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访华:揭开腐朽帝国的神秘面纱
马戛尔尼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殖民官员和外交家,曾出任驻俄罗斯大使、爱尔兰和不列颠国会议员、爱尔兰首席大臣、西印度格林纳达岛总督和马德拉斯总督,自1786年以来一直赋闲。
1792年5月3日,他被正式委命为“大不列颠国王特命全权派驻中国皇帝大使”。
为增加他使命的隆重性,马戛尔尼还被加封了枢密大臣头街和子爵封号。
1792年9月26日,使团从伦敦出发,共84名成员,包括1名机匠、1名画师、1名制图员、1名工匠、6名乐师和一些陆海军官佐。
另外,使团也为中国宫廷准备了琳琅满目的礼品,包括一架天象仪、一些地球仪、机械工具、天文钟、望远镜、测量仪、化学和电机工具、窗橱玻璃、毛毯等。
马戛尔尼受命尽一切可能收集有关中国的思想、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哲学等情报,此外还应达到六项具体的目标:
1.要求中国在茶叶和生丝产地及毛纺织品消费区域,割让一至两块土地,使英国商人可在那里居住,并可以实行英国的司法管辖权;
2.谈判一项商务条约,以便尽可能地把贸易扩展到整个中国;
3.清除广州现存的种种弊端;
4.唤起中国对英国产品的兴趣;
5.安排在北京设置外交代表;
6. 使日本、越南和东方群岛对英国贸易开放。
总之,马戛尔尼此行的使命,是打开东方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并与中国发展条约所规定的关系。
马戛尔尼受命,服从一切无损于英王之荣誉及他本人之尊严的中国宫廷礼仪。
为准备这个使团的到来,东印度公司于1792年9月派了一个秘密监督委员会赴广州向两广总督通报该事件,马戛尔尼使团的名义是英国国王向乾隆皇帝表贺其八十寿诞。使团乘坐了一艘名“狮子号”的军舰、一艘名“豺狼号”的双桅船和一艘名“印度斯坦号”的东印度公司蒸汽船,于1793年6月19日抵达广州口岸,随后使团经舟山和大沽一路北上。
乾隆皇帝对第一个英国“朝贡”使团,因为仰慕他的天朝并前来恭贺他的寿辰,感到非常欣慰,下命要体面地欢迎该使团。
使团在天津受到总督的热情接待,600箱礼品,通过马车、手推车、马匹和苦力,浩浩荡荡地运往北京。
在北京,马戛尔尼下榻在颐和园达五天之久,随后于9月2日,动身前往北京以北的热河,皇帝正在那里避暑。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爱虚荣和炫耀的年迈君主,对英国使团的的来心满意足,但当听到马戛尔尼不愿行磕头礼的消息时,不免有所不悦。
陪同使团的中国官员受命向英使建议,若其因用布扎缚腿足而不能跪拜,则于叩见时暂时松解,行礼后再行扎缚。马戛尔尼本人似乎对叩头并不太在意,但他不想做任何有损于其国家尊严,或显示出做中国藩属的事情。
马戛尔尼放出话称,他可以向皇帝行他向英王陛下所行相同的礼节,且如果一位与他官爵相当的中国人愿意向英王陛下的画像行磕头礼,他也可向皇帝磕头。
最后,乾隆皇帝在情绪颇佳时作了让步,同意马戛尔尼在觐见时,像对他自己的国王那样单膝下跪,但那种吻君主之手的英国礼节就免了。
觐见于1793年9月14日,在一座可容纳大型集会的巨型帷幄中举行。
马戛尔尼盛装出席,呈上英国国王的国书。
马戛尔尼亲手将一只盛放国书的黄金信箱呈递给了皇帝。
接着是交换礼品,皇帝通过马戛尔尼赏赐一柄约一英尺半长的玉如意给英国国王,并说希望英国国王能与他一样长寿。
次日,马戛尔尼获安排游览万树园,并再一次觐见皇帝。此后两天,他又遵诏观游、受赏礼品,并被邀观看了一场木偶戏和一台滑稽戏。
9月17日乃皇帝寿辰日,马戛尔尼获准与一大群满汉廷臣一道向皇帝祝寿。
9月26日,使团返回北京;四天后,皇帝本人也返京了。
马戛尔尼试图与权势盖天的军机大臣和首席大臣和坤,就扩展商务和交换使节事宜开始谈判,但无结果。
在热河和北京,和珅都不作答复,规避任何谈判的尝试。
马戛尔尼此时已非常疲惫,且备受风湿病痛的折磨;在他的强求之下,和坤最后含糊地指出,英国使节似应将其要求写成一备忘录呈上。
马戛尔尼立即在10月3日以英王陛下的名义呈送了一份照会,请求:
1.将贸易扩展到舟山、宁波和天津;
