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因插队引发的社死…公众号新闻2023-05-04 17:05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作者:晏凌羊来源:晏凌羊(ID:qiushan08) 01昨天,一个话题冲上了热搜。两位女当事人在某景区排错了队,所以,“平移”到正确的队。当事人认为这不是“插队”,因为她们已经付出了时间排队。冲突中的男子以及广大网友认为这依然是插队,排错了队应该到正确的队尾重排。男子用手去拉扯她们,女子特别愤怒,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跟他吵了起来,这段视频也被发到了网上。后来,被骂得狠了,疑似该女子的账号发声:这个解释,确实也不是那么得体。然后,该女子遭受了更严重的网暴,还有人把她们婆孙俩画成了漫画,甚至搞出了一个她们“欠四川人一个道歉”的热搜。这个话题,我都没敢参与......因为我也做过“平移”这样没素质的事情。一个地方,人多到要堆起来的地步,主办方也没有人做疏导和指引,指示牌也不清晰,大家都在瞎排,你排到腿都站酸了,才被告知要去另外一条队伍那里排.....这种时候,我也做不到去两三百米开外的地方从头排起,往往也会跟工作人员或排在后面的人求求情,然后,他们往往也能体谅,工作人员也会放行。有一次,我带女儿出去玩。有个游乐设施那里,好多人在排队,女儿排到一半说是尿急,然后,我只好带她先去上厕所(厕所那里也在排长队),回来后我继续排在我妈后面(我妈不玩的),结果也有人说我插队.....按理来说,我确实应该自觉站到几十米开外的队伍末尾重新排队,但我素质低,我也没做到,只是没有搭理这种指责。一上网,才发现素质高的网友真多,他们遇到这种情况都能做到——走到正确的队伍最后面,从头排起。我都被这种声势浩大的谴责甚至网暴给吓到了......这个婆孙俩确实有错,但罪不至此啊,居然还有人把她们俩的肖像做成漫画、恶搞视频......而那边厢,杀人犯都给打个码。 02节假日,到处都是人人人人人人.....控制不好情绪,就很容易跟人发生冲突。我昨天带家里的小孩子们去儿童公园玩。在荡秋千那里,标语上明确写了“秋千仅限2-12岁儿童使用”,结果我还是看到一个起码22岁的女的占了一个秋千起码半小时,还边荡边自拍视频.....站在秋千身边等着的,是一群三五岁的、眼巴巴等着她早点下秋千的儿童......换我是她的话,看着这一群翘首以待的儿童,我会如坐针毡,而她全程神态自若。我只是弱弱地说了一声:你好,这里写了仅限2-12岁的儿童使用呢。对方像是没听见似的,根本不搭理我.....我也没说啥,只是带着孩子去另外一个秋千那里排队了。普通人在排队时犯下的最大的恶,也无非就是自私一点、态度差一点.....但他们要为这种自私买单,也要讲究“对等原则”(即,犯错和后果对等)。我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没素质的人,但不会把他们拍了放上网。原因有二:第一、一旦放上了网,后续的事情就不是我能掌控的了。很有可能对方只是犯了一个小错,但承受的代价却非常沉重。乌合之众特别需要活靶子,网络更是会放大这种“把人当活靶子”的现象。在群情激奋中,那个人可能就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现象的代表、一个标签和符号,会遭受严重的网暴甚至会严重影响到线下的生活。第二、别人可以告你侵权(肖像权和名誉权),而且会赢(参看国航牛大姐的故事)。哪怕打落水狗,也要适可而止。鲁迅当年对这个现象,也有做过阐述。他的看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是这样写的:至于“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凡事适可而止,适可而止,适可而止。至于“欠四川人一个道歉”的热搜,更是莫名其妙。谁能代表四川人?这不就是两个人的冲突嘛?怎么还上升到全省人民了?简直离谱。 03我从来没有说插队婆孙没有错(麻烦先把这句话朗诵三遍,再看以下的内容),但我也想探讨一下关于“提醒他人讲素质”的沟通方式和技巧。我觉得最糟糕的一种就是——兀自先产生强烈的道德优越感,然后再带着这种优越感,以打压式的口吻去做提醒,甚至一占据了这种道德制高点,就忍不住上手去扒拉别人。比如,你看到别人插队,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人可真没素质”,然后嘴上就把这话说了出来,还动手去拉扯别人......这种呢,发心不错,但沟通效果往往很差,而且很容易激起别人的逆反心理,搞不好最后事态升级、演变成互殴。插队的人原本就有点心虚,被你点破之后,其内心深处产生的往往是愤怒,而不是羞愧,然后,就很容易抓住你的一点错处,对你释放攻击性。这样一来,一件很小的事就会演变成一件大事。在拥挤、排队的场合,很多架就是这么打起来的。“怎么提醒他人讲素质”?我一般就是旁敲侧击地说一下。如果别人不听,那就算了。我的心情也很重要啊。在这种小事上让一让别人,我也不会死。比如,电梯里有人抽烟,你上去就说“电梯里的告示都写了禁止抽烟,你没长眼睛的吗?你这人的素质怎么这么低啊”,然后上手去抢别人的烟,那.......结局可想而知。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说一句:“大哥,您看,电梯里贴了禁烟标识呢。麻烦您把烟掐灭,我觉得有点呛呢。”比如,看到出租车边开车边聊VX语音,你把“你这人怎么不把乘客安全放在眼里”换成“师傅,您不专心开车,我感到有点害怕呢”,沟通效果肯定好很多。也不是要把这帮人当成大爷哄着,我就是觉得——沟通方式软一点,可以让小事化了,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我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提醒他人的时候,除非情况特别危及,最忌讳的就是上手去制止....这样一来,原本大家的矛盾点是“素质问题”,最后就会演变成是“边界问题”。人多、排队情况下,人都很容易变得烦躁。如果沟通方式不妥当,很有可能——你原本是去找快乐的,最后却“吃了一肚子气”回家。 04节假日我也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钻,但自从有了小孩,且某些排长队的项目小孩很感兴趣,我也就只能时常加入排队大军.......我有一个——排队时保持好心情、尽力避免冲突的小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找机会跟排前面、排后面的陌生人搭讪、聊天。本来嘛,大家的时间都花在了排队上面,排队的这点时间反正你也做不了啥。找人聊天,一来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些,你的注意力就不在排队这件事上,可有效降低你排长队的烦躁;二来方便以你为圆心,形成一个相对比较融洽的人际关系圈,降低别人对你的敌意,从而降低与别人发生摩擦的可能。我曾经见过一个社牛,在某景区门口排队期间,组织一群人唱流行歌.....大家共度完这段时光后,就各奔目的地,但在排队期间,一群不认识的人,在那一刻成为了“一个集体”。而集体,对于集体内部的人,礼让程度会更高、敌对情绪会减轻。我不是社牛,不擅长组织这种集体活动,我只擅长“点对点”交流......然后,经常跟排我前面、后面的人搭讪,开启话题的方式无非是:你从哪儿来的呀?你买的门票多少钱?你家娃多大了啊?你以前来过吗?绝大多数人会接你的话茬的.....聊上几句,你们也会形成一个“小集体”。大家都是出去玩,都是为了找寻快乐.....站在一起排队的人,大家既是“互相竞争资源”的关系,又是“同处共生”的关系,能合作就不要对抗。-END-本文来源:晏凌羊,80后,2001年云南省高考某市文科状元,在广州生活的单亲妈妈,从体制内离职创业的小白。著有情感畅销书《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qiushan08,如需转载、授权请与作者本人联系。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