务号后台回复“商论入群”即刻体验主编领读(订户专属全年服务)!
《经济学人》不仅有经济理论,更涵盖商业、金融、科技的前沿与跨界思考,也因此成为全球企业领袖的必读。我们精选了近期《经济学人·商论》新知及自由交流系列专栏,分享转型思维与全球视野,更借你能结合现实洞察行业趋势的慧眼。关注商论App,换个视角读懂世界。A big advance in mapp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in果蝇幼虫的认知能力似乎并不值得特别关注。这种生物——果蝇形似蠕虫的早期阶段——只能够感知环境,寻找食物和躲避捕食者。它的大脑还不知道怎样移动、飞行,甚至不知道怎么正确地看东西。但是,它有限的能力仍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微缩模型,可以透过它研究更大更复杂的大脑的功能。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公布了第一张完整的果蝇幼虫大脑图谱。这种“连接组”图谱——相当于三维电路图——标记出大脑神经元和突触的位置,突触是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这些回路的结构影响大脑能够做哪类计算。了解神经元如何相互连接,可以让科学家在机理结构方面更多地了解大脑的运作。到目前为止,绘制连接组仅限于对线虫等较简单的生物,它们的大脑有数百个神经元,尚未被观察到复杂的行为。更大的大脑的一小部分——包括果蝇成虫——也已被绘制出来。不过,之前还从来没有对如此复杂的生物体绘制全脑图谱——果蝇幼虫有3016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有约54.8万个连接。这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十余年来努力研究的结晶。... ...在《经济学人·商论》官方双语APP搜索标题《绘制大脑结构图的一大进步》,订阅可读完整文章2. 商业自动化的数字金矿
《经济学人·商论》2023-03-21
The real next big thing in business automation
流程挖掘将帮助实现业务自动化,远早于聊天机器人的作用运营一家大公司是件复杂的事情——常常繁琐到无趣至极。像接下一个订单然后收取付款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的操作都会有几千种可能的路径,例如如果需要做额外的信用核查、交货需要加以确认,或者要发送后续补充单据。这些繁冗的操作尽管往往有必要,但会让公司事务变得复杂,拖慢办事进度。由此造成的低效可能让企业付出惨痛的成本——一项估算认为高达年收入的20%到30%。软件开发人员现在找到了办法来解开这团办事程序的乱麻,靠的是“流程挖掘”。虽然名字平淡乏味,但这是信息技术(IT)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IT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估计,2022年它创造了约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在未来几年可能达到三倍于现在的规模。德国流程挖掘公司Celonis在几个月前融资10亿美元,估值130亿美元,成为德国最大的创业公司,书写了自50年前商业软件巨头SAP创立以来德国最亮眼的科技成功故事。长期以来,咨询顾问们一直在努力为企业客户模拟和优化商业流程。但他们创建的抽象的模型很少能反映复杂的现实。要把现状看得更清楚,需要做两件事。公司必须能够从IT系统中提取“log文件”,巨细靡遗地显示系统的运作细节。还必须要开发算法来处理这些数据。在此基础上,“你就可以自动构建出模型,展示真正在发生的一切”,维尔·范德阿尔斯特(Wil van der Aalst)解释说。他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现在在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任职。这可以帮助公司明确一些事情,比如额外的信用核查是否导致了不必要的发货延误,或者交货确认的登记是否及时。流程挖掘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但要有了Celonis这样的公司才能“把这些想法产业化”,... ...在《经济学人·商论》官方双语APP搜索标题《商业自动化的下一个真正大事件》,订阅可读完整文章
3. 如何在视频会议中脱颖而出?
