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政策大辩论,欧洲关键政治人物力挺马克龙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原定13日至15日一道访华,博雷利12日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自己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很遗憾地需要推迟访问。由于马克龙和冯德莱恩刚一起来过,放大了欧洲高官最新访华的信息量。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大变迁中徘徊的欧洲需要做出选择。马克龙在访华期间通过社交媒体高呼“法中友谊万岁”,又在访问结束时在飞机上向媒体表示反对追随美国,强调欧洲的战略自主性,并表示“欧洲不应陷入不是我们的危机”,他指的当然是台海危机,触及了欧洲当下最重要的战略迷思,引起强烈震动。
美国参议员卢比奥质问马克龙的这番讲话是代表欧洲还是只代表法国,英国前首相特拉斯批评马克龙“对华过于软弱”,美国其他政客和主流媒体也攻击马克龙,欧洲也有一些声音向马克龙施压。但是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周二为马克龙送来关键支持,他表示,欧洲领导人越来越支持马克龙推动远离美国控制的“战略自主权”。
米歇尔说,“在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上,很明显,欧洲理事会的谈判桌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和敏感性,一些欧洲领导人不会像马克龙那样说话……但我认为相当一些人像马克龙一样思考。”米歇尔坚决表示,“对于与美国的这种联盟,(欧洲)确实存在一种强烈的依赖,但如果这种联盟意味着我们在所有问题上盲目地、系统地遵循美国的立场,那就错了”。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报道截图
在米歇尔发表自己的态度之前,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也力挺马克龙,表示“总统要求欧洲独立和主权是完全正确的”。他还说,“我们是美国的盟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反对中国”。
这已成为一场欧洲战略迷航时厘清对外战略,并且捍卫欧洲自身战略利益的大辩论。马克龙在面对美国和欧洲亲美的舆论时显然不想后退,周二他在访问荷兰时进一步表示,欧盟必须在贸易、竞争力和产业政策等五个关键领域建立独立立场。“我们想要开放,”他说,“我们想要盟友,我们想要好朋友,我们想要合作伙伴。但我们总是希望自主选择他们,而不是 100% 依赖他们。”他强调“我们必须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地时间4月11日,马克龙在海牙尼克萨斯研究院发表关于欧洲主权的长篇演讲。
法德和欧盟无疑离美国比离中国更近,它们有文化和价值观上的更多联系,并通过北约黏合大西洋两岸,在全球化的现实中,它们受到实际情况和自己利益的推动,形成了是美国盟友,同时是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格局。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尊重欧盟的自主权,在贸易方面按照国际规则正常积极地与欧盟互动。但是美国想要逼迫欧盟,要求它在对华关系上离开自己的利益坐标,朝着美国的对华战略坐标靠近。从阻止欧洲国家使用华为5G网络设备开始,到在半导体技术领域要求进一步与中国“脱钩”,都是美国做主,欧洲忍气吞声。而且美国摆出的筹码是如果欧洲国家不配合,就将面临美方的制裁。没有一个国家喜欢这种充当“附庸”的感受。
美国接下来要欧洲绝对配合它构建“西方的台海政策”,一起准备一旦中国大陆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欧洲国家就一起像对待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把台海危机彻底变成“欧洲的危机”,这是要把欧洲工具化,当成美国在台海问题上对华博弈的新战略筹码。
而美国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是要维护其自身的霸权,华盛顿试图将美国霸权描述成“西方霸权”,而欧洲感受的却是类似“主仆关系”的不平等。一个冷酷的现实是,缺少战略自主权的欧洲是西方衰落最明显的板块之一,欧盟的经济体量曾占全球的30%,但随着经济不振,英国脱欧,欧盟现在的GDP只占全球的17%,但美国GDP占世界经济比例的萎缩程度要小得多。
▲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乌克兰战争加剧了欧盟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在究竟是欧洲帮美国出力还是美国给欧洲安全这个问题存在很大论辩空间的时候,华盛顿对欧洲采取的是“救世主”的姿态。美国“中国崩溃论”的主要鼓吹者之一章家敦在推特上斥责马克龙说:“如果欧洲不在台湾问题上帮美国,美国为什么要在乌克兰问题上帮欧洲?”这已经是对欧洲的讹诈了。
欧中关系的现实非常复杂,尤其是欧洲像美国一样,与中国存在意识形态分歧,而美国试图用意识形态分歧掩盖它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矛盾,将它发动的对华遏制描述成“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一些欧洲人被忽悠了,但更多的欧洲人并不傻。欧洲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不会一帆风顺,但马克龙宣示“台海不是我们的危机”,欧盟不应追随美国,这注定是欧洲大多数人的内心呼声。是的,欧洲不想做美国的傀儡。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