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揭开人体微生物的来源之谜!人体是由人类细胞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的超级有机体,重整微生物、可能治疗人体疾病

Nature:揭开人体微生物的来源之谜!人体是由人类细胞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的超级有机体,重整微生物、可能治疗人体疾病

科学

让科研和SCI论文成为临床工作的副产品。


关键词:肠道/口腔菌群;来源Nature

最近几年微生物组学的长足进步,使得我们人类需要重新审视对自己的认识;也就是,人体不再仅仅是由我们自身的细胞和基因组成,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A,从人体的构成看: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由人类细胞和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共同构成的超级有机体。这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细胞共存,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B,从健康的决定因素看:我们的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以及肠道微生物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我们的生理功能、免疫系统、代谢以及心理健康。


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需要多样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认知/精神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与微生物组的失调或异常组成相关。

与此同时,人体微生物组是动态变化的,意味着可能通过调节微生物组来调理甚至治疗上述疾病。

但人体微生物的确切来源、或者说传播途径尚不清楚。

2023年1月18日Nature杂志发表了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多中心合作完成的题为“The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landscape of the gut and oral microbiomes”研究,强调了母子对、双胞胎、家庭、同居个体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细菌菌株共享率,为人类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组的传播模式做了全面的解释【1】。

研究收集的样本库分别来自于从美洲(阿根廷、哥伦比亚和美国)、非洲(几内亚比绍、加纳和坦桑尼亚)、亚洲(中国)和欧洲(意大利)等不同地理区域。其中来自中国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锐翌生物科技公司参与了本研究。

(图1:用于调查人与人之间微生物组菌株传播的宏基因组框架及设计。)


研究发现,在出生后的前3年里,人类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组的传播对于建立和维持微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肠道微生物的垂直传播(从母亲到婴儿)在出生时就已经稳定地建立,并且持续时间非常长,但随着年龄增长,母亲与婴儿的微生物共享率逐渐降低。具体来说,1 天、1 周和 1 年时的中位共享率分别为 65%、50% 和 47%;在 1-3 岁时,母子的微生物共享下降到 27%;3 岁后母子共享率趋于稳定,18 岁以下为 19%,30 岁以下为 14%。但对于孩子来说,即使他们到了老年阶段(50-85 岁)、母子菌株共享的微生物仍然很重要,非同居的母子对共享的菌株仍明显多于不是生母的母亲(16% vs. 8%)。

此外,分娩方式似乎影响了传播速率:通过阴道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共享的菌株数量多于通过剖腹产分娩的婴儿。

(图 2:肠道微生物组的母子共享。)


随着年龄超过3岁,同居家庭成员之间的微生物共享性显著增加。

但随着年龄增长,来自于非家庭成员的菌株比例逐渐增高,尤其是同一村庄的非同居家庭成员之间的微生物共享性很高。


(图 3:家庭内部的肠道微生物组传播。)


研究者进一步比较了人群的口腔微生物共享性,发现同居个体的口腔菌株共享率比同一人群中的非同居个体高 10 倍,远高于肠道菌群的共享率;表明口腔细菌菌株的人际传播比肠道微生物组传播更频繁。


对于这项精彩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2023年4月12日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发表了德国学者撰写的评论文章,并且总结了人体的微生物来源分布图【2】。
如下所示,
肠道微生物组传播分析表明,儿童(0-3 岁)与其同居母亲的菌株共享率中位数为 34%,而同一家庭中的个人(4 岁及以上)为12% ,同村人或分居的双胞胎均为 8%。
相比之下,口腔微生物群的传播效率更高,但主要是水平传播,并且随着同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人类微生物的传播模式。图源:Ref 2)


编者按:


一篇好的科学论文,也可以让我们像读金庸小说一样让我陶醉其中,享受知识的丰盈。


从临床意义看,

我们的身体是由自身细胞 +无数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本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类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组传播模式的宝贵见解。

  • 人体的微生物是母体微生物印记 + 生命后期共享社会环境驱动的菌株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时的微生物影响非常持久,来自生母的影响维持到人体的老年阶段。

  • 随着年龄增长,社会互动在塑造我们的微生物组结构方面比最初的母子微生物种子传播更为重要

  •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还为治疗与微生物组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从科研设计角度,

这是一个很好的模板,展示了如何分析微生物差异的标准模式;即可以把本文结果的逻辑用于针对“具体疾病微生物菌群研究”的课题设计上。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微生物组的传播模式,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最后请教各位科学大咖一个问题:

有没有可能通过进食某些微生物(肠溶剂)来达到调理和治疗某一疾病的目标?


