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为什么是东方美学的代表色?
在没有多彩颜料的古代,
古人们作画只可在寥寥几种颜色里选择。
其中,用得最多的,
就是最暖的「丹」和最冷的「青」。
两色或浓或浅地交替使用,
便可描绘出对比鲜明的色彩图画。
于是,国画便可用丹青一词作为指代。
经典且大气的丹青二色,延绵千年,仍居潮流顶端。
如今,在 vivo 构建的东方美学宇宙里,也巧妙地引入了丹青两种色调。
青色是中国传统五色之一,
东汉《释名》云:
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
故而代表着生机之「青」,
常会伴随着绿色共用。
苍翠草木之青绿,
是我们对「青」这个词的最初印象:
中国人对色彩的命名,无论是从文字还是意象上,都真实地传达了源于自然的美感,同时也是独特且真挚的情感表达。广泛而包容的青色,不止形容山间的绿植之青翠,还能形容远处的青山之黛,还有江河湖海的沧浪之青。
富有生机,且自带包容性的「青」,同样是《说文解字》所述的「东方色也」。
代表着东方的青色,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变迁史当中,在治国、生产、生活、宗教、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青色的影子。
长期以来,青色给予人们从朴素到华美的宽广审美尺度,还有从轻灵到沉稳的丰富视觉感受。
所以青色,也被认为是:
如今,擅长在手机机身背面注入文化底色的 vivo 带来了独属于 vivo「东方美学宇宙」的最新具化表象。
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8 岁的王希孟,耗时半年,在长达 11.915 米的画卷里,描绘了烟波浩渺、层峦叠嶂的自然之景。在山水之间,让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自然分布。虽历千年之久,但其画卷仍精细入微,画法清晰,意态栩栩如生,被后世誉为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左滑观看长卷
他创新地将矿物、植物颜色融合使用,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让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为静态书画赋予了灵动之感,在千年之后依然引人入胜。
在注入山海青这一文化底色的平面之上,要营造出立体的流动感,并非一件易事。既然以往常用的 UV 转印、镀膜工艺都难以满足需求,寻找一个可行的新工艺,就变成了唯一的答案。
于是,vivo 的设计团队从 2020 年就开始立项预研的技术入手,试图用「粒子水墨」来营造出肆意生长,充满不确定性的流动山水。
具体而言,这是一种非平面的立体材料,能够通过天然的磁力,将极其微小的磁性材料进行上色和图案创作。
得益于磁性成形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粒子水墨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材质和多色渐变,会自带一种天然的生命力。
磁粒太少,
闪点不够明显且欠缺层次;
磁粒太多,
太过抢眼会打破克制意境。
理想是,
用磁粒绘出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现实是,
行业里还没有能够模拟磁力的
绘图软件。
设计师只能手动调整磁铁和磁粒间的相对位置,并且小心翼翼地克服磁粒水墨极易流淌变形、相互间存在磁场互扰等问题,才能够打造出理想中的纹理。
显然,预研技术转向商用量产是一个需要历经无数试验,才能得出成功结论的过程,唯有熟能生巧,方可实现理想中的灵动感觉。
「一切都没有捷径可走」。vivo 研发团队告诉爱范儿,「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远超以往的投入」。
30 多人的专家团队主导专攻,历经 1 年,耗资千万,终于让粒子水墨,首次在手机行业得以大规模商用。
最终,vivo 在 S17 系列背板的微米级膜片上,非线性地分布了 1500 万颗磁性颗粒,经过天然力场的雕琢之后,形成了独有的、灵动的、具有生命力的纹理图案。
在追逐创新与独特的潮流洞察下,「流体视觉」成为了 S17 系列的设计灵感来源。
流体的不确定性,如同肆意生长的万物生灵,不但带有无数的可能性,而且存在也先于意义。
流体变幻,由点入线,由线入画。设计师借助粒子水墨,得以绘画出这幅具有灵动呼吸感的自然泼墨山水画,将飘逸灵动的山水写意,收归于 vivo S17 Pro 背盖的方寸之间。
同样由于粒子水墨的不确定性,在追求自然生长的过程里,造就了独特的疏密节奏和光影,随着映入角度的变化,整片山海都会随之而流动。
「云月相同,溪山各异」,每个人看待整片山海的角度不同,就会看到不同的山海,体会到不同的流动感,进而感悟到不同的意境。肆意生长的粒子水墨,在 S17 的背面,自成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特山海。
vivo S17 系列将有着个性化的中国传统色调,配合高深的山水画技艺来呈现,正让那从潮流中生长出来的东方美学,更自如地展现和表达。让人仿佛看得见岁月留痕,亦同时留得住青山绿水。
所谓见山见海,亦是心中向往。vivo 设计团队想要赋予 S17 系列山海青一份力量,并让它能够将这份力量传递出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