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好这一点,你的孩子这辈子很难 “ 爱上阅读 ”!!
前阵子,有妈妈发私信给我,说看到一本书的序有我的署名,要确认是不是我。一看,果真是我几年前给一套日本经典食物绘本写的。刚确认完,妈妈又发来另一套绘本,也是我写的导读。
哈~这下可轮到我激动了。市场上书那么多,妈妈居然能接连碰到两套我写导读的书。
确实,前几年应出版社邀请,有关童书的导读,我写得挺多。不过从OK大班后期开始,我明显减产了,因为除了研究童书本身之外,我开始更关注”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实现自主阅读“,去钻研儿童的阅读规律。
就像我之前和大家分享的,虽然我和OK从小就开始共读绘本,他也都很有兴趣,但自主阅读这事却启动得比较缓慢。
因为没有具体的案例放在前面,等待他“开窍”的过程一定是煎熬的。我想很多妈妈也会有一样的困惑:
孩子不肯自己看,是不是识字量太少?是不是选的书不对他的胃口?是不是注意力不够集中,一看到大段大段的文字脑子就宕机?
好在,时间花下去了有了明确的答案,也总算在一本美国经典的课外阅读指南《朗读手册》里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的脱胎于作者吉姆·崔利斯,在1979年自费编撰的一本小册子,它很快就被美国各大中小学奉为课外阅读圣经,30年来不断再版,增订。
孩子不肯读书,最大的原因不是别的,还是他能力没有达到。在孩子完全掌握“自主阅读”的能力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不间断地给他朗读,直到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为止!这件事甚至可以一直持续到孩子18岁。
听起来是不是不可置信?孩子都上小学了还和我聊3岁该做的事情?不是都说到了小学,都应该让他自己读了吗,继续靠大人读不会形成一种依赖?
别急,下面就展开给大家讲讲这个观点,看完之后,你一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01
自主阅读这件事,7岁开始一点不晚
在很多爸妈的认知里,自主阅读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甚至会急不可耐地让18个月的小娃娃对着识字卡片哇哇大叫。
《朗读手册》的作者崔利斯对此的回答是:早未必一定好。晚餐时提早一小时到的客人,难道一定比准时到达的客人更好吗?
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那些本不应该迟到的孩子,他们与书本痛苦鏖战,不只错过了学校的大部分学习内容,甚至一生都将阅读与痛苦捆绑在一起。
没有必要急着强迫不足6岁或7岁的孩子自主阅读,而是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要知道,全世界阅读成绩最高的芬兰人,他们的孩子直到7岁时才开始学习阅读。
#02
少做这一步,孩子一辈子都会“躲”着书
阅读就像骑自行车、驾驶汽车一样:为了要做好,你必须去实践。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
道理大家都懂,但不管怎么劝怎么吼,为啥孩子就是不肯多读书呢?
因为孩子在学校里获得了太多关于阅读的不愉快的体验,没完没了的习题、密集的发音指导,以及一考再考的小测验……课堂上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孩子很少能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只感受到了满满的无趣和枯燥,那他们对书本的反应自然就是避之不及。
孩子的阅读动机无非是这三种:
(1)他们喜欢这种体验,
(2)他们喜欢这些图书的主题,
(3)他们喜欢并且愿意模仿那些进行大量阅读的人。
所以在这个阶段,爸妈继续朗读给孩子听,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把书本、印刷读物与愉悦感联系起来。给“自主阅读能力”还不足够的孩子搭建起一座桥梁,他们可以通过这座桥梁,成长为真正的阅读者。
#03
每天给孩子朗读,是最理想、最实惠的阅读辅导班
我想看到这里,很多爸妈心里依旧会担心,读书给孩子听会不会阻碍他阅读能力的进步?
