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再大气一点,就更好了
编者荐语:
嗯,为了避免不告而别,做了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1654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
为什么大家不积极?
- 1 -
今天看到一个消息:
杭州第二期消费券4天还没花到1个亿,还有一半库存券,五天到期。
看样子市民不太积极。
来看下杭州的这个消费券:
第二期数字消费券发放总额为1.85亿元,共370万个券包,每个券包总价值50元,分别为:5元券2张,消费满20元可使用;10元券2张,消费满40元可使用;20元券1张,消费满80元可使用。
说实话,比起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改进了。
2020年的时候,各地也在发消费券,不过是明确限定消费范围的,只能限定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使用,比如餐饮、旅游和住宿等。
这次好了,不只是实体商家,甚至充话费和缴水电都可以使用消费券。
不过,虽然使用范围增加了,但是消费券的几个被诟病的地方还是没有变:
1、面额比较小
一个人一次才50元,其实在大城市生活,50元还是不算多的,当然对于低收入群体还是不错的,但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2、又是满减的方式
如果想要享受到这50元的福利,需要增加200元消费才可以,本质还是撬动大家去消费。
但是怎么说呢?
主力消费群体不太看得上50块,急需50块的可能觉得增加200元消费可能也是负担,是不是有点资源错配的意思。
刚刚看了杭州的报道:
杭州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1比15撬动线下消费,拉动消费8亿多元。
货币乘数,撬动资金,看来房地产和信用扩张的套路,也用到消费券上了。
怎么看呢?
- 2 -
其实消费券这个事,疫情以来就一直被讨论,特别是今年疫情反弹之后,讨论发钱还是发消费券的声音就更多了。
有人建议发钱,比如经济学家李稻葵就说,消费下降是有心理阴影的,这个影响可能会持续七八年,因此要发钱让大家消费,消除这种心理阴影。
都发等于没发是屁话,真正的担心除了通胀,还有直接像其他国家发现金,按照中国人爱储蓄的传统,在前景不太明朗的当下,估计拿去消费的人不会太多,所以发了也没用。
其实刺激消费主要目的有两点:
满足居民需求,同时救助商家。
有什么办法能把钱发下去又能满足这两点,消费券确实比发现金更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从目前消费券面额和满减的方式来看,大家并不是很感冒,原因上面讲了。
这其实不是消费券本身的问题,我们来看下香港的消费券:
首先是面额:
短信通知领取,总额10000元港币,分批发放,第一期4000元,花完之后才可以领下一期1000元,以此类推。
再来看消费方式:
全额支付,不需要满减,不只是线下商家,也支持线上商家,除了不能储蓄,其实和现金没有什么区别。
最后看消费范围:
和内地消费券差不多,零售餐饮服务业,但是不包括公共缴费和非消费交易。
- 3 -
结语
所以,对比一下杭州的消费券和香港的消费券,其实区别在于如何定位消费券:
是偏刺激消费还是偏福利保障。
说实在的,香港的消费券最符合网友关于消费券的期待,之前就有人建议用数字人民币,限定消费用途,其实和香港这个异曲同工。
只是财政是否负担得起呢?
以香港700万人口每人发一万好像只要7亿就够了,香港去年财政盈余近200亿,7亿不算多。
杭州1200万人口,每人发一万需要12亿,去年杭州财政没有盈余,疫情拖了后腿,但是杭州财政自给率位列全国城市第一达到了99.7%,按说12亿虽然不少,但咬咬牙也能拿出来。
或许参考这一期消费券使用情况,杭州可以在消费券上再探索一步,给全国其他城市做出表率。
期待一下。
中年人,尤其不能碰这几种饭局,切记切记: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饭局指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