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专家:第一批县医院十大中心建设指南即将发布
2023.05.12
本文字数:1497,阅读时长大约2.5分钟
导读:建设指南可以为县级医院实体中心提供管理原则的指导,协助相关政策和标准落地。
作者 | 第一财经 邹臻杰
以“中心”为带动,从建设指南切入,将成为我国县医院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当前,各地县医院应发挥体系协同、资源整合的功能定位,这些功能定位包括了承接优质资源扩容下沉,整合内外部分医疗资源,推进相关专科融合发展,形成县域医疗管理协同等。”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二丹在今日举行的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上表示。
当前,我国共有县级行政单位(不含市辖区)1871个,覆盖县域居民超过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作为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医共体龙头,县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紧要而迫切。
作为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的顶层方案,《“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于2021年10月对外发布,该文件提出将“二十大中心”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建设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建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组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
黄二丹称,以创新程度最高的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来看,现阶段一些地方的县医院在肿瘤防治、慢病管理领域的中心建设上已初具雏形,但微创介入、重症监护等领域仍然有难度。以微创介入为例,其在医院内分属在神经专科、心内科、普外科等不同的科室,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临床、信息、耗材等资源的整合就非常关键。
“为此,我们正在着手制定相关建设指南,第一批10大中心的建设指南也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这10大中心包括了5个临床服务中心和5个急诊急救中心。这些建设指南可以为实体中心提供管理原则的指导,协助相关政策和标准落地。”黄二丹告诉记者,建设指南的制定路径将以县域一体化为目标,从完善医院科室到医共体中心过渡,最终形成区域之间的衔接。
那么,建设指南具体考虑了中心构建的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评价?
以神经介入为例,近年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将卒中救治的“绿色通道”模式在海宁、铜陵等地县医院复制,这一模式下,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等不断协同,患者救治效率得以提升。
微创介入中心建设指南编撰人之一、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沈雳表示,微创介入中心方面,该领域县域常见多发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该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筛查、评估和诊断基础上,最终使得县医院微创介入中心完成90%以上的治疗,小于10%的疑难重症诊治则可以交给城市医院的介入中心。
对于建设指南的关键点,沈雳也总结,一些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微创介入中心较难整合,这在于各学科细分化程度高,但县医院则可以更好地进行院内的资源整合,“比如,形式上的整合,可以在一个导管室内实现心脏介入、神经介入手术的连续进行;内容上的整合,则可以将泛血管的概念引入(类似脑梗合并心梗的案例)。另外,器械耗材、管理和信息等都需要有效整合。上述内容也都将纳入该县医院微创介入中心的考核指标。”
沈雳介绍,在设施设备上,县医院微创介入中心应包括介入手术中心,重症监护室和介入医学(放射/血管)科(独立建制床位不少于15张,病区具备抢救室、特检室或换药室等)。他表示,信息化建设也是重要工作,“这包括对基础数据(包括医院及学科、术者、患者等)在存储和维护上的要求,对数据库互联互通的要求,和对信息应用的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了解千县工程1233家医院导管室数量、人员资质、开展手术类型等,为后续指南制定和培训推广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沈雳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