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满分、打戏精彩、飙车刺激、后续未知,对“速激”而言,合格的结局也是圆满的结束
文 | 王重阳lp
主编跟我讲要我去影院看看《速度与激情10》(以下简称“速激10”),这件事我是乐于效劳的。不过我没想到首先我会说配乐。
虽然每一部《速激》我都看过了,每一部的音乐部分都不错,但《速激10》的配乐特别棒,根据故事的主要发生地配上一些拉丁风格的音乐,且在剧情转折处使用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承接,让肾上腺素跟随音乐进入剧情,尤其影片在前半部分的配乐风格很赞,建议进影院里看的朋友特别注意一下。这里强调一定要进影院看,因为只有用环绕立体声才能把那种镜头中表达的张力凸显出来。
此外电影中有些令我意料不到的惊喜,还有些必然存在的缺憾。
一
先说惊喜,最大的惊喜是“马王”杰森莫玛饰演反派但丁,他摆脱了先前给予我的那种孔武有力的傻大个儿的印象,他开始变得“邪恶”了,近两米的身高和块头让他在拎着死人走进大厅时格外有压迫感。
这种压迫感后来被他演绎出另一种“复仇”的解读:
杀光主角多米尼克(范迪塞尔 饰)身边的所有人,为此他演绎出了一种近乎变态般的样子,庞大的壮汉头上扎着两个“JOJO”穿着浴袍时显然并没有给到我太多喜感,因为他一边摆弄着尸体一边假装和死人对话,这样的场景诡异且有些恐怖,他只能让我在刚想看着他的模样笑的那一刻瞬间将表情凝固在脸上。
甚至我觉得对于《速激》系列来说,这部终结篇里,杰森莫玛可谓是最难搞的反派。
此外,“赵喜娜”的突然出现让我也没有意料到,就像他慨然赴死一样,我没有想到他的出场和退场都如此突兀,好在这位摔跤手在片中贡献了经典的抱摔以及巨大的肱三头肌,还有些“铁汉柔情”的小幽默,也算为本片增加了一些喜剧元素。
巨石强森在《速激10》上半部中没有登场,估计会留到《10》的下部吧,毕竟是终结篇了。杰森斯坦森倒一如既往地能打,可惜显然电影给他也留足了戏份,打算等下部的时候有精彩的表现。
总之,打戏部分足够精彩,而且片中所有的主要角色基本上都有硬朗的线条和肌肉,包括女性角色也有鲜明的性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作为一部系列动作片,我认为这些演员在现场的动作戏真的很棒,区别于国内如今的某些“很努力”,只要涉及到动作戏的演员,无论男女,每个人身上的肌肉线条都在证明他们的敬业,何况主要演员们的年纪应该在五十岁上下了,还能出演这种高强度的动作场面,肯定值得夸赞。
那种满满的荷尔蒙从第一部开始延续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演员们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披上了岁月的修饰,最明显的就是主演范迪塞尔和米歇尔罗德里格兹。
我刚看完《银护3》,巧的是也是最终篇,但看《速激10》时并没有在范迪塞尔身上产生什么有趣的联想,他一直都饰演硬汉的角色,身上的肌肉看起来虽然不如巨石强森庞大,也不比杰森斯坦森敏锐,可显然很“抗揍”,更给人一种“实战派”的威慑感。
出乎意料的是在电影里他暴揍“马王”时,对方竟毫无还手之力,这让我觉得有些失望,因为当我看到“马王”是大反派的时候,已经开始脑补他和巨石强森对战的画面。
二
关于东西方文化之于影视上的差异反应,如我这般喜欢看些杂乱事物的人时常拿来做对比,从中能发现很多迥异的和别样的小趣味。
如《速激》系列,它肯定属于大多数男性观众和少部分女性观众的爱好,尤其对于“汽车文化”盛行的美国,《速激》则是经典的爆米花电影,人们需要看到的就是一个“爽”。
所以电影开始就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主题——
反派、复仇、破坏。
正派、团结、拯救。
故事随着剧情的转移而转移,他们的足迹遍布欧洲和北美。
这里有个小细节让我有些感叹:
当主演几位被误以为是袭击梵蒂冈的恐怖分子遭遇全球新闻报道时,我看到新闻中全世界各地的主持人用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日语在宣布他们的“罪行”,我知道这是在表达“世界”关注的一件事情。只是这件事情中“又”一次忽略了中国。
如果日本在西方语境中是代表“东方”的唯一存在,说明我们的文化输出可能还要继续努力。
至少在细节处是可以看出一些固有印象的。
比如有一天有人问我:“老师,你会不会说阿拉伯语?”
