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孩子不治身亡,躲过新冠、甲流,却栽在这个病毒,身边同事正经历……
点击👆爸妈研究所👆关注我,加★星标★
作者:43楼编辑部 肖子
来源: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这段时间的娃,太遭难了!
不管是微博还是小红书上,很多妈妈都反馈,娃出现了反复低烧、咳嗽、喘息……
来源:小红书截图
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最后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先是甲流,到二阳,再到这一波“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下简称RSV)。病毒接着一波又一波,连人民日报都关注到了。
目前,RSV患儿在全国各地激增。
河南。发热、咳嗽、流涕、喘息的孩子每日就诊量可达500-600人次,大多为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周口市妇幼保健院4月21日报告)
上海。目前收治的感染RSV的患儿比例已经超过新冠和流感,其中一半出现喘息症状。(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采访时表示。)
广州。儿科挂号也很难。小编同事的儿子已频繁咳嗽、高烧7天了,好不容易半夜抢到号,想去妇幼看看是不是合胞病毒,结果医院就像菜市场。
RSV感染通常发生在冬春季(约为11月至次年2月),可国内是4月开始,这一波确实有点反常。
早在这冬天,RSV就曾虐过欧美儿童,那时候的欧美,曾遭遇三重威胁,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新冠,都一起来了。
我国4月份才出现RSV,可能跟口罩有关。
当三个病毒同时出招,重症的几率就大了。
去年6月,新加坡一个不幸的1岁半的男孩,因为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合胞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
多个病毒啃噬着孩子小小的身体,最终脑炎,不治身亡。
婴幼儿感染合胞病毒。图源:CBS NEWS
在我们周边,也有孩子不幸感染多种病毒。
孩子们感染合胞病毒以后,症状往往不统一。
轻的,只是鼻塞、流涕、咽痛,有点像感冒。
重的,变成支气管炎、肺炎等。
1岁以内的孩子,可能导致重症死亡。
所以,这个病毒真的是隐秘又危险。
01
呼吸道合胞病毒
14日症状图
呼吸道合胞病毒,2岁以内的娃娃是易感人群,而5岁以下的娃娃,容易演变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不同年龄人群,症状不一。一般是年龄越小的人症状越重,反之症状就越轻。
小宝宝感染后症状比较隐秘,不一定会发烧。
反而可能是亢奋、活动少,或者奶量减少。
有的甚至会呼吸暂停(>10s)。
一旦发现,记得马上就医。
感染RSV的娃娃,大部分会在1-2周痊愈,少部分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02
六大危险信号
儿童重症肺炎中,检查出合胞病毒的概率,高达50%。
所以感染了RSV的孩子,最麻烦的就是怕造成细支气管炎、肺炎,这种情况发生在不少孩子身上。
如果你发现这6个信号,记得及时就医。
1)出现喘息。“跟拉风箱一样,又有点像哮喘”。(严重者会有小儿三凹征,具体看下图)
2)嘴唇、牙龈或指甲变蓝或青紫。
3)开始发出呼噜音,可能是肺炎。
4)呼吸暂停。
5)<3 个月龄患儿发热 >38℃;>3 个月龄发热超过3天。
6)尿尿或换的湿尿布比正常情况少,提示脱水。
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下部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小儿三凹征。图源:网络
看真人动图。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的明显凹陷。
图源:O呼吸困难急促*三凹征的表现
看真人动图。下部肋间隙明显凹陷。
图源:O呼吸困难急促*三凹征的表现
03
如何治疗护理?
呼吸道合胞病毒没有针对性特效药,也没有疫苗。
虽然看着可怕,但是大家也别慌。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大部分可以自愈,一般 2~3 周能好转。
家长需要做的更多是对症护理,密切观察。
很多孩子,在2岁以内,其实都会感染这种病毒。
感染过一两次之后,就会有抗体,将来再感染RSV的时候,被感染者的症状就会更轻,恢复得更快。
04
如何区分RSV、流感和新冠?
相比流感和新冠,其实RSV很常见,绝大多数人在2岁以内都会感染这种病毒。
RSV与新冠、流感的病症相似,核心区别有2点:
1、流感发病快,RSV和新冠是逐渐。
2、年龄越小的孩子,喘息的可能性越大。
来源:广州日报、都市快报
想要准确判断到底是不是合胞病毒,可以去医院让医生开单做荧光PRC,直接判断合胞病毒是否阳性,一般出结果需要2天左右。
还记得小编的同事吗,她的儿子发烧7天了,其他常规血液检查基本正常,所以高度怀疑合胞,昨天结果出来了,是阴性。所以……这娃到底是为啥反复发烧咳嗽?连我们都替她捉急,估计下一步应该是查一查“腺病毒”了。
05
因为口罩原因,很多呼吸道疾病有反季节流行的苗头。
不管孩子还是大人,预防的2个手段就是:勤洗手+避免聚集。
还要特别提醒小盆友们,不要再挖鼻孔和揉眼睛啦!
微信改版,做到以下三步
★星标★点一点,我们每天见!
-END-
热文推荐
· 被大宝小学老师“点名批评”了一年后,我决定狠抓二宝这件事
作者:43楼编辑部 肖子。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本期编辑:栗子
点击【在看】,跟所长保持联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