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三个河南人, 干出2500亿光伏帝国

三个河南人, 干出2500亿光伏帝国

公众号新闻

李振国、李春安、钟宝申(从左至右)

来源 | 邱处机


1990年6月,几名即将毕业的兰州大学物理系学生在校园漫步。不知不觉,他们走到了科学馆门口的雕像前。

 

雕像是他们敬佩的老校长江隆基。

 

30多年前,江隆基临危受命,调任兰州大学校长,以一己之力为兰大重开课程,引进人才,树立新风,促使兰大后来走进了科研的黄金时期。

 

忆往昔求学之岁月,论老校长奋发之精神。雕像前,几位年轻人在憧憬未来时许下了共同的心愿:

 

“如果有一天创业,公司的名字一定要叫“隆基”!”

 

这几位年轻人叫做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李文学............

 

几十年后,谁也没想到,他们不但创办了隆基绿能,还把它做到了光伏产业的世界第一。

 

据隆基绿能财报显示,其2022年营收达1289亿元,利润为148亿元,最新市值达2459亿元。

 

作为主要创始人,李振国几人也坐享了一波财富盛宴,李振国本人更是从2018年开始,连续五年登上陕西首富的宝座。

 

过去网上有一种观点,千万不要和同学或好朋友一起创业。

 

但在李振国看来:“不管是个人创业,还是集体创业,实际上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人的合作精神。”

 

中国好同学,无外乎如此。

 

 

 

传承

 

上世纪80年代,兰州大学物理系在全国高校声名赫赫。

 

在中国首次组织大学生赴美物理学留学考试中,首次夺魁的就是兰大物理系的胡青。“为何兰大状元多”的美誉,也自此广为流传。

 

1986年的秋天,这所学校再次迎来一批新生,其中一位就是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的李振国。

 

李振国1968年出生于河南许昌的一个农村家庭,12岁以后又跟随父母搬到青海西宁居住。

 

据李振国回忆:“当时兰大学习风气很好,各项活动百花齐放。学生既能安心学习,也可以广泛涉猎自己喜欢的领域。”

 

不过最让李振国看重的,还是物理系专业赋予他探索世界本身的方法。

 

比李振国早一年考上大学的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也深有同感。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125周年活动上,他就说过:

 

“是船舶工程专业教会了我工程思维,让我学会不断试错,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曾毓群和李振国在学校都深受校友榜样的影响。前者羡慕的是交大一批各有建树的学长,后者敬佩的则是兰大的老校长——江隆基。

 

1959年1月,江隆基由北京大学副校长调任为兰州大学校长。当时兰大因为“左倾”错误已经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江隆基到任后,力挽狂澜。他不但用心整顿教学秩序,重新开设相关课程,还积极引入师资力量,深入一线言传身教。

 

江隆基的一番努力,为兰州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也使得兰州大学后来得以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关于老校长的光辉事迹,李振国早已熟稔于心,这也是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临近毕业之际,李振国来到兰大科学馆门口的江隆基雕像前瞻仰,和他一起的还有钟宝申、李文学、李春安等河南籍同届同学

 

忆往昔求学之岁月,论老校长奋发之精神,几位年轻人在憧憬未来时许下了共同的心愿:“如果有一天创业,公司的名字一定要叫“隆基”!”

 


后来李振国谈到这个故事时表示:“当时一方面是纪念老校长,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希望自己做企业能像老校长办校治学一样,敬仰教育,尊重科技,也算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很多人没想到,甚至李振国也没想到,他们这批种子散落各地后,都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成为日后一段隆基版“兰大合伙人”的创业佳话。

 

 

 

让贤

 

和曾毓群在东莞新科磁电厂磨练十年一样,毕业后的李振国也在职场打拼了十年。

 

1990年,李振国被分配到国企陕西华山半导体材料厂,负责拉制单晶硅棒。单晶硅棒既可以用于生产光伏发电所需的硅片,也是制作晶体管、二极管不可或缺的原料。

 

后来,李振国又辗转于山西和陕西的两家企事业单位,积累了丰富的单晶硅生产和管理经验。

 

