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陪伴并非越多越好!学会这些养育秘诀,让你少走弯路

陪伴并非越多越好!学会这些养育秘诀,让你少走弯路

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都想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但做起来却容易背道而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会不经意间忽视养育中这个重要的行为:陪伴

那么,怎样陪伴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



陪伴越多,对孩子越好吗?

陪伴是最好的早教。

这一点,早已深入人心。

不过,家长们面临的困境则通常是:我知道陪伴很重要,也有陪伴的意愿,但时间总是不够用

尽管已经有数据显示,相比上一代,如今的职场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可依然有很多人自责陪孩子不够多,生怕因此影响孩子。

我认识一位强悍的妈妈,出差谈合作,都要带着俩孩子(大的 5 岁,小的 3 岁)。

前不久,她又提出离职,打算全职陪伴俩孩子,原因是刚上小学的大宝在校出了状况:不认真听讲,无法跟老师交流,时常神游物外……

而她认为,这都是孩子从小缺乏陪伴造成的。「我以前要是多跟孩子交流,他也不至于这样。想想都后悔,我们拼死拼活不都是为了孩子吗?大宝错过了,可别再耽误了小宝……」

陪伴越多,对孩子越好吗?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3 岁之前,贴身陪伴很重要

关于陪伴,有句老话说:1 岁之前不离手,3 岁之前不离眼

意思是,1 岁之前,你得时刻抱着、扶着孩子;3 岁之前,会跑了,不能让孩子脱离视线范围。

这一点,结合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我们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0~1 岁,口欲期孩子逮啥吃啥,我们既要满足孩子探索的欲望,还要确保安全和卫生。

 1~2 岁,细节敏感期、语言爆发期在陪伴中,引导孩子观察蚂蚁,找出绘本中的小插图等细节,不仅能培养细节观察能力,而且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亲子间全程的语言交流,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语言养料。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他的大脑都在默默酝酿语言的爆发。

 23 岁,执拗期。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发脾气,在生活习惯,顺序、秩序、物品摆放等方面格外固执。在陪伴中,不违拗孩子的意愿,帮助孩子建立有秩序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会比较有利。


图源:raisingchildren.net
贴身陪伴中的亲密互动,对孩子成长最有益

总的来说,3 岁之前,孩子对贴身陪伴的需求较高。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妈妈一天 24 小时都要在线。

陪伴的核心在于互动,与孩子的亲密依偎,深情对话,妈妈的位置无可替代,但孩子同样需要爸爸和其他家人的陪伴。单一陪伴,孩子容易过分依赖妈妈,对社交发展反倒不利。


3 岁之后,陪伴并非越多越好

成长是一个逐步分离的过程。

3 岁之后,孩子不再需要你寸步不离。

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孩子就开始拥有你无法抵达的世界了。他开始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秘密,他是一个小小社会人了。

这也意味着,他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独立思考

父母的陪伴,也应从贴身陪伴,逐渐转向守望式的心理陪伴

图源:raisingchildren.net
年龄小的抱怀里,年龄大的在守望中自己玩耍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开放式厨房,孩子在客厅玩耍的时候,妈妈在厨房做饭。看似各忙各的,似乎谈不上陪伴。但很多学者都认为,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能够维持心理的安全感;妈妈也能观察到孩子的情况,与孩子随时互动。

这就是典型的守望式心理陪伴,也是 3 岁之后,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美国《婚姻与家庭》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称,对于 3~11 岁的孩子,父母陪伴时间的长短(注意仅指时长),与孩子未来的发展(包括学业成绩、行为和心理状态等),没有任何关系。

相反,当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内疚和焦虑时陪伴孩子,反倒容易将压力和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

所以,与其纠结陪伴时长,不如根据孩子的年龄,提高陪伴质量。

图源:公益广告《陪伴》
多少成长时光,人在身旁,却错过陪伴



忙碌的你,如何高效陪伴?

❶ 注重心理陪伴

再次强调,有效陪伴的真正价值在于:互动

抓住这个内核,即便你出差在外,孩子也不会缺少陪伴。

有一位爸爸,经常出差。但他时常从另外一个城市发视频,传照片给孩子,并告诉他:

「爸爸在吃手抓饭,想起了你小时候抓饭吃的样子,特别想你和妈妈,想和你们一起分享,下次有机会咱们全家都来!」

「这里空气很好,晚上能看到星空!」

「这里的孩子会用萝卜刻灯笼,爸爸回去跟你一起做一个!」

电话另一端,孩子问东问西,通过视频学到了不少,也愿意跟爸爸分享。他甚至觉得,爸爸出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能开眼界,最后还有礼物收。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带孩子累,就是不会跟孩子互动

❷ 安排「优质时间」

陪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优质时间,提高孩子幸福的阈值。

心理学家大卫·帕尔米特指出:父母每周应该给孩子设置一个小时的特别时光

有位妈妈,也不经常做饭。但只要做饭,她就会别出心裁,她甚至会给晚餐设置主题。比如炸酱面之夜,披萨之夜,火锅之夜等等。

当厨房变成了小酒馆,孩子和大人都会更放松,有更多的话题。

这种气氛,从一大早送孩子去学校就提醒:今晚是披萨之夜哦!

