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热巴新剧真难看啊!
不得了!
一部国产剧,非常敢拍。
buff叠满,集合了不少痛点议题。
比如,一个主播,在桥边直播,公开声明自己欠款的事实。
随后,他直播跳河,以死反抗不公。
再比如,剧中还有一个案件。
某男子的老婆,在开车时出了事故。
警察提出解剖尸体,他却隐隐反对。
从这两个案件,不难看出,此剧有野心。
可事实上,这剧却让人看不进去。
问题出在了哪?
先来瞧一眼演员表:迪丽热巴、佟大为。
流量扯了后腿?
事情可没那么简单。
《公诉》明显是奔着正剧的范儿去做的。
这部剧聚焦新型网络犯罪案件。
涉及的内容,很有噱头。
但即便如此,从观感来看,它给人的感觉又是极其拖沓、无聊。
另一方面,制作方与迪丽热巴合作,一边想要流量,一边想要金光,可这算盘怎么就没打响?
《公诉》不是没有优点。
它最突出的优势是,关照现实,取材有尺度。
故事聚焦网络诈骗。
一开始就确立了大格局。
A国,巴塞。
警方卧底张婉茹潜入某电诈集团,盗取他们的犯罪证据。
后来,江城市检察院和公安局一致决定,派遣检察官安旎(迪丽热巴 饰)率队去跟张婉茹接头。
为何让检察官当头头?
别问。
问就是主角光环。
而在紧要关头,张婉茹却被撞死。
肇事司机喝了很多酒,被判定酒驾。
两年后,安旎从诸多证据中发现,张婉茹的死绝非意外。
有线索显示,那位司机曾多次收到电诈集团员工打进的款项。
大概率是谋杀。
而这家电诈集团与国内的地下钱庄交易密切,同时,从资金往来看,很多账户都来自国内。
所以能够判定,这是一桩跨国诈骗案。
因为性质严重,它被称作“7·23大案”。
而最终头目还逍遥法外。
回到国内。
派爷在开头提及了两个案子。
第一个案子:主播张小北(熊梓淇 饰)跳河,事出有因。
他在喊冤。
施小虎因为沉迷惠权公司的游戏,患上了双向精神障碍,后来踏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第二个案子:朱辛(沙宝亮 饰)的妻子驱车去云顶山,在途中车毁人亡。
但疑点重重——
云顶山不是景区,当天还下着大雨,妻子为何前往?
经查,妻子治疗抑郁的药物被人换过,车子也被人动了手脚。
而早前,朱辛给妻子买过一份人身保险。
所以是,杀妻骗保?
根据后续信息揭露,朱辛是陷入了套路贷,于是生了歹心,向枕边人下手。
除了这两个充满噱头的案子,《公诉》里还涉及不少相关的诈骗行为。
比如,惠播天下技术部主管陈永刚,沉迷网络赌博。
比如,安旎与刑警队长何陆源(佟大为 饰)去学校查问校园贷。
再比如,有不法人员用免费的小礼品诸如洗衣粉、脸盆等,骗去老人注册信息。
从上面的描述看,《公诉》对网络犯罪有过深入的调研,并从中摘取了典型案例,取材有尺度,亦有广度。
网友夸它“敢拍”,有着一定的信服力。
但敢拍与拍得好之间,并不能想当然地划上等号。
看《公诉》,很容易会产生弃剧的冲动。
为什么呢?
因为它只有事件,而没有叙事。
换句话说,一个文艺作品好不好,不是看拍了什么,而是看怎么拍。
以杀妻骗保案为例。
警方觉得事件蹊跷,于是何队找到家属。
当他向死者父母提及车辆被人动了手脚后,镜头给了朱辛一个特写。
其实到这里,此案的悬念就失效了。
他为何要杀妻?
至于原因,没有什么细致而缜密的调查和推理的过程,就靠检察官安旎审讯。
其过程也相当敷衍,安旎的游说核心无非还是认罪认罚政策。
而这,朱辛早已知情。
于是,朱辛负隅顽抗了一下。
然后,就利索交代了原因。
而在后续庭审环节,突然又冒出来一个证人。
她在法庭说明,凶手是死者的弟弟,杀人原因是争夺遗产。
随即,死者弟弟出庭作证,解释了原委。
朱辛再一次认罪。
所以,整这一出,有啥意义呢?