曾毓群说过,所谓英雄豪杰,无非就是在某个领域做到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从这个角度看,经过多年打拼的李振国绝对算得上单晶硅材料领域的豪杰。

 

2000年2月14日,沉淀十年的李振国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公司主营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的制造和销售。

 

创业前几年,李振国还算顺风顺水。公司营收不但很快突破千万,还形成了年产20吨器件级单晶硅的生产能力。

 

不过由于自信心过度膨胀,李振国在2003年的扩张遭遇了滑铁卢:他在那年立项的几个项目全部失败。

 

这个教训如同一盆冷水及时浇醒了李振国,他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

 

“当时公司是我和我爱人的公司,但基本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也意味着你正确的决定会被很快执行,错误的决定也同样会被很快执行。你可能做了 99 件正确的事情,但说不定有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企业就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坍塌。”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决策制度的极端情况,李振国开始寻找优秀的合伙人加盟,他希望通过集体讨论和分析的方式,提高最后决策的正确性。

 

李振国找上的第一个人,就是他的大学同学钟宝申。

 

钟宝申


钟宝申比李振国更早创业。1993年,他就和同学在辽宁抚顺创办了隆基磁电设备有限公司,后来更改为沈阳隆基。

 

到了2004年,沈阳隆基已经成为细分行业里的头部企业,一年销售额达到了5亿。

 

但钟宝申其实并不满意,他认为磁电设备行业的天花板太低,缺乏上升空间,所以一直也在寻找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基于平时的交流,李振国也知道钟宝申的想法。所以2005年10月,当李振国再次遇到重大战略抉择时,他给当时远在马来西亚出差的钟宝申打了一个跨洋电话。

 

李振国谈到了光伏领域的前景,也谈到了他对钟宝申的需要,最后还郑重邀请钟宝申和他一起创业。

 

次年,钟宝申果真辞去沈阳隆基总经理的职务,来到西安加入了李振国团队。之后他们还专门拜访了江隆基校长的女儿,在后者同意下,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的名字改成了隆基股份。

 

除了光伏产业前景光明,后来钟宝申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还提到李振国吸引他加入的两个特质:

 

其一,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利益,一切以发展事业为中心;

其二,待人接物比较宽容,容易接纳别人的观点,好相处。

 

所以在钟宝申加入西安隆基后,李振国甚至把董事长的位置都让给了为人谨慎、更适合做战略规划的钟宝申,自己则担任总裁一职,负责公司的重点事项、客户和市场。

 

正是基于李振国的这种格局,在不少隆基员工看来,李振国和钟宝申就像一对最佳拍档,配合默契,无往不胜,就此掀开了光伏行业的新篇章。

 

 


 

本质

 

钟宝申在西安隆基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就是技术路线的选择,这也是当初李振国力邀他加入的原因。

 

光伏发电其实有薄膜和晶硅两种大的技术路线。

 

薄膜电池不需要硅,主要使用金属化合物,衰减低、使用寿命长,但价格高于晶硅。

 

而晶硅电池又可以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单晶硅的光能转化效率高,但生产成本也高;多晶硅相比单晶硅杂质较多、效率较低,但生产成本低,技术难度相对较小。

 

光伏发电产业链


长期以来,李振国研究生产的一直都是单晶硅,但如火如荼的市场形势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型的必要性。

 

2004年,德国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计划给光伏产业提供为期20年的高额补贴,不少欧美国家也相继跟进,全球光伏市场开始大爆发。

 

来自无锡的施正荣正是靠着提前四年的布局,在2005年把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送上了纽交所,自己在2006年也成为了中国大陆新的首富。

 

施正荣的成功鼓励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各地纷纷提出建设光伏产业的目标,光伏行业的热度一时堪比互联网。

 

而另一家光伏巨头赛维,就是凭借这个时期的政策红利迅速崛起。

 

2005年,赛维创始人彭小峰已经靠制造劳保产品身价过亿,他同样瞄准了光伏这个充满机会的新兴行业,开始与江西新余政府官员讨论贷款融资的事宜。

 