孩子这一整天都会期待。

下一次,当有重复的晚餐主题出现时,孩子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帮你摆盘,搅拌调料汁,准备餐具。

然后,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讲美食的趣事,讨论这一天的经历。

图源:raisingchildren.net

家人围坐在一起用餐,是比较高效的陪伴。家人的生活理念,爸爸的新闻趣事,妈妈的贴心叮咛,孩子的小进步小失落,都会在柔和的灯光下,变成孩子日后对家的记忆。

❸ 共同做事

共同做事的高效在于,你可以把做家务、搞维修,和陪伴孩子合二为一

在国外,修理漏水的水龙头,换轮胎,给围栏油漆等,家长一般都不会让孩子错过。

不过,现在生活太便利了,很多家长自己都不会亲自动手,孩子也就失去了很多参与和观察的经历。

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一定记得给孩子一个手电筒,或者请他帮你递一下扳手,让他协助你的工作。

华德福教育认为,成人是孩子生活的环境。成人做事,对孩子是一种示范。孩子需要通过观察爸爸妈妈做事,来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❹ 创造惊喜时刻

孩子有没有特别向往的事情?你可以创造一个惊喜时刻,帮他实现。

樊登老师分享过一个例子,说他儿子每次坐八通线(北京地铁八通线),都会听到报站提醒:开往土桥方向的列车……

他就问爸爸:土桥是哪里?是什么桥?我很想去看看。

然后在一个平安夜,爸爸忙完工作,就对儿子说:儿子,走,爸爸带你去看土桥!

虽然到了土桥,孩子发现那里早已没有桥,但父子俩站在一个天桥上,看着列车三分钟一趟,开进驶出,孩子还是激动得嗷嗷叫。

第二天,孩子到幼儿园还跟老师分享:平安夜爸爸带我去看土桥了!

那两个小时,带给孩子的惊喜,他可能会记一辈子。


小 结

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并非都会如此完美。

更多平凡的日常陪伴,可以参考台湾家庭教育的「123」法则

每天 1 次;

每次 20 分钟;

选择和孩子一起做 3 件事(读书、玩游戏、聊天)的任意一种。

我们不能生出三头六臂,也无法让时间驻足停留,但能做到常规陪伴+安排优质时间,让有限的陪伴,变成更多难忘的时刻。

坚持下去,潜移默化中,孩子能收获一些迎接未来的必备素质,而你,也能从中找到更多做成功父母的感觉。◈

小 爱 

忙碌的爸爸妈妈们,你觉得哪些活动可以让有限的亲子陪伴更优质、更有价值?欢迎来留言区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 如果高考第一天就失利,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 要是治吼有特效药就好了!亲,还真有……

👉 这个动画,可以让娃自然而然爱上古诗文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13部国学经典,朱自清三言两语讲透,读懂少走很多弯路舒爽战高温|学会这几招,让你开一整个夏天空调不心疼!别再说看不懂了!有人将《黄帝内经》画成了漫画,“养生”不走弯路必看!培养一个医生需要多少年?华人家庭真实经历分享!这篇文章帮你医学院申请少走弯路!糕妈:当妈9年,这些“真相”越早知道越好!能少走很多弯路别再学了!这些技术已经被淘汰了,少走点弯路。。。一封老海归妻子的信七十五 浴血刘老庄大部人都会买错,看完少走弯路雨中春山最高能报$8000!孩子的夏令营收据要留好!一篇看懂哪些养娃费用可以抵税人际交往的8大黄金定律,学会少走很多弯路哥大教授:如果有人告诉我这10件事,我将少走很多弯路各行各业的“张雪峰”越多越好5048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鏖战幕府山 17体系创业,少走弯路!昆仑学堂全国四期班火热招募中OpenAI CEO:大语言模型规模已接近极限,并非越大越好“侨”迁宝地,越搬越好!越办越好!将《黄帝内经》画成漫画,简单易懂,科学养生不走弯路,居家必备少走弯路,少犯错的两个办法懂点经济学,为什么能让孩子少走弯路?七十六 追捕叛徒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会这些时间管理技巧与学习方法,让您效率大爆发!芊芊学琴的这些年,我用过来人经验告诉你如何省大几万且不走弯路!你还在用 top ?这有几个更牛逼的选择!少走点弯路吧。。。导师放养如何投顶会?发paper怎么少走弯路?二十多岁开始养鸟,少走四十年弯路!女性养老金就选这三款,养老金这样买,少走弯路不吃亏!和聪明人学说话,少走弯路卖烤肠,产品经理“少走20年弯路”?太惨!ChatGPT别用!教授公布原因!90%留学生不知道;论文神器测评盘点,别再走弯路了,写不好论文是因为这几点别再说看不懂了!有人将《皇帝内经》画成了漫画,“养生”不走弯路学会这几招,让你分分钟刷爆朋友圈,变身摄影大师!多读这些,帮你少走弯路不光是节省几万的事,而是我和娃都不用走弯路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