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做人要学会藏两样东西,一个是心事,一个是本事。”
他自幼聪明有大略,却始终不露声色,不显山水,群雄争霸,最终是他终结乱世,成就霸业。姜维发誓克复中原,一匡天下,时常将心中谋略,说与人知。只可惜,出师不利,被对方的两员猛将——郭淮和陈泰,打得节节败退。他知道自己输了,却不知郭陈二人背后,坐镇的是军师司马懿。司马懿对姜维早有耳闻,对其雄心壮志了如指掌,早早做了军事部署。打了胜仗后,司马懿感慨:若不是姜维口风不紧,险些忽略了他这个劲敌。门户不紧,心事随口而出,人便像失了盾牌的兵卒,被人一下子看透看穿。尤其于乱世之中,“心有所藏,言有所止”实乃保命之法。年少时,眼见太学生因直抒胸臆被杀,他将理想深埋心中;董卓进京,厚待司马家之际,他佯装笨嘴拙舌,躲在家中苦读经典与兵法;被曹操器重,他仍三缄其口,后来索性装病,躲过一次次的询问。在曹植与曹丕的太子之争中,站队曹丕的司马懿再心急,也从未当众拉票。他不是没有主见,也绝非缺少谋略,而是明白事未成前,多有变数,言多必失。有本事的人,藏得住心事,如蓄势待发的滚滚云雷,只等来日勃发。默默蓄力,暗下功夫,无论事成事败,我们都有回旋的余地。东汉末年,洛阳城南的陆浑山里,隐居着一位高人,名叫胡昭。他虽多谋善断,却不问世事,袁绍、曹操多次拜访,都被拒之门外。纷纷乱世,虽无高官厚禄,却过上了与世无争的逍遥日子。谈及治国谋略,司马懿侃侃而谈,还用沙盘画出一幅幅排兵布阵图。而一旁的周生,心里却不是滋味,觉得司马懿抢了他“颍川奇士”的风头。幸好胡昭及时赶到,苦口婆心地劝住周生,才救了司马懿一命。事后,胡昭对周生没有斥责,反而把司马懿训斥了一番。藏住自己的聪明,便不会因张扬而树敌;收敛做事的锋芒,才不会将底牌露于人前。公元201年,23岁的司马懿被曹操破格提拔,但他却用装病错失良机。在当时,他虽小有声望,却是初出茅庐,根本无法在荀彧、贾诩、程昱等一众谋士中崭露头角。盲目出仕,显露才能,非但引不起重视,还可能重演“周生妒才”的闹剧。七年后,司马懿“病愈”,顺利加入太子曹丕阵营,登上政治舞台。有城府的人,从不会沉溺于一时成就,更不会处处炫耀。他们收起锋芒,藏住本事,以谦卑低调之姿,稳步前行。欲成大事,切勿人前卖弄,而需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修炼自己。
而他攫取实权的关键一战,就是与权臣曹爽的权力之争。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四朝元老司马懿和宗室将领曹爽,同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为了争权,二人明争暗斗,但施展的政治手段,迥然不同。曹爽,以宗室自居,处处压司马懿一头,从不隐藏自己的野心。他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迅速聚拢起一批官僚,公然架空幼主。他看上去昏昏老矣,行将就木,但实际上,所做的准备,丝毫不输曹爽。司马懿瞅准时机,发动兵变,一举粉碎曹爽政权,成为最终的赢家。七十年一路走来,犹如滚雪球般,时间越长,越发厚重。他出身士族,天资聪慧,无论是钻研学问,还是带兵打仗,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终其一生,他都恪守“藏匿”的处世原则,不宣扬亦不出头。
作者:洞见·瑾山月,洞见旗下专栏作家。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