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00后大提琴家,在国际顶流大赛中创造历史|Z世代在上海
IP SHANGHAI
2022年6月,国际乐坛最负盛名的盛事之一——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大赛,上海“00后” 陈亦柏凭借精湛表现拿下大提琴大赛亚军,创下了中国内地音乐家在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85年的历史上的最高奖项纪录。
陈亦柏斐然的成绩和蓬勃活力让中国古典音乐演奏家名单上又多了颗新星,更重要的是,他再一次印证了上海作为“音乐家的摇篮”,在音乐教育、拔尖人才培养、文化艺术美育等方面的实力和功力,还令人看到中国年轻一代从上海走向世界的朝气和自信。
上海的音乐氛围,
让我获益良多
“作为上海小囡,拥有这么好的音乐平台,我非常幸运”,陈亦柏口中一字一句都是他的真心感受。
具体说来,他的“音乐平台”有两个,一小一大,小的是指他的家庭,大的就是上海。
用陈亦柏的话,他的母亲,知名二胡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春园是他的“引路人”。3岁时,母亲在车里偶然间播放了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演奏的《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荡气回肠的演绎让原本坐在汽车后座的陈亦柏落下了眼泪。随后,她又陆续给他听了钢琴、各类提琴等各式各样乐声,他发现音色低沉却不失表现力的大提琴最得他心意,5岁那年,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学琴生涯。
“刚接触这个乐器时,我就对它爱不释手,连带着生发了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学琴最初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我依稀记得,当时我立下志向,以后要成为一名大提琴家“,陈亦柏回忆说,“跟着启蒙老师学习一年后,我正式决定走专业的道路,之后就跟着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刘美娟教授学了十多年,再后来,我考取了柏林艺术大学,转投日德混血的大提琴家石坂団十郎门下,两年后,我又跟随他到瑞士巴塞尔音乐学院继续深造”。
一路伴随他的还有母亲的鼓励。她陪他练习,但从不强迫他做事。每当遇到选择,她总是以引导的态度,让陈亦柏找到“心之所向”。当然,和其他琴童家长一样,陈妈妈也少不了督促孩子,“妈妈对我极其严格,很少能够得到她的认可。哪怕真的演得非常好,她也还有更多的要求……现在,妈妈已经比较认可我对音乐的诠释和感觉,只在我偷懒的时候提醒一下,督促我多去练习”,他笑着说。
而另一股让陈亦柏觉得重要的学习力量就是观摩与聆听大师表演。“因为唱片里的和现场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样。到了现场,音乐才有最直面的冲击力。如果听得不够,脑海中没有音乐想象力,很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音乐”,他解释道。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让他如偿所愿。“小时候,我经常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几乎每个礼拜都会去听一场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会,这为我的音乐理解打下了很深的基础”,他说,“上海的音乐氛围在全国数一数二,有非常棒的音乐厅和乐团,也有很多聆听大师现场的机会,我从中获益良多。”
海外求学和生活的经历又让他对家乡有了更深的感知。他坦言留学的地方是一个“安静、有独特文化的小乡村”,但“如果一直封闭在很小的环境里,很难敞开心扉”。所以,“国际化、包容性强的上海对我的音乐也很有帮助”,他诚挚地说,“我在国外孤单了,回来后看到一些熟悉的事物、见到熟悉的人,会非常欣喜和亲切,从而在音乐上有更多灵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引导我对音乐的诠释。”
如今,除了各地演出,陈亦柏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在国外,一半时间在上海。他珍惜在家门口表演的机会,在2021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海交响乐团2022-23音乐季等各式音乐演出活动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从当年的小琴童到现在的新锐演奏家,他感言,“上海是我的‘根据地’,我希望自己能在国外更多地学习他们好的地方,回到上海以后,和大家分享交流,谈谈中西音乐和文化的差异。”
年少成名,
更是变强的开始
早在2019年第十六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大提琴比赛时,陈亦柏的获奖已让古典乐坛震惊,随着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大赛的荣誉,“年少成名”已成了外界对他的“定义”。
然而他本人“并不是特别认可这个说法”,因为“我觉得在音乐世界中不应该区分年龄,每个阶段追求的其实都是好的音乐”。
比起成绩和名望,他更重视的是大赛带给他的磨砺和体会。回望比赛的前中后三阶段,他认为赛前半年的筹备期,感受着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他说,“有时候练不进去,我就出去走走,散散心,思考一下音乐。我觉得这也是练习中很重要的部分,不仅仅是一直练习音符,还要动脑子思考比赛时如何呈现”。
由于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的比赛时长需一个月,是古典音乐赛事中最长的,比赛每一环对选手技术和心态的考验都很大。他说自己是从耐心等待中度过了第一轮技术考验,再到酣畅淋漓的半决赛,而后晋级到最为激烈的决赛。“我们被关在一个地方,没收手机,用一周去准备一个全新的作品。决赛选手间可以交流,但是心理上极其煎熬”他回想起来,“我更追求像办音乐会一样去比赛,给观众传递能量,我确实做到了”。
他说赛后最明显的收获是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变强了。“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变强了很多,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比赛时高密度训练,拿了奖之后还有巡演,我更体会到职业音乐家其实是很累的一件事”,他发出感叹,“完全不关注别人的评价当然也非常难,但是在音乐中要做最纯粹的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抛开这些杂念,所以我会一直提醒自己,忘记所谓的‘年少成名’和外界的声音。”
他的应对之道便是不停地思考,不仅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思考整个世界。“当思维在广阔天地间驰骋,杂念自然而然就消失了”,他觉得,“古典音乐要打动人,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人。如果只是埋头苦干,缺乏与人的交流,其实很难有成功的发挥”。
说出这些话的陈亦柏,今年才22岁,可能是成长经历,更可能是手里的大提琴传递给他的这一份,沉稳的内力和热烈的激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