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预期,值得一看!
本来以为得回国才能刷五一档的片子,完全巧了,前几天偶然认识一位英国发行小姐姐,她刚好负责《长空之王》项目,又刚好我们到爱丁堡时有点映场次,于是果断不要脸提了个小要求,哥现在已经能跨国蹭票了!
顺便感受了下大英的电影院,单场票价10磅(月票14.99随便看),入口处看到《球2》的海报,还没下映呐。
点映场陆陆续续约有20个观众,基本都是华人,我们旁边竟然坐着一位越南姑娘,现场整体氛围不错。
下面简单聊聊《长空之王》观感,旅途中也写不了太多,尽量不剧透。
这片子也算命运多舛,说真的最初我也不是很看好,倒不是因为王一博,而是导演刘晓世经验不足,他此前主要拍军宣片,镜头感觉声画配合都擅长,但从未把控过大银幕叙事长片,虽然都是光圈快门,但这两类导演可说隔着行。
再加上此前《空天猎》的心理阴影.....我们拍空战题材确实缺乏经验,而好莱坞已经有几十年心得。
虽然有种种不放心,我同时也很期待成片,毕竟有咱的首款隐形战机歼20亮相,我儿子是个小航空迷,很早就吵吵着要去看。
看完总体超出预期,是有些惊喜的。
编剧选取一个很冷门的职业:试飞员,这直接踩在我知识盲区上,查了点儿资料补课。
原来试飞员的危险系数丝毫不比一线战斗飞行员小,打个比方,设计飞机是答考题,试飞员是批卷子挑错,必须通过“暴力极限操作”为机械做压力测试,找出设计缺陷真上战场才能不掉链子。
可以想象如此“暴力驾驶”稍有不慎便是机毁人亡。
1950年代全球平均每周都有一名试飞员死亡,后来引入地面模拟测试才大幅降低伤亡率,他们都是技术进步的无名英雄。
咱国家试飞员培养体系起步较晚,到80年代才逐渐成型,涌现黄炳新等王牌试飞员,他曾几十次遭遇险情,保持了多项中国之最。
这个角度还是蛮新颖的,天然带着挑战战机+自我极限的要素。
我以为以咱官方比较保守的态度不会设计什么“假想敌”,没想到开场就是一场真实空战,某国战机到我海域利用低空音爆挑衅商船,
飞行员雷宇(王一博饰)奉命实施驱赶任务,这个小序曲无论气势还是声画,都是到位的。(直接要扔飞弹有些猝不及防)
雷宇因表现优异被队长张挺(胡军饰)点到候选试飞员,“死对头”邓放也同时入选,本来雷宇还不想去,但一听能飞新型隐形战机动心了。
整部电影基本是事件驱动型,外加群像心理成长。
年轻人就是要犯错的,在某次试飞时他慌张跳机,致使测验数据丢失,幸亏队长张挺力挽狂澜才没有炸机,雷宇被停飞下放去包降落伞。
除了塑造人物,片中有一条更为重要的暗线:共和国的漫漫军备追梦路。
曾几何时,因为武器落后咱吃了多少明亏暗亏,国际博弈说到底还是拼实力,用不用且不说,兜里有和没有完全是两种心理状态。
以前咱的试飞员是勇气型,国家给的任务多高的风险也得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实在没办法,牺牲了也就牺牲了”
而现在除了胆量还得走技术路线,雷宇下放包降落伞刚好琢磨出技术创新,此处对应还是挺巧的,性命+使命才是试飞员的生命。
这基本是部纯男人戏,只有周冬雨一个女性角色(一两场串戏不计入),导演比较克制,后半段那个飞机模型掉落剪辑还挺出彩。
演员来说胡军表现最好,他生在军人之家刚毅范儿十足,虽然人物命运皆在预料之中,但有几个点相当催泪——“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努力”,嘤嘤嘤。
我冒死评点一下王一博的表现
他长了副冷脸,但对外冷内热型却天生适配,《无名》里当然比不过梁朝伟,但我觉得并不拉垮。
《长空之王》里总体是Hold住角色要求的,后半段好于前半段,特别是受伤后的几个眼神,末尾一个回眸笑,都诠释得不错。
全片最大泪点出现在结尾彩蛋,那是真实试飞员生死刹那间的遗言,没有画面只有脉冲电波闪动,他们除了肩负国家使命,还是丈夫、儿子、父亲.....泪目。
实拍结合CG,我觉得基本达到好莱坞中级制作水准,肉眼可见得花了钱。
电影当然并非尽善尽美,提两个比较显眼的缺憾。
打降落伞包这条线演着演着弱化了,大高潮处反而是那个“创新伞”帮了倒忙,这里处理得不够顺畅。
另外就是高潮之前的信息交代不足,观众对专业名词认知有限,比如第二次事故,“吞烟”到底咋回事?怎么怼了两发导弹发动机就熄火了?气氛确实紧张,但观众如果想不明白会本能犯懵。
资深军迷大概能挑出些bug来,但我觉得没关系,电影毕竟是文艺创作不是纪录片,夸张些无可厚非,毕竟阿汤哥开三代机都能硬刚五代机了是吧
这种空战戏是大国专属题材,往前数数也就美英法德等少数几个玩家,现在咱的大飞机造出来,也有资格上桌了。
接着拍,拍着拍着就有数了,主打一个熟能生巧。
噢对了,散场后我问坐在旁边的越南小姐姐评价如何,她笑着说:I like this movie.
最后,为中国试飞事业献出汗水与鲜血的烈士永垂不朽。
收工。
本季的T恤已上架预售,价格照旧;工厂那边已经做完,但五一仓库放假,假期回来后发货,可能有些码已经缺了大家尽量提前入,点下面小程序卡片进,两个印花(太空漫游+英雄本色)三个颜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