纯属画蛇添足。
离谱的是,就这样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的案件,竟然从第二集演到第六集。
以这种处理方式,派爷只能说它在“虚张声势”。
但若是归集其相关信息,总计时长也不多。
那么,《公诉》到底在讲些什么?
再来看“直播自杀案”。
第三集,这部剧先是介绍了张小北欠款、被追债的事实。
于是,张小北直播跳河,将矛头指向了惠权公司。
言语之间,他还透露,这是他能为施小虎及其目前唯一能做的事。
这也就表明,他心中有愧。
第四集提到一处关于张小北的信息,他貌似被A国的诈骗团伙骗过,深陷非法网贷。
第五集提及,施小虎曾给涉黄网站打赏。
第八集,何队与安旎携手调查网络诈骗案。
为何让一个检察官干警察的活儿?
别问。
问就是增加主角的感情戏。
两人抓到了曾经的放贷人,并从中盘问出了张小北陷入套路贷的过程,以及,被网贷折磨的他也开始拓客,受害人之一就是施小虎。
而直到第十集,关于施小虎与张小北的进一步信息还没显露。
到了这里,派爷实在坚持不下去,弃剧了。
这条故事线暴露了《公诉》的另外一个问题:叙事效率极低。
很明显,施小虎与张小北的经历是按照悬疑片的类型来处理的。
什么是好的悬疑?
信息的释放张弛有度,既有氛围的铺陈,亦有紧凑的节奏。
这些,《公诉》付之阙如。
反而,剧中的关键信息总是舍不得释放,散落在集与集之间,战线拉得非常长。
如果不耐心梳理,你甚至会逐渐遗忘了这条线索。
那么,这部剧到底在拍些什么?
说白了,《公诉》的问题,也是国产剧的通病:注水。
但这水分,又分性质。
其一,是无聊的感情戏。
《公诉》安排了好几组CP。
第一对:何队与安妮。
何队说要去查校园贷的事儿,为了避免学生恐慌,应该派两个年轻的同事去。
结果……
好吧,败给了你的黑色幽默。
第二对,青年才俊肖沐恩与安旎。
两人常常散步谈心,聊些有的没的,除了占据时长,和制造三角恋情,没啥别的作用。
第三对,惠权的副总裁赵冀凯与惠权的法务部骨干李仪棠。
李仪棠,明面上说自己独立,不需要男人。
但只要赵冀凯呈现不悦,无论错在谁,她都主动放下姿态,妥妥恋爱脑。
这些情感戏,没什么实质性的戏剧作用,还稀释了原本更加重要的悬疑节奏。
第二类,缺乏铺垫的受骗行为。
典型如陈永刚。
他痴迷赌博,在妻子与上司肖沐恩的一再规劝下,戒赌了。
后来,有旧友找上门来,怂恿他投了“信托投资基金”,没几天,6000块本金赚了3000多。
随后呢,这旧友钓鱼,也不放长线,直接狮子大开口。
陈永刚也很懂讨价还价,砍价拦腰砍……
这防范意识,比老头老太们还差,就这还大公司高管呢。
第三类,开会戏。
赵瑞龙,哦不,郭检察长,他一出来就背后就闪烁着正道的光,动辄开会,传达精神。
想想看,《狂飙》为何被称作“虾系剧”?
去头可食用。
这类戏,有必要,但应该换一种形式。
比如,将普法融入到具体的情节中。
在剧中,安旎提到一个词:接地气。
公务人员,就是要接触“张家长李家短”这些老百姓之间的事儿。
而一部剧呢?
接地气,指的应该是,弱化主旋律输出痕迹,提升作品的类型属性,以故事、情节、人物来传递正面的精神与价值。
举些例子吧。
《底线》,通过单元剧的形式,深入分析具体案件,宣扬法治精神。
《警察荣誉》,从新人警员的成长日常,讲述警察的职场生活,以真实达成共情。
而《公诉》呢,情节是被稀释的,节奏是被打碎,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正直而单薄的。
在这样的戏里,演员是没有多少发挥空间的。
最近这些年,很多流量都开始拍“正剧”。
相比于仙侠剧、偶像剧或者是仙侠偶像剧,这些作品自然更加具备社会价值。
但去拍,就一定能镀金吗?
显然未必。
这要看作品的精彩度与厚度,以及演员的具体表现。
选择是双向的。
但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作品与演员都禁得起推敲,是相互成全。
否则,便是彼此拖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