2.照俄罗斯人之先例,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所货栈,以销售货物;
3.于舟山附近指定一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存放货物及停泊船舶;
4.于广州附近指定一小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住,并允许他们自由来往于广州和澳门;
5.取消澳门与广州之间的转运税,或至少将税率降低至1782年关税的水平;
6.准许英国商人按中国所定税率切实纳税,不在税率之外另行征收,并请赐中国税单一份供英国商人参照。
清廷认为,外交谈判是不合适的,马戛尔尼是前来祝贺皇帝寿辰的,而他已经这样做了,使命也就完成。既然马戛尔尼已经得到了体面的接待,所以应该感恩戴德地满意而归了。
由于从来没有哪个贡使在北京逗留超过40天,朝廷便急于让马戛尔尼在10月9日前离京。
和坤提示马戛尔尼说,严冬不久就要来临,皇帝担心特使的健康,显然主人已经在暗示客人应离开,而马戛尔尼意识到再耍赖着不走也无济于事了。
使团于10月7日离开北京。马戛尔尼自1793年12月19日到1794年1月10日在广州逗留,然后前往澳门,在那里待到3月8日,最后在9月4日回到了伦敦。
西方人所画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
中国方面尽管没有直接给马戛尔尼答复,但却给英王乔治三世发了两道敕书。在日期为1793年10月3日的第一道敕书中,乾隆皇帝自负地宣称:
虽然中国深为嘉许英国倾心向化、遣使前来的恭顺之诚,但要派外交代表来北京居住的请求却不能满足,因为这与天朝体制不合;
在另一份单独致给乔治三世的敕书中,乾隆皇帝驳回了马戛尔尼的全部六项请求,并说这些请求是不可行的且不会产生什么好的结果。
这次使团出访,是一场彻底的外交失败。
它既没有达成在北京设立代表的目的,也没能扩展贸易,更没有能使日本、越南和东方群岛开放。然而,它却成功地收集到了关于中国这个神秘国度的第一手珍贵情报。
马戛尔尼察觉到,这个国家的科学和医学知识程度很低、知识阶层对物质进步漠不关心、其军队落后到仍然使用弓箭而缺少近代火器.普通民众生活贫穷、官场中贪污腐败非常普遍。
关于清王朝的前景,他作出了相当犀利的评价:
“中华帝国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一流战舰,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代代相继的能干而警觉的官员设法使它飘浮着,并凭借其庞大与外观而使四邻畏惧。但当一位才不敷用的人掌舵领航时,它便失去了纪律与安全。它可能不会立即沉没,它可能会像残舸一样飘流旬日,然后在海岸上粉身碎骨,但却无法在其破旧的基础上重建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给英国王室下了一道“圣旨”,即《乾隆皇帝谕英王乔治三世敕书》。
其中有一段话写道:
“其实天朝德威元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置办物件。”
这段话其实是乾隆对英国请求贸易的回应,意思是作为天朝上国,清廷坐拥天下万物,奇珍异宝并不稀奇,更不需要和你等蕞尔小国进行贸易来填补空缺。
后世一直将这段话作为清朝闭关锁国,自傲自负的证明,并对其多次加以抨击,更有甚者极尽嘲讽之能。
也有人认为,乾隆做出这一系列为后世所诟病的反应背后,有着多重的政治考量。
只不过,傲慢的乾隆哪里知道,仅仅不到50年后,大清就被英国以一场鸦片战争强制打开了国门,并开启了一段惨痛的屈辱史……
《乾隆皇帝谕英王乔治三世敕书》写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赐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
……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天朝扶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遣令该使等安程回国……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