《经济学人·商论》2023-04-26
How to be a superstar on Zoom
新冠疫情让视频走进职场。以往从不出镜的员工突然要整天从屏幕里看着自己和同事的样子,慢慢习以为常。高管们意识到,他们可以向员工发送视频信息,而无须召开现场全体会议。从此再没回头路。现在开会录下视频的是常规操作。一些公司通常让求职者通过视频回答特定问题,以此观察他们的沟通能力。
既然视频在工作中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精于此道自然有好处。做视频时代的“明星”意味着场景要布置得当,要好好讲话,还要好好倾听。员工当然可以自己摸索,但公司也可以提供帮助。
田纳西大学的凯瑟琳·卡尔(Katherine Karl)去年和他人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员工对视频会议最常见的抱怨:摄像头角度、屏幕距离、照明不佳全部在列。无论是提供像样的居家办公设备,还是仅仅就屏幕形象给予反馈意见,雇主都可以帮助员工改善出镜表现。... ...
在《经济学人·商论》官方双语APP搜索标题《如何成为Zoom会议中的超级明星》,订阅可读完整文章
4. 中国货币政策更具优势?
《经济学人·商论》2023-04-28
Is China better at monetary policy than America?
今年3月,易纲被再次任命为为人民银行行长,令人惊喜。易纲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也曾在美国的大学任教,他是那种具有改革意识且见多识广的技术官僚。4月15日,他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以英语公开演讲并接受听众即兴提问。在演讲中,他表达了对市场力量和经济自由的尊重。“你得相信市场调节大体上是理性的。”他说。作为一名政策制定者,他一直推动在不完全放弃资本管制的同时给予家庭和私人公司“最大自由”购买外汇。这一立场部分是源于个人经历。他记得自己在国外学习和执教时,要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是有难度的,即便数额不大。“我讨厌这件事。”他说。这在华盛顿现场的人群听来十分悦耳。他也把中国利率稳定与美联储动作频频放在一起对比。例如,新冠疫情爆发后,美联储降息1.5个百分点至接近零,而中国人民银行只降了0.2个百分点。反过来,自2022年初至今,美联储已累计加息4.75个百分点,而人行却只是把利率再向下微调0.2个百分点。... ...
在《经济学人·商论》官方双语APP搜索标题,订阅可读完整文章
5. 经济学为何不懂商业
《经济学人·商论》2023-04-27
Why economics does not understand business
那是1990年代中期,一所顶尖商学院的经济学系正在开会。与会的教授们满腹牢骚。许多人对商学院的研究领域(如市场营销和组织行为)明显缺乏严谨性但却享有更高的地位而感到不满。大家强烈认为经济学理应得到更多尊重。其中一位教授几乎无法掩饰他的轻蔑。他宣称,任何有像样的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都可以轻松地在学院的其他系执教。这个故事很容易被解读为经济学家傲慢自大。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这门学科的帝国主义——它往往将经济学的相关领域都视为自家领地——一向为社会科学家所诟病。然而,这位教授所言也不无道理。在1990年代,经济学似乎有理由声称即将实现商业科学的大一统。一个关于公司的现实理论正呼之欲出。可惜三十年过去了,它仍然遥不可及。经济学有着丰富的竞争和市场模型。但一旦进入工厂大门或写字楼,其威力往往就会土崩瓦解。探讨个中缘由很有必要。经济学是(至少应该是)关于稀缺资源分配的学问。在新古典主义理论中,市场占据了核心位置。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以及商品和服务的供需随着市场交换的价格信号而变化。资源流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理论就是这样了。但它存在一个明显的疏漏,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在1937年的一篇论文中这样指出。... ...【付费文章】欢迎打开商论App,订阅后搜索自由交流”获取更多《经济学人》核心观点
↑扫码订阅《经济学人》官方中英双语App↑
浏览双语全文+完整图表+原声音频
“自由交流”(Free exchange)专栏结合理论与实例,分析世界经济的变化,集结了本刊对世界经济变化以及致力于推动繁荣的经济政策的综合观察。🔍欢迎下载《经济学人·商论》并搜索“自由交流”直通更多往期精选文章。想看更多《经济学人》全球商业、金融、科技前瞻?获取值得关注的最新趋势分析,现在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即可解锁海量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