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一步变酒精;细胞17天成鱼排;南海古代沉船考古…|WE科学周报
01.
二氧化碳一步合成乙醇
用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可以避免消耗粮食和煤炭资源,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不过,传统方法转化效率低,或者容易产生大量低价值的副产物。最近,《美国化学会·催化》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江南大学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近100%地一步转化为乙醇。研究人员创新性地采用结构封装法,构筑了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合成的催化剂结构类似于一个胶囊,内部封装了双钯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实现温和条件下(3MPa,240℃)二氧化碳高效稳定地、近100%地转化为乙醇。该催化剂合成工艺和催化反应路线简单,在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上具有潜力。
论文 👉
DOI : 10.1021/acscatal.3c00586
02.
最毒蘑菇有了解药??
全球蘑菇相关致死事件超过90%是因为毒鹅膏菌中毒,其产生的主要毒素——α-鹅膏蕈碱(AMA),会导致不可修复的肝/肾损伤甚至死亡。5月1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为这种世界最毒蘑菇提供“解药”:中山大学团队发现吲哚菁绿(ICG,已被美国FDA批准使用多年的老药)可作为AMA的潜在解毒剂。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查,研究团队首次系统研究了AMA的分子毒理机制,并利用虚拟药物筛选发现了吲哚菁绿的新效用。AMA中毒小鼠实验也显示,吲哚菁绿可以缓解AMA引起的肝功能损伤,提高小鼠长期存活率。至于吲哚菁绿在人体内是否也有类似的效果,还需要更多临床证据。
论文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714-3
03.
细胞17天培育成鱼排
近日,《npj·食品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浙江大学联合大连工业大学团队,成功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用细胞培养鱼肉,一方面要通过增殖不断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分化产生各种细胞类群。研究人员通过调控两种信号通路诱导大黄鱼肌肉干细胞分化,然后让肌肉细胞沿着3D打印的仿生鱼肌支架生长。仅用17天,研究人员便用细胞培育出带有腥味、质感Q弹的鱼肉,多项特征均与真实鱼肉相似。团队筛选得到低血清的基础培养基(为细胞增殖和分化提供养分),能提高成肌细胞的分化效率,有效控制成本,为将来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
论文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8-023-00194-2
04.
什么让帕金森患病风险剧增?
过去25年里,帕金森病全球患病率翻了一番。然而,大约90%的病例无法用遗传学来解释。5月15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给出了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指出生活中接触三氯乙烯(TCE)会大大增加帕金森患病风险。TCE被用于制作无咖啡因咖啡、干洗、清洁地毯等日常活动中,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长久存在,如今在许多食物、美国多达1/3的饮用水、母乳、血液和尿液中都能检测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975-1985年间数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和海军人员的医疗记录。他们发现,与驻扎在彭德尔顿海军陆战队基地(TCE水平不高)的军人(超7.2万名)相比,水井被TCE严重污染的勒琼海军陆战队基地军人(8.5万名)几十年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高出70%。人体能通过皮肤或呼吸摄入TCE,因此如何减少与环境中常见的TCE接触,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论文 👉
https://doi.org/10.1001/jamaneurol.2023.1168
05.
南海大型古代沉船考古正式开启
2022年10月,借助“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我国在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超过10万件文物,以明代瓷器为主(下图左),而二号沉船有大量明代原木(下图右)。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5月20日,“深海勇士号”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设置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下图),正式启动对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我国深海考古开启新篇章。
接下来,科考队将利用“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和“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以及“狮子鱼一号”无人遥控潜水器等平台装备,用1年左右时间,分3个阶段进行考古调查。
两处沉船文物数量大,时代明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该发现证实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将为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带来突破性贡献。
小WE姐:深海考古离不开强大的载人/无人深潜器。WE大会曾邀请“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为大家分享中国载人深潜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的研发历程及精彩故事。戳 这里 可回顾演讲图文和视频。
WE大会交流群开通啦!
欢迎大家扫码加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