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 图)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纲领性文件,亮点很多,列出“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11类老人提供共16类服务项目,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等等。
老人与老人不一样。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刚退休时,腿脚便利、活蹦乱跳、有精气神、有钱有闲,成为全国各大热门景点的常客;另一方面,失能、半失能老人尤其是失能又失智的老人,一家只要出现一个,就会耗尽所有家庭成员的心力,这样的老人,中国不少于四千万,而且随着老龄化加剧,总数只会越来越多。前者老到一定年纪,也会转化为后者。对失能老人问题,文件提出一系列方案:对此类老年人,可享受护理补贴与家庭养老支持服务,后者是指给其家人提供职业培训补贴;提供探访关爱服务;到2025年确保每个县级单位至少有1所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对纳入分散特困供养的失能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务实地提出“强化对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是一个家庭养老、政府兜底的模式。问一个问题:养老保险是“国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吗?当然。“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中的第一类就是“达到待遇享受年龄的老年人”,可享受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同理,退休老人所享受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实也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这两种社保,本质上都是工作者、年轻人与下一代给退休者、老年人与上一代的强制代际转移支付,即所有的子女养所有的父母。政府抽取企业与工作者的税金来补贴老年人,如高龄津贴、护理补贴、公立养老院等,本质也是如此。这是社会化养老的实质。与此相对的个人与家庭养老,是自己养自己、自己的子女养自己。子女对父母来说,除了给钱之外,更重要的是失能阶段的照料看护问题。有钱一般可以从市场上买到服务,不过,失能又失智的老人,往往把自己与家庭内搞得污秽不堪。此种照料,对亲儿亲女都是巨大挑战,更遑论外人。在这个意义上,家庭养老是无可替代的。更进一步,钱说到底只是对商品与服务的索取权。首先得有人把这些商品与服务生产出来,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工作者与年轻人,这就彰显了人口结构与生育率的重要性。工作者与年轻人生产出来的财富,要在三代人之间进行分配:养儿育女、自己消费与投资及养老,养儿育女也可视为一种投资。三者之间的比例应实现总体上“资源向下一代转移”,如此才能确保家庭绵延、国族与文明的存续。所以养老与育小必须通盘考虑。既要保障我们的归处,也不能牺牲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