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北大学生黄梅剧社邀请了侯露老师来讲座,分析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表演体系。我和十几位师生有幸现场聆听,并跟侯老师深入交流。安徽省黄梅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朱婷婷老师现场演示了严派的唱腔,让人赞叹。侯老师是国家一级编剧,安徽省剧协原副主席、秘书长,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戏剧研究、编剧创作、文化政策等方面都有造诣,讨论自然也就不限于舞台表演体系。侯露老师给北大学生黄梅剧社做讲座北大的文化艺术氛围很浓厚,但原是没有黄梅剧社的,倒是有京昆剧社。我上学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几次来北大演出,我也去百周年纪念讲堂看过粤剧《花月影》,印象很深。我记得韩再芬老师也来过,黄梅戏也在北大演过,但黄梅戏在这里没有京剧昆曲那样的频次和影响。也许我们能做点什么。高校能发生的一点影响,一在于专家及其学术成果,二在于学生培养。黄梅戏方面我决不会有什么研究成果,也难以说服自有研究领域的专家去搞黄梅戏,只好在学生方面想想办法。过去十多年,我一直指导学生江淮发展研究会,昵称“江小淮”,成员基本都是安徽来的学生,对孩子们很有些益处,于我也颇有些感受。也许我们可以在联谊和区域内的教育文化交流之外,多做一些事。前年终于推动学生们注册成立了北大学生黄梅剧社。这两年因疫情影响线下活动也很少,今年的两次讲座质量都很高。得感谢不少人,比如安庆籍的学生柯子衿、陈旭雯、程玮健,都是热心的爱好者,也是行动者,北大团委社团文体部的邓安琪老师给力支持,在几位专业更相关的老师都各已指导社团不便登记时,哲学系的沙宗平教授义无反顾地登记为指导老师,还有安庆市文化局的程凤学妹,很热心地帮忙联系多位专家老师。有幸代表社团指导老师团队向侯露老师赠送讲座感谢状推动黄梅戏进北大,不由得想起两个多世纪前的徽班进京,推动产生了京剧,成为国剧。黄梅戏呢?黄梅以前是山歌茶歌小调,也不是大戏。侯老师介绍,建国后在上海演出《天仙配》,大受好评,安徽成立黄梅戏剧院,电影《天仙配》让黄梅戏真正火遍了大江南北,严凤英大师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影响越来越大,遂成了五大戏曲剧种。所以黄梅真正成戏,是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事。侯老师笑称,因为共和国之后成戏,能不能让黄梅戏成为共和国的国剧呢?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国剧之名未必容易共识,但黄梅戏普及为全国民众真正喜爱的文艺形式,确实是有潜力的。从小听着老人们哼唱黄梅戏,当村里的房前屋后和城里的满街大喇叭都在唱黄梅时,就知道要过年了。听多了看多了后,在充分承认表演专业性的前提下,有一个不一定准确的观感:黄梅戏的行当程式相比京剧要相对简单,分类不那么明确或者说不那么严格。如果这个观感属实,我倒不觉得是个缺憾,而是普及起来的优势,人人来几段的难度会小很多。黄梅戏的曲调和唱词都有个特点,来源于生活又略高于生活,听起来寻常中有些美,平淡的日子有点韵调,但距离老百姓并不遥远。比如我喜欢的《到底人间欢乐多》,织女唱到:“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我问篱边老枫树,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再问清溪欢唱水,谁能和我赛喜歌。”那种自豪的窃喜的感觉,在对比咏唱之中,表露无遗,却又很真切,不是什么高大上假大空的腔调。词句不艰涩,不假不空,但又比口头语言多一些比兴韵律美。前段时间网上流传几个短视频,说的是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眼见水边美景,读了书的会赞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读书的无论什么美景,只有一句话:“我靠,真漂亮!”会唱几句黄梅戏,定会帮助我们更容易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感。黄梅唱词在略高于生活的词句美上表现得很出色,与黄梅调婉转的抒情曲调配合起来,感人至深。《小辞店》里的经典唱段是两者结合的典范。心爱的情郎毅然决然告辞而去,受伤的感受该如何表达呢?柳凤英是这样唱的:“如今你好比是顺风的船儿扯蓬就走,我好比失群的孤雁落滩头。你走后我好比风筝失手,你走后我好比无舵的孤舟,你走后我好比霜打的杨柳,你走后我好比残灯无油,你走后我好比尼僧独守,你走后我好比冰寒心头。只盼你学青松四季长久,切莫学路边草有春无秋,愿你学雪里寒梅芳华依旧,切莫学三月里桃花逐水流……”一连十二个比方,把情郎告别时,柳凤英的悲痛凄惨之情唱得催人泪下。今天的黄梅戏要更广地传承开来,还得在题材和唱词上面多下功夫,既要接近老百姓,又要有一些美感。这回应一个基本的问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唱戏呢?因为戏曲可以让平淡的日子美一点,这点就足够了。当然,黄梅戏也有一些弱势,需要在创作中突破。比如,从性别角色上说,黄梅主要是女性唱腔,男生的戏太少,旦戏多,生戏少,即使有几段经典的男生唱腔,也还是男女对唱,独唱太少。女生单一性别的唱戏过于压倒,在成大戏方面恐怕会受影响。从表达情绪上看,悠长抒情是其优势,但其他情绪的表达较少,显得不够丰富,对当今流行的情绪也触及不够。更难的,可能还是题材上,如何保持原来茶歌山歌渔歌的好传统,又要走出来,走进现代的生活主题,不仅是现代的主旋律,也要有现代真实生活的喜怒哀乐。这里也有一个传统戏剧现代化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从古调唱今词开始。比如今天是520,唱“爱”的表达很多。文学艺术创作,爱是永恒的主题,《天仙配》《女驸马》唱的也都是爱情。当然爱也不仅是爱情,亲情中的爱,对父母子女的爱,对生活工作的爱,对家乡和校园的爱,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灵魂的爱,都是可以唱的。那天谈到《天仙配》里的赞人间,比如赞那读书人:“读书之人坐寒窗,勤学苦思昼夜忙。要把那天文地理读通晓。男儿志气在四方啊!”赞得多好!也许我们黄梅剧社的同学们可以学学,从身边开始,从赞校园、赞现代生活身边的老师同学360行开始,老调新弹,老韵新唱,唱出平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唱出现代人的苦闷和期盼,让我们在普通的生活中,多感受一点美,也多创造一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