当时,江西新余全市银行的贷款权限加起来都达不到彭小峰需要的2亿元,最后还是市领导想方设法才为彭小峰凑齐了这笔巨款。

 

仅仅过了两年,赛维就成功在美国上市,融资4.69亿美元,把2亿元贷款连本带息还给新余市政府,使新余成为了当时江西GDP增长最快的城市。

 

彭小峰本人也成为了那时的江西首富。

 

财帛动人心,李振国一时也有点眼红。但市场上包括尚德、赛维在内的大部分国内光伏企业,当时用的都是多晶硅,这让准备扩大单晶硅生产规模的李振国有些犹豫不决。

 

毕竟光伏是重资金、高负债的产业,对于小公司而言,不可能同时研发多条路线,所以最后只能有一种选择,必须慎之又慎。

 

最后,钟宝申和李振国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后,还是决定坚守单晶硅路线。后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钟宝申表示:

 

我挺认可马斯克所说的第一性(本质)原理。而光伏产业的第一性,就是降低度电成本(发一度电的平均成本)。

 

在我们看来,当时单晶硅生产成本虽然比多晶硅高,但这个成本未来是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和流程改进来降低的。

 

不过,多晶硅光能转化效率低是天然不可改变的瓶颈,长期来看,还是单晶硅的度电成本比较有优势。

 

另外,我们也对比了薄膜、物理提纯和西门子法、聚光电池等光伏发电方式,最后得出单晶硅才是未来度电成本最低的技术路线。”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企业家做决策往往是孤独的,因为他们通常要比一般人先一步看到未来,所以注定会得到别人的不解。

 

隆基执行单晶硅战略的过程也是如此。很多员工都向钟宝申和李振国抱怨过,公司其实可以做多晶,多晶现在市场会更好一些。

 

但在钟宝申看来,企业的决策方向不能只看到眼前,而且一旦确定方向,就要敢于投入资源和人力,并且长期坚持。

 

往后七八年,坚守单晶硅的隆基在中国光伏市场上确实只是配角。

 

他们一边潜心研发,不为所动,一边看着各式主角,你方唱罢我登场。

 

 

 

稳健

 

除了战略路线的选择,隆基对于常识的遵守和商业的敬畏,也体现在日常经营中。

 

2006年,由于大量资本涌入光伏产业,多晶硅材料价格暴涨,每公斤零售价超过了150美元,继续上涨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施正荣还是彭小峰,都被火热的市场冲昏了头脑,他们认为十年内多晶硅不会降价。

 

为了锁定短期价格,大部分光伏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无锡尚德就与美国MEMC签订了固定采购价格为80美元/公斤的十年期合约。

 

不料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骤降。

 

多晶硅价格因此从近500美元的高位一路下跌,到2011年底仅剩下35美元/公斤,无锡尚德最终不得不以赔付2.12亿美元的代价终止了合同。

 

另一边,赛维集团则更加激进。在多晶硅片产能一骑绝尘的同时,它选择了更进一步:自建硅料厂。

 

2008年初,赛维投资120多亿在新余马洪镇建设了1.5万吨的多晶硅生产线。本以为切入源头就能大赚一笔,但急转直下的形势让赛维的产能严重过剩,资金链也开始紧张起来。

 

不过施正荣和彭小峰并没有就此收敛,他们认为经济危机很快就会结束,便选择了加大融资杠杆,继续扩张。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就当全球经济慢慢复苏的时候,欧盟、美国等国家组织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国光伏对外出口顿时锐减80%。

 

这对当时海外市场占比较高的尚德和赛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多晶硅厂商产能过剩的同时,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行业本身的局势也在发生着变化:单晶硅正在崛起,一步步蚕食着多晶硅的市场份额。

 

与通信半导体受摩尔定律影响类似,光伏半导体受斯旺森定律影响,即单晶硅价格会随着规模生产和应用而快速降低。

 

“金融助推让大家忽视了定律影响,也让这个本应该是技术推动的行业,在早期呈现出了制造业的粗放式特征。”

 

李振国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到。

 

