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刘晓红:从华政走向国际的法治人物
校友是母校的最好名片,也是母校的宝贵财富。受【问渠源基金】资助的【校友风采】旨在宣传校友事迹,展示校友风采,发挥校友育人力量,引领青年成长发展。
\ | /
★
刘晓红
1983级本科、1987级硕士、2000级博士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
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
怀揣法治梦想,最美好的青春留在母校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很多青年学生都怀揣着法治梦想,刘晓红校友也是其中的一员,在1983年报考了当时的华东政法学院。刘晓红回忆,作为前圣约翰大学的校园,华政的美令人心动,初见华政,就是心之所向大学校园的模样。
根据当时的课程设置,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的基础课程,没有细分专业,到三年级和四年级开始学习专门化课程,她是较早一批进入到国际法系学习的。谈及印象深刻的老师,刘晓红难忘大一时的法理学授课老师王群教授,他治学严谨,对学生也是严格要求。课间交流时,王教授得知刘晓红是高分录取的江苏考生,说道“你是一个高分进来的,绝对不能成为高分低能的学生”。片刻的交谈,影响至今,从那时开始,老师的教导对她的学习就有着非常好的指引,从基础理论开始,由浅到深,如何循序渐进地学习法律。从18岁进校,本科到博士毕业,留校工作,直至2016年,刘晓红才离开华政到上海政法学院工作。人生最宝贵的时间是在华政度过的,母校的情节,对刘晓红来说是永远铭记在心的。
春风化雨育人,最专业的知识源自母校
华政是著名的法律院校之一,刘晓红在这里收获了很多法律知识,形成了一个法学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对法律人格的塑造。她感慨从进学校开始,就接受法治精神的熏陶,从一代一代的华政老师言传身教,学生们获益最大。这种学术的传统,严谨治学的作风,教书育人的情怀,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刘晓红从教30余年来始终坚持以德修身、为人师表,培养了大批优秀法治人才。她认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阶段,人才是关键。众多法学院校都在持续发力,而我们在对于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方面,要有更多的加成。尤其是法学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设计方面都要注重这一点。高校要和司法实务部门等用人单位一起来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打通从法学院到司法实践部门的最后一公里。
明珠愈加璀璨,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母校
大学的时光是人生最美好的,大学阶段,首先是认真完成学业,同时要找一切机会能够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刘晓红对母校一举一动的变化都非常关注,她很欣喜地看到,华政在一代一代领导的带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的取得突破,不断的取得成绩。
华政已经成为一个地方的高水平大学,培养出了非常多的各类人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法律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刘晓红勉励师弟师妹一定要抓住机遇,为这个时代,为共和国的法治建设,能够作出自己的贡献。
刘晓红祝愿母校在法治人才的培养上,能够有更大的成绩,也祝愿母校这颗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