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每一位高考“失败者”
相信自己,保持热爱!
首先我想恭喜每一位考生,噩梦般的高考终于结束了。
是的,高考就是一场噩梦。无论你学习好坏,高考对人的摧残都是等价的。不要说这一切苦难很值得,苦难本身不该被赞美,它只是我们最无奈的选择。
高考确实是“上升的阶梯”,金榜提名的一刻无比美妙。但它却残酷地淘汰了失败者,当然,我们的文化里一直都对失败者残忍,导致这个民族的竞争心远强于同理心。
我是个不太“主流”的人,相比为成功者唱赞歌,我更关心“失败者”的命运。
记得童年时第一次看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我心中疑惑,为何要把这些脏兮兮的丑人画出来。等我自己感受到生活不易,才明白,平凡人的痛苦才是历史中的绝大部分。
高考就是为了创造痛苦而存在的,因为很多人理所应当地把痛苦当成上进的动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它不带来任何启迪你人生的崇高东西。
然而,并不是每个吃苦的人都配得上成功。高考是淘汰制,无论每个人付出多大努力,总会产出大量“失败者”,而那些透支自己热情和健康用来背书的孩子们,最终一无所获。
这种残忍的遴选机制,与我认同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甚至这根本不配称之为教育,仅仅是为了争夺稀缺资源的一场吃苦比赛,代价是全民创造力和健康的无谓消耗。
这种毫无意义的“内卷”最终酿成大祸,造成数百万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可悲的是我们到现在仍鲜有反思高考之外的其他可能,衡水中学的毒花依然开遍大江南北。
或许,这代年轻人注定成为僵化教育的牺牲品,无法改变什么。但至少在面对命运的应然时,我们不该束手就擒,在面对无法逃避的“失败”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理解社会运转法则后的坦然。多年前顺丰高管钟生明,在就读高中时排名全校倒数第一,在被班主任叫起来谈人生感想时,他说了这样的话:
“像我一样的差生,可以做到不气馁、不放弃.....也许有一天,我们再相逢,睁开眼睛看清楚我才是英雄。”
我把原视频贴在这里,明眼人能看出来,他有着超强的自信心和真诚,他相信自己的未来不会被一场考试定义,最后他真的做到了。
我的经历与他很相似,我高二个人本位觉醒,开始厌恶监狱般的校园生活,整天逃课打球、上网、看课外书。我的班主任本来对我寄予厚望,有天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
班主任问我,你现在这么厌学,如果考不上大学,你有考虑过怎么办?我对班主任说,我并不厌学,我只是厌恶考试。
“我没法强迫自己干一件我内心里无法认同、完全不能接受的事——如机械一般的背书、考试,这种痛苦在啃噬着我的生命力。这个世界上有比考试成绩对我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生命的热爱。为此,我不能在最该热血的年纪,向现实低头!如果我必须要折损最宝贵的那部分天性,去追求刻板的人云亦云,那我宁可一死!生命是美好而宝贵的,但没有灵魂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人或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至少有不服从命运安排的权利。我对未来并不悲观,我相信只要凭借发自内心的热爱,去做喜欢的事,即使不能大富大贵,也不至于走投无路。”
在这次谈话之后,班主任再也没有管过我逃课,而我也“如愿以偿”没有考上好名校,但我惊喜的发现,因为我没有和现实妥协,遵循了内心的想法,没有产生高考PTSD。
在高中结束后,许多人完全失去了对知识的热情,而我一直保持着好奇心和自驱力,这两种特质又源源不断为我赋予创造力和新的想法,并最终促成了我事业的成功。
我想告诉那些高考的“失败者”,高考不是能力的考察,学历只是入门的资格。但人能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你对这件事本身的热爱,热爱不可能来自于强迫,它植根于人类昂扬的生命力。
尽管年轻人正在经历一个不友好的时代,AI对人力的替代、就业机会的减少和无用的应试教育。但我希望你做到的,就是相信自己,保持热爱!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对于高考的成功者或是应试教育的支持者们,我也希望,不要用一场考试去定义一个人。如果你认为考试成绩好就应该高人一等,那么你也会经历在社会上被财富、权力高你一等的人碾压。
获得资源的精英,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改变不合理的现实,让普通人也能变的更好,而不是沾沾自喜,给别人堵路。当”失败者“也能得到发展自己的机会,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必陷入无止尽的内卷,而郁郁寡欢。
提示:微信目前修改了推送规则,很多朋友反映我发布文章后在订阅栏看不到,请读者将公号设置为星标,以便及时接到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