我迟疑了片刻,对人家说:“BOOM……”
这就是刻板和执念。
另外,我比较喜欢看些暴力美学的事物,包括片中连番不断的追逐场景和把车生生开废了的极乐感,对这种镜头承接的画面,分镜做得极好。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后一部的缘故,我在其中看到了很多用心的巧妙,细节到对应着情节,每个演员的微表情都十分到位。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同样也存在于细节。
比如在罗马追逐反派的那场戏里,我不知道意大利宪兵们是怎么想的,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几位来挽救一场灾难,可依然对着他们穷追猛打。这个情节有些说不通,显然是为了制造后续的进程忽略了警方(意大利宪兵部队属于内政部和国防部双重领导)应有的智商。
再者,《速激10》还忽略了必要的人文情节,当然也可能是我的思想偏差,我觉得它的节奏太快了,没有给我留一些“气口”缓一缓,总是在不断的音乐和爆炸以及打斗中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至于片中范迪塞尔的“孩子”的肤色……
好吧,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三
虽然主编在我看片之前跟我说“可以说些不好的地方”给予了我极大的空间,但平心而论,作为一部系列电影(我不认为它属于IP电影),它具备所有动作大片的应有元素,总之观众们想要看的就是让肾上腺素飙升,然后欣赏人家的拳拳到肉,从2001年开始看第一部到今天,我也没想到它居然拍了二十三年。
以至于我在影院里看《速激10》的时候,心中忽然有一些感叹:
这个系列,的确该结束了。
二十三年中,有人因故离去,剩下的人也老了。范迪塞尔在电影中有好几处特写,他不是一个帅哥,顶多就是个肌肉男,可第一次看见他出镜时分明还是个壮小伙子,声线也不似现在这样低沉。
2001年,米歇尔出演了《生化危机》第一部,我当时还在上大一,第一次见到这么一个……怎么说呢?乍一看很能打但不漂亮,仔细看其实挺有味道的女性,她的个人形象与饰演过的大多数角色都很搭,《生化危机》她也跟着陆陆续续拍了十几年,《速激》系列对她来说,应该也是人生中的一场幸事。而强森和“郭达”……
我只能说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脑袋上还是有些头发的。
同上,当我意识到他们四五十岁了还能打得那么精彩时,我以为就不该拿普通影评的标准去衡定这个系列。
关于精彩的部分常有,每一部都有,我需要保留很多细节让人进电影院看。
只“略”提一些关于“情怀”的事情。
是的,我也不能免俗,偶尔讲讲“情怀”,至于“情怀”之外,我粗略总结一下大致的观感:
一、以我的审美,我喜欢看些有荷尔蒙的东西。简单、纯粹,比如片中的人们让我看了那么多年,思维还是那么简单,我不用动脑子,只需要接受心理上的冲击即可。
二、一个系列拍了二十多年,大多数人还在,却在眼前渐渐老去,当看到最终章时,多少有些伤感。
三、肌肉、线条、力量美,还有分镜头的细致刻画,这些都是我较为欣赏的。不是说东方文化不好,不好的话我也不会动不动在影评里“吟诗作赋”,能让我发牢骚必然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些“荷尔蒙”。
四、《速激10》值得去电影院体验一把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依旧回到开头我说的音乐部分,其中“马王”问范迪塞尔听不听《天鹅湖》?他正疑惑间被埋伏的狙击手反杀,配乐瞬间响起,变奏版的《天鹅湖》居然透出一股邪恶的感觉,这一幕我看后念念不忘。
前几天在录音棚里跟朋友讨论过配乐之于影视作品的作用,恰好又看了这部《速激10》,只能说这部电影很用心,也符合我对节奏感的要求。
后记——
最后到了我最喜欢的怼人环节:
以前我几次提到功夫片之于华人世界的没落,甄子丹岁数也不小了,他又能打几年?倒是偶尔去好莱坞跟老外们一起拍动作戏,桥段和身量,以及动作设计都极为精彩。
反观内地,我其实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能让我感到忽然“一振”的动作戏了。
如果说以前我觉得欧美国家的电影业里多少还有些华人武师在指导,多少给我一些欣慰的话,《速激》系列则让我有些担忧:
当“赵喜娜”举起特警一顿抱摔,当米歇尔反手破裸绞,当范迪塞尔用点击式暴揍“马王”,当强森和“郭达”用自由搏击的技法博得满堂彩时,我们引以为傲的可能会渐渐消失。
至于“赛车”和一些极限运动等在华语电影镜头中的呈现,与这种标准意义上的商业动作片相比,显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更何况,一群中年男女还能在二十多年后打得翻天覆地,这种竞技式的职业素养,客观地说——
不是我们目前具备的素质。
“《速激》第一部上映的时候我才多大?”主编问我,当时北京飘起了细雨。
“你估计才几岁吧?”我说。
她和他们,可能没有经历过“很有精神”的时代,尚武也是一种文化,在商业片里看民族文化的不同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只是比较着的过程中,忽然发现人家不多不少,我们则渐渐消融。
因此讲“速激”的“冲动和爆炸”,在挥别一个时代的时候,我知道范迪塞尔还会继续挥舞拳头,米歇尔也会愈发风采迷人。强森可能还会再演一次海格力斯,“郭达”也许依然是西装暴徒。
至于其他,只能在喝完可乐吃完爆米花后,继续着可有可无的伤感和怀念。
周楠 | 王小帅 | 余涛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