期待这些能够引起您或者您孩子喜欢科学和加入到科学研究的兴趣,也更期待从“为什么”出发来探索和揭开更多自然界的秘密。


参考资料来源:

【1】 Valles-Colomer M,  et al. The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landscape of the gut and oral microbiomes. Nature. 2023 Feb;614(7946):125-135. doi: 10.1038/s41586-022-05620-1. Epub 2023 Jan 18. PMID: 36653448; PMCID: PMC9892008.

【2】 Metwaly A, Haller D. Elucidating the transmission landscape of the human microbiome.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3 Apr 12. doi: 10.1038/s41575-023-00780-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046097.


声明:
本文仅为已发表研究论文的数据分享,仅供学术讨论,而不具临床指导意义


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助理:ChatGPT
封面图片制作:Healsan Consulting LLC©,委托OpenAI制作;原型:Jackson
解析机构:
美国Healsan Consulting,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生物医学统计和临床数据库的咨询与培训;成为越来越多生物制药公司、科研机构和医生科学家外挂专家组


点击👆,让SCI和基金成为临床工作的副产品!


更多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获得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如果出现一个生物体,全身都是由癌细胞构成的,会长成什么样?跨入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Codiak原CEO出任Sana研发主管从春晚到《漫长的季节》,他演了无数可怜、可悲、可敬、可叹的小人物eBioMedicine:靶向作用肿瘤巨噬细胞的新型免疫疗法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肺癌周鸿祎:中国与GPT-4差距在两三年/iOS 17或带来重磅新功能/新冠或能改变人类细胞基因组中国科学家揭开鹿茸再生之谜!蕴藏器官再生的新希望;熬一次夜,大脑就会瞬间“老”2岁,不过能补救|本周论文推荐破解20年难题!《Nature》重磅:揭示调控细胞内基因转录的“红绿灯”机制!登高处,遇今昔过往人(印第安纳波利斯)Nature:揭示肠道菌群代谢物促进胰腺癌化疗疗效的分子机制Nature Medicine规模最大的相关研究:肠道微生物组可调节CAR-T细胞免疫疗法Nature:靶向巨噬细胞延胡索酸水合酶有望治疗狼疮等炎症性疾病Nature重磅发现:揭开头发变白的原因,为白发转黑带来希望Sci Adv:科学家开发出新型CAR-T细胞疗法治疗人类骨转移性前列腺癌三个女朋友,该娶哪个做老婆?癌症的敌人还是盟友?Cell:揭秘机体中性粒细胞的双面人生!落水的女孩Nature突破:无细胞因子体系实现人造血干细胞扩增,有助推进多种造血干细胞相关疗法Nature:确认胰腺癌细胞独特的代谢途径,突破性治疗显现曙光中国最大的敌人是谁?答:是愚昧两篇Nature论文打架:云南大学最新Nature论文指出两年前Nature重磅研究有误【首发】零一生命完成亿元B1轮融资,加速推动人体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Nature:揭示细菌劫持脑膜中的神经元导致脑膜炎的机制Nature及其子刊首次利用特殊设计的胶囊CapScan收集人体消化和微生物的信息Cell Metabol:2型糖尿病药物卡格列净或有望被重新定向来治疗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Nature:重大发现!淋巴管竟可产生红细胞和白细胞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抵御市场风险战略性配置血制品,建议关注卫光生物、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基于人体微生态大数据切入新药研发和健康消费,「零一生命」完成亿元B1轮融资|36氪首发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新方法!Nature重磅:靶向T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间的毒性交联预防神经退行性变又赢了!中常委:我们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5篇Nature和2篇Nature Medicine预测肺癌细胞的未来行为Npj Comput. Mater.: 金属3D打印质量参差不齐?为你揭开这些关键之谜!Nature揭土壤有机碳储存关键因素,清华/康奈尔学者领导国际小组揭示微生物的决定性作用Nature:个性化的mRNA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或有望治疗人类胰腺导管腺癌为何有些疗法对癌症患者无效?Nature:揭示免疫细胞检测癌细胞突变并对其产生反应的分子机制The Lancet:外科手术或是治疗人类代谢性肝脏疾病最有效的疗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