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论坛丨新能源与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促进深度交流和务实合作
吴玉华 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张江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平行论坛主持人: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本届中德科技论坛专设“新能源与汽车产业发展”平行论坛,就是为了给出席欧美同学会第三届科技论坛的中外专家创建一个新的专业平台,就当代世界新能源与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技术进行面对面直接沟通,并就中德两国之间在新能源与汽车产业发展领域如何进一步加强交流、扩大合作、深入研发进行脚踏实地的探索。德国的最新研究表明,电动汽车并非实现碳中和的唯一途径。在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继续发展使用合成燃料的传统汽车,以便能够将传统技术与不断创新的新型技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持续发展,相信汽车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奥古斯特·斯图茨勒 农业科学资本股份公司(德瑞合作)董事会成员、首席技术和国际市场营销官,德国新交通无人驾驶示范园首席执行官,德国经济东部委员会高级顾问:
德国新交通示范园是德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多学科、跨学科高科技集群,来自交通、电信、机器人、人工智能、人机互动、医疗技术、软件、电子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初创企业、高校、中型企业和国际顶尖企业,通过网络化和一体化方式对未来交通进行开发和测试。其指导原则为:可持续性、安全性、高效率、知识延展、技术开放性和国际性。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用户优化,学术方法还是工业方法,一切皆有可能,这反映了该项目独特的示范特征和引领效应。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环境、气候友好型产品和工艺创新,为绿色和可持续的能源行业和新型农业作出新贡献。
吴燕彦 宝马集团副总裁:
宝马集团秉承前瞻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对中国的承诺,正在携手中国的合作伙伴,扎实推进核心业务的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互利共赢互惠之路,为全球其他市场业务注入新的动能、带来新的机遇。宝马集团面向未来的“新世代”电动车型也将在沈阳实现国产,完美契合了中国迈向可持续发展和电动化出行的目标。未来宝马集团也会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力度,致力于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同路人。
彼得·墨轲博士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京津冀地区事务负责人、德国菲索玛特(中国)智能制造有限公司CEO:
德国绿氢联盟(DSE)是一个由30家欧洲领先公司组成的绿氢联合平台,拥有整个氢气产业链的成熟技术,并联合起来实施国际项目。目前,DSE已经与唐山市政府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重点地区是曹妃甸和高新区,这里将建设亚洲最大的具有完整价值链的氢能产业基地,广泛开展在装备制造、绿氢生产、储存和运输、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期待与中国共同打造世界级别的氢能产业链。
蒋炳铭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2022年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借助电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增强。未来几年,汽车行业将从侧重电动化转变为侧重智能化,汽车产业随之从制造属性过渡到“消费+科技”属性,不断迭代升级“智驾”“智舱”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愉悦的使用体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离不开通讯,而通讯需要通过无线交互来实现。玻璃作为占据车身面积较大的部件,是搭载各频段天线的良好载体,隐藏式的智能玻璃天线作为一种不损害车体外形设计、性能稳定且耐久的天线,已被诸多主机厂商所应用,也必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更迭发展的新方向。
雷宪章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
欧洲的能源革命主要是依靠清洁能源、绿氢和节能增效三条路径,即能效、电气化以及绿色氢能。必须正视的是,实现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也就是说,要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同时,依托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逐步完成化石能源的零碳替代,最终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
汪凤翔 中国科学院海西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副主任:
“三电系统”是衡量新能源汽车是否具备硬核实力最重要的标准,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个部分。“三电系统”高压化和电驱动系统集成化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储能功能与电网能量双向互动,可构建动态有效的“新能源汽车+电网”能源体系,实现电力能源高效利用。V2G双向充电桩是车网能量互动核心装置,实现了低谷充电储能、高峰回馈电网。800V高压快充时代即将开启,将加快助推实现新能源汽车移动储能。
马振宇 毕马(北京)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
毕马(北京)轨道交通研究院致力于将行业领先的温室气体排放跟踪工具EcoTransIT融入到自研的电子物流系统中。我们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基于运输状况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同时提供相较于公路运输所节约的成本信息,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能源消耗的实时跟踪监测。当前的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绿色评级变得至关重要。未来数十年低碳转型过程中,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必须以“双碳”为目标,考虑提升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适应经济绿色化的基础环境,我们也已经为这样一场持久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王亚雄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科学家: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强国战略和汽车产业“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加速融合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电动化也是四化的技术基础。目前,各类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国家、行业和企业等共同努力加快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能量密度高、燃料加注快等特点,适用于长途、重型载运等场景,在绿氢制备、氢能储运、车载储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等方面还需技术攻关和提升。
汤育欣 福州大学和清源创新实验室双聘教授、博导:
福州大学清源创新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是福建首批成立的四家省级创新实验室之一 ,主要布局“化工新材料、能源转化与储存、电子化学品、生命与大健康”等四大石油化工战略新兴领域,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目标,开展前沿基础、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工业化推广的全创新链研发。我们的研究主要聚焦安全固态电池、低成本钠离子电池和电池回收技术。特别是今年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元年,我们正在布局正负极材料的研发,方向就是低成本,每度电存储的成本将来能降低到0.3-0.4元。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真正形成特色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优势。
来源 :《留学生》杂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