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情况,读个博后被坑惨...
大家好,我是 Jack。
工业界,其实也是能读博士后的,就是坑很大。。。
网上有很多去学术界读博士后的经验分享,今天正好看到一个去工业界的“血泪史”,分享给大家。
下文中的“我”指作者渣渣龟本人。
作者:渣渣龟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8747147
2023.05.19 就是我从 META RLR 博后离职的日子,回想起来当时选择这个路径时候缺乏广泛的信息源,导致自己过于天真做出了一些仓促且赌气的判断,觉得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
1、为什么会去工业界做博后?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个疑问,说实话我当时自己也没想到工业界还有博后(即使现在我也只知道微软,META,IBM 还有几个药厂有这个职位)。毕竟想要毕业工作的人直接全职了,想要去学术界的人就去高校/国家实验室做博后了。我当时做出这个选择有几个原因:
我包括我师弟的文章连续遇到对家恶意review被拒然后导致不得不投稿降级,因此我气头上不想去学术界了(并因此拒了几个学术界的博后offer); 我对工业界了解不多,需要时间来看看工业界research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我希望有个后路可以回学术界,因此最开始接洽的时候我们也达成了一致,我去做能发文章/能公开讲的课题; 我老婆在这边全职,显然我不想两地方来回飞; 我好基友正好在这个组,给我描绘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图景; 毕业前帮老板写了些本子,让我对写本子非常抗拒(被要求吹牛比,而且还是比较夸张的吹数据;
在这些条件下,当时看来工业界博后是个非常好的选择,我既不需要写本子申请自己funding,同时又保留了发文章之后回学术界的窗口,又不会产生异地的家庭问题,工资福利各种待遇都很好也不会有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我基友包括team lead 都给我描述了一个 open research culture 的 META reality lab research (RLR),让我感觉这是个非常接近学术圈的氛围。即使在今天,我已经要跑路滚蛋了,我依然觉得如果你像我一样对学术圈开始犹豫,想要尝试一下工业界,那么博后确实是个可以尝试的路子,但是风险和收益也是要提前了解的,具体看下文。
2、工业界博后相对学术界的优势是什么?
由于我自己没有去做过学术界的博后,所以只能用我身边的博后朋友的经验来进行对比。我个人觉得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把个人精力放到 research 本身上去,不需要写本子,不需要带学生(当然有时候得带一下实习生),不需要担心各种杂活,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你的实验进度,这简直就是理想的科研环境!同时,由于有专门的 EE, ME 来做辅助工作,很多以前实验中的非常花时间的非光学或者物理部分,都可以交由这些专业人士来做,极大的提高了实验的质量和效率,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和招我时宣传的“目标打造成为元宇宙届的贝尔实验室”相符合。个人生活上,由于工资福利待遇非常好,个人生活上毫无压力,可以攒得下钱,也可以放心出去旅游度假。由于食堂包三餐,我可以一周全部泡在办公室就吃食堂而不担心做饭买菜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22 年初和年中赶数据的时候,可以做到一周什么都不用操心全身心放到科研上,这种感觉是非常舒爽的。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 META 体量非常大,而整个 research culture 非常自由,因此内部各色人才都能找到,而且鼓励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经常吃个午饭聊聊天就能学到新的知识。而如果你想系统学习新的内容,不仅仅有专门的对应内容的 tutorial 和 officehour,而且你可以轻易内部找到对应领域大佬,直接 workchat 聊天咨询(当然前提对方有时间且愿意帮你,不过我的经验是大部分人只要有时间都会帮你解答二三,即使是到了 VP 这个级别)。这种自由的科研氛围让人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自己。
再一个优势就是确实这个职位是有一定的进退余地的,由于 research 本身是和 product 部分紧密联系的,如果想要专门做工业界研究,大可以多和 product team 合作,从而以后投身工业界,而如果想要回到学术界,则可以通过各种与高校的联合 funding 来做偏 fundamental 的课题,从而为回到学术界铺路。
3、工业界博后相对学术界的劣势是什么?
我个人感官上最大的劣势,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劣势,就是企业效益的变动对于个人研究的碾压性摧毁。从 22 年初开始 META 内部的绩效压力开始增大,导致我的两个项目同时开始被催要加快进度,某种程度上这种情况在学术界也发生所以并没有那么让我感到不适。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即使我们进度终于赶上来了,我的 manager 还是在 22 年 11 月被裁员,我用了一个月时候来跟内部各个组交流,试图拯救我的两个项目,其中我的核心项目最多只需要再来3个月就能全部完成,但是最终全部失败,一年多的研究成果全部封存停止,这在学术界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往往你拿到 funding 后,不会在 meet expectation 的情况下直接砍掉整个项目,然后让教授滚蛋走人。更令人恼火的是,23年1月底我刚起了一个新项目没多久,内部就宣布就要裁员,当时真的是日了狗了,坚定了我要离开这里的想法(事实上这波裁员合作组的一个核心成员就没了。。。)。因此从科研角度上讲,工业界的科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全职科研人员可能还好,毕竟时间相对充裕。但是对于博后这种目标 2 年内完成固定成果的职位,这种变动是无法接受的,因为我基本上没有可能在剩余的时间内(8个月)完成相同级别的工作。
另一个劣势是体现在管理上,显然学术界对于博后这种存在已经非常熟悉了,有了成熟的管理模式,但是对于工业界而言博后是很少见的。举个例子,在我加入 META 的时候当时 6 万多人里只有不到 30 个博后。这就导致了很多管理的混乱,就我个人而言,本来公司 offer 里写的一清二楚 sponsor working visa,结果到了公司法务那边说不给博后办 H1B,说这个 working visa 是指的 OPT。。。这不就是明摆着玩文字游戏坑人么?于是多次交流无果后,再加上跟内部其他博后交流后发现他们也有类似被坑的遭遇,我愤而直接 workchat 给 VP 写了一封长信,陈述利害关系,后来在VP的授意下法务还是给我办了 H1B。虽然我并没有很需要 H1B(因为自己 EB1A 绿卡在批了),但是我当时的反应就是一定要给博后们争这口气,这种混乱的管理显现出的是 META 不在意博后这些科研人员,也没有准备去好好做好这部分的管理。因此我怀疑各个企业的博后管理都是一团乱麻。
4、工业界博后到底要不要去呢?
如果坚定想要去工业界,找全职不要找博后,即使有种声音是博后是一个很好的从天坑方向跳到工业界的跳板,也不要选择博后。过去这一年多的经历已经很明确了,企业效益好的时候,大肆招人,想找个全职也不难,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做博后?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博后的利益是最没人关心的,项目该砍就砍,你的时间够不够完成博后任务也没人多在意。
如果是和我一样想要尝试一下工业界 research 的,可以首先考虑试一试 6 个月的实习,毕竟时间成本低。这也是我本来准备尝试的路径,结果因为 COVID 我的实习被取消了。。。如果真的要来工业界体验一下,那么选公司和组的时候务必谈清楚能否发文章,research 环境是否自由,公司 research team 的路线是否稳定,从多个方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后再做决定。我的血泪史 80% 都是由于 META 这个混乱的 leadership 导致的 research 环境大变导致的。
至于想去学术界的,我找不到除了工资福利待遇高这点以外的任何优势,毕竟打算去学术界的人基本都已经接受了写本子,带学生,跟 reviewer 撕逼这个日常设定了。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