其实并不会,相反,孩子听的词越多,他可以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词也就越丰富。读书给孩子听,可以使孩子沉浸在一种丰富的、有条理的,以及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孩子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赶超同龄人。
而且,孩子可以听懂故事的程度远甚于孩子自己的阅读程度。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7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剧是《考斯比一家》,每星期都有上千万人观看这个节目,甚至包括一年级的小学生。猜猜这个节目的剧本在撰写时是针对什么程度的人呢?专门机构鉴定的结果是,大约具备小学四年级阅读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一年级小学生观众几乎不能自己阅读剧本。然而,当剧本由他人念出来,他们就能够理解。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初二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
因此、孩子能够听懂并理解自己无法看懂的复杂、有趣的故事。这也是上天送给一年级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听懂四年级程度的书,而五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听懂七年级程度的书。
所以爸妈在选择给孩子朗读的书籍时,可以适当难一些,比如孩子已经自主阅读短篇小说了,那么爸妈给孩子读的书,就可以拔高到长篇小说,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输入的目的。
#4
不是所有的书都能直接拿来读
当然,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用来朗读,有些书只适合静静地阅读,而不是用来朗读。
要怎么去区分适合听的书和适合静静阅读的书呢?有一个作家戴维斯是这样说的:“能拿来讲给别人听的书,语句在表达上必须要更直接,情节上必须要有吸引力。”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朗读之前,爸妈应先看过内容。先熟悉书的主题及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考虑几个问题:“我的孩子能否接受故事所使用的文字?他们情绪上能够接受这样的情节吗?故事会不会使孩子感到不自在?”
#5
这本书孩子不感兴趣,那是因为你忘了给它打广告
我想大部分爸妈给娃买书的路径都是一样的,要么是朋友推荐,要么是被广告打动了!我不是说这样的路子有什么不对,只是想说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这些书都是爸妈选的,孩子自然有不接受不喜欢的道理!
但你有没有想过,除了放着吃灰,还能替这些书打打广告?
《朗读笔记》的作者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一次,他为女儿的学校做志愿工作,给一帮小学生朗读。教室门口有一本麦克洛斯基的《小熊们的家》吸引了他的视线,接下来他随口给孩子们讲起了这个童书作者的秘密。
“你们知道吗?起初麦克洛斯基在画《让路给小鸭子》时,怎么都画不好,非常苦恼。最后,他为了观察得更仔细,把6只小鸭子带回了公寓,但是小鸭子到处乱跑。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办的吗?为了让小鸭子不要乱动,他竟然给它们灌了酒!”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班的老师写信告诉他,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去图书馆借阅麦克洛斯基的书,老师问他究竟做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让孩子们对这个作者兴趣大涨?崔利斯这才恍然大悟——这可能是这些孩子头一次听到大人发表读书心得,这相当于在孩子面前为一本书“打CALL”。
所以当你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导读页(也就是我经常会受出版社邀请写的那部分)和编辑解读随手扔掉,在朗读前讲讲作者的情况,让孩子知道书是人写出来,不是机器制造的,可以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6
没时间给孩子读书,听音频和有声书也远甚于完全不听
那么实在没时间给孩子朗读的爸妈咋办呢?能不能用音频或者听书来代替?虽说不能完全代替,但是孩子听总比啥都不听好。
有声书不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可以随时给孩子一个拥抱并回答他的问题,但是当大人不在身边或者很忙时,它填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空白。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孩子玩耍时的背景音乐。它的文字内容比电视中的简单句子更有助于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因此,收集一些歌曲、韵文和故事,建立自己的有声读物库还是有一定必要的。特别是在长途自驾游的时候,听书是让孩子能迅速安静下来的最佳法宝。
#07
给孩子朗读,不是照本宣科
朗读不是照本宣科,可以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一说后续的情节发展;在时机适当时,请孩子帮忙翻页;如果可能,还可以根据人物对话调整改变声调。
同样的,对于长篇大论的描述,我们完全可以省略部分内容。不要误以为这时候读那些类似“春日的早晨,一只蝴蝶停在了湖边的松木板上……”的大段大段诗意散文,能帮助孩子提高阅读鉴赏力,或者帮助他写作。你想多了,他们不会喜欢的,爸妈就不要去考验他们的耐心了。
在读完一个故事后,抽出时间与孩子讨论。一本书可以引发思考,点燃希望,引起恐惧,带来发现。让孩子表达出来。如果孩子沉浸其中,那就帮助他们用口语、写作或艺术创作的形式处理这些情绪。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千万不要盘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让孩子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渴望阅读, 不然后续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出好作文啥的都是空谈。
在坚持给孩子朗读的过程中,每天都要安排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阅读(即使只是翻翻书、看看图画也可以)。如果阅读的动力不能转化成实践,所有朗读的苦心都会付诸流水。
关于“怎么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怎么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力”还有好几篇文章可以来写,等我后续再一点一点展开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文末右下角“点赞”和“在看”都点一下哟,如果有很多感受想倾吐也欢迎留言!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历史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