因此在产能严重过剩,技术迭代在即,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昔日的光伏巨头难以顺利转身,一个个最终相继倒下。

 

2013年初,无锡尚德负债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8%,市值也由高峰的49.22亿美元暴跌至1.49亿美元,并在当年3月20日宣布破产重组。

 

2014年,赛维也深陷200亿的债务泥潭,工厂停工,每天都有人上门讨债。彭小峰后来不得不变卖工厂,黯然辞职,赛维最终也在2016年遭到了破产清算。

 

相比无锡尚德和赛维的激进,隆基的经营策略则较为稳健。

 

早在2006年隆基高管开会时,李振国和钟宝申就达成共识:“即使现在光伏是政策性保护行业,但未来一定是充分竞争的,所以长期来看,生产成本一定会降下来的。”

 

所以在其他光伏企业锁定硅料长期价格时,隆基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一直坚持在现货市场即时采购。

 

另外,在公司的负债率上,隆基也从来没有超过60%。

 

这个结果和钟宝申谨慎的性格大有关系。2008年的时候,钟宝申就为隆基设定了一个红线:

 

“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投资不能融资,因为它不能快速周转。这就要保证所有项目都是自己有钱把它投下来,不需要去借钱。”

 

李振国对此也深有共鸣,在一次行业会议上,他提醒在座的企业家:

 

“金融可以促使你成功,也可以促使你失败,但钱不会改变人或企业的本色。如果智慧、工作风格没有改变,身价提高十倍、百倍,你还是你,千万不能膨胀。”

 

 

 

聚焦

 

美团王兴说过,真正的高手都在苦练基本功。

 

就在赛维和尚德等企业盲目扩张、大起大落之时,隆基就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在降低单晶硅发电成本的技术道路上日拱一卒。

 

除了在铸锭炉、单晶拉速、拉晶工艺、材料、自动化等方面做出突破,隆基在技术上的布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单晶硅棒的切割环节。

 

如果按照传统的砂浆切片技术,硅片容易切厚,从而造成材料浪费。但利用金刚线技术的话,可以在保证硅片性能的基础上,节约成本,提高品质。

 

因此,隆基在2011年将金刚线技术提上了日程,而承接这个艰巨任务的是隆基的兄弟公司——大连连城数控。

 

连城数控成立于2007年,实控人正是钟宝申和兰大同学李春安,后者同时也是隆基的重要股东。

 

李春安


在隆基的支持下,经过数年研发,连城数控在2013年推出了首台国产金刚线切片机,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这个历史性突破不但填补上隆基的加工缺口,后面更是每年为整个光伏产业节省了120亿元左右。

 

据《福布斯中国》报道,为了推广这项技术,钟宝申曾做出每年承担4000万元亏损的决策。不过最后事实超出他们的预期,隆基仅亏损六个月,成本就降了下来。

 

在技术日益进步的同时,隆基也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2012年4月11日,在经历一次上市中断风波后,隆基还是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同年,钟宝申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对隆基进行精兵简政,提出了聚焦单晶的战略。为此,隆基甚至还剥离了许多赚钱的业务。

 

2013年,隆基完成第一阶段战略目标,成为了全球单晶硅片出货量第一的光伏企业。

 

 

 

称霸

 

马云曾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这句话放在光伏行业也尤为贴切。

 

2013年的时候,尽管单晶硅片的性能、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均超越多晶,但很多下游组件企业(电池片厂)依然拒绝使用隆基的单晶硅片。

 

经过一番调研,钟宝申和李振国发现,很多组件企业都有自己的多晶硅厂,所以不愿主动替换,单晶推广难度较大。

 

求人不如求己。在行业倒逼下,隆基在2014年收购了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光伏产业下游的组件领域。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运气也更加青睐有实力的企业。国家2015年推出的“领跑者计划”就给隆基组件业务的发展,送上了一股东风。

 

政策对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时,多晶硅产品只有20%能够达标,而单晶产品有80%都符合要求。

 

业内普遍认为新政策对单晶硅有明显的倾斜,2015年也将成为单晶硅真正开始崛起的一年。

 

事实也是如此。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2020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显示,单晶硅片市场占比约90.2%,相比5年前的19%,已经完成对多晶的替代,成为了主导的技术路线。

 

而隆基也在政策和成熟完整供应链的支持下,开始了彻底的腾飞。

 

2016年,隆基在国内光伏组件的市占率排名只是第八名,但到了2020年,已经跃升为第一名。而在单晶硅片出货量上,隆基目前更是牢牢掌握全球超过30%的市场份额。

 

隆基绿能财报显示,其2022年营收达1289亿,利润为148亿,股价一度超过5000亿元,隆基因此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

 

一企得道,鸡犬升天。隆基这几年市值的飙升,也造就了一大批“兰大系”超级富豪。

 

李振国自不用说,从2018年登上陕西首富的宝座后,已经蝉联四任,目前身价达725亿元。另外几位合伙人也不差,李春安325亿元、钟宝申79亿元.........

 

再看看前年宁德时代股价暴涨后的财富故事,以及为“专精特新”科技企业服务的北交所。

 

一个硬科技造富的浪潮,正在奔涌而来。

 


 

 

结语

 

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

 

从一间小厂房到称霸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李振国和钟宝申等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稳健与坚守,书写了一段属于“兰大合伙人”的创业传奇。

 

隆基之所以成功,有人说得益于战略,有人说是技术,也有人说是政府关系处理得好,还有人说李振国和钟宝申的共同决定避免了许多风险。

 

但在钟宝申看来,隆基靠的是充分创新、推动产业技术革新、降低成本的常识。

 

“在诱惑面前,在信息不对称面前,在各种各样的困境面前,人容易忘掉常识。其实常识,才是保护你的宝贵财富。”

 

钟宝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到。

 

过去十几年,光伏是一个容易制造首富的行业。

 

尚德施正荣、赛维彭小峰、汉能李河君......一个个风云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只不过在时代的浪潮下,这些曾经的弄潮儿,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次,不知道遵守常识的隆基,能在台上站到何时?

 



华尔街学堂会员年卡诚邀您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COSTCO 的购物感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可怕!安省多个湖中爆发危险生物“吸血鱼”!游客最爱去的几个河已遭入侵!龙头股价下坠,巨额扩产密聚,千亿光伏战打响!2200亿光伏龙头发声,产业链价格基本见底!AI龙头被盯上,目标在中文领域超越ChatGPT《是你》河南人,正在低调自救净赚2亿的河南人,单挑海底捞全公司都在传她和老板有不正当关系,这个河北姑娘的做法,网友直呼大开眼界!潮汕打工妹硬刚富士康:干出2200亿公司400000000000000000倍!这是真正的天文数字→馋了,亲手在家里包羊肉胡萝卜馅儿饺子河南人,正在低调自救!河南人 不肯结婚了"西安中考状元是河南人"?官方回应万亿光伏产业,卷起来不要命拼了!33岁海归博士创业,7年干出一个IPO?2000亿光伏大佬“藏身”背后千亿光伏龙头创新低!多只TMT龙头再创新高,这些优质股低位低估值(附股)河南老乡创业曾写下200万欠条,如今干出一只87亿AI独角兽,即将IPO中国光伏往事:首富跌落,光伏永生一夜干出2个英特尔,他的风头盖过马斯克!河南人,正在自救!中国不是发达国家 只是装B失败的贫困户鑫华半导体获10亿元投资;光伏能源企业阿特斯科创板上市,最新市值超450亿元丨投融资周报(06.03-06.09)中国光伏企业高管在德国机场被带走?光伏协会、当事人回应...​净赚2亿的河南人,单挑海底捞中国最牛打工妹,干出2200亿制造王国就在昨晚,河南人拼了瞄准万亿光伏赛道,又一家电企业加码38岁,他干出估值2000亿六条人命!河南人,太狠了!从路边摊干到世界第一,这个河北人,做对了12个字从10万到10元,钻石产业被河南人干翻了!还要说多少次,救救河南人河南人才能看懂的笑话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