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博弈中汲取大国外交策略
无论是用兵打仗,还是经商创业,大道小术,大的方面是道,小的方面叫术。
大国博弈,谋略赢得未来。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推荐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描写美军战争的书籍:《美军全球运作内幕》《致命天空》和《诺门罕1939》。
这三本书揭示了美军的军事技术和作战策略,大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斡旋之间进行来回切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它们让读者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这三本书,读者可以穿越时空,深入了解了美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战行动和作战方式,以及牵扯五国改变历史进程,埋下“二战”大结局伏笔的战役。
这三本书以细腻生动的描述,透彻的分析,把当时风云激荡的局势展现在读者眼前, 堪称独特视野下的战争史。
纵览当今世界,最核心、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便是中美关系,没有之一!
可以说,中美两国如何相处,如何定位彼此的关系,决定了世界的格局和走势。
自二战之后,中美两国之间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便是在朝鲜战争时期,双方也保持着最低限度的克制,没有把战火燃烧到对方的国土。
然而,这种从根本上就不稳固的“和平状态”,维持的时间越久,积压的矛盾就越多。
2014年,中国的GDP首次达到了美国的60%,而且这一占比逐年上升,到了2020年,更是达到了美国GDP的70%之多!
要知道,60%是美国一贯的警戒线!早在上世纪,美国就曾两次亲自出手,不惜举全国之力制裁对手,都是因为60%这个数字。
第一次是苏联,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苏联的GDP一度超过美国GDP的60%,于是,美国不惜花费巨大代价,把欧洲各国统统拉拢到自己的战车上,共同加大对苏联的围堵和遏制力度,最终导致其解体。
第二次是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刻,其GDP总量也一度超过美国GDP总量的60%。这引起了美国的警觉,于是,美国逼迫日本政府签署了“广场协议”,让日元不断升值,进而导致日本经济开始一路下滑,从此,日本便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对手,才能发现其软肋,处于不败之地。
由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的第一幕僚、美国海军学院特聘教授、美国防务政策委员会委员罗伯特·D·卡普兰所写的《美军全球运作内幕》,便是一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美国及其军队运作方式的书籍。
本书作者是五角大楼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也是华盛顿特区新美国安全中心资深研究员,三十年《大西洋月刊》的海外记者和特约编辑。曾任美军顾问,在FBI、NSA、五角大楼联合参谋部、DIA、CIA均发表演讲。
除了这些,卡普兰也以旅行写作而闻名,曾著有《巴尔干幽灵:穿越历史之旅》等作品,该书已成为在巴尔干服役的美国军人的必读书目。
卡普兰花了两年时间与美军驻扎在全球各地的四个军种的部队(主要涉及非洲、南美和亚洲等地的美国士兵、飞行员、水手和海军陆战队)呆在一起,甚至涉足了哥伦比亚、马里、尼日尔、关岛和菲律宾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也让卡普兰报道了一些普通记者从未经历过的事情,而这部作品读起来也更像一本旅行杂志。
作者认为,美国的军队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训练最好、领导能力最强、动力最强的军队。在他笔下,现在的士兵比前一代士兵更聪明,懂更多的语言,更懂科学,在文化和政治上都更有意识。不过赞扬这些训练有素、敬业的男女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赞扬他们的使命则是另一回事。
卡普兰认为这些精锐部队只是在履行美帝的职责。而被派往海外的部队会支持什么样的政权,批判的标准只是是否对美国友好,是否符合美国的利益。
卡普兰还预测,21世纪的美国的足迹会很小或很轻,美国军方将以一种安静的、幕后的方式履行全球安全服务。
《美军全球运作内幕》以环太平洋地缘带为主线,以美军与各个驻军国部队联合训练及灾难救援、保护海上航线、全球反恐、应对新兴大国崛起为切入点,揭秘美国与非洲、巴尔干半岛、环太平洋国家的复杂关系,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军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谋局和动机。
在书中,读者可以读到美国海陆空军事人员进行的一些令人震惊、至关重要且往往未被承认的行动,从保护海上航道,到提供救灾,再到为与朝鲜和伊朗的潜在军事对抗做准备。
本书揭秘了美军全球军事谋局,深度分析美军陆海空内部运作细节,零距离披露超级军事大国威慑力的根源。通过本书,我们会对美国军队今天面临的责任和挑战有了更好的理解。
早在2005年,作者就预测了中美对峙的不可避免:“美国与中国的军事竞赛……将定义二十一世纪。而且中国将是比俄罗斯更强大的对手。”
作者在书中提到:
中国的重新崛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趋势,这种俾斯麦式联盟体系可以使这个过程不至于颠覆当前的世界政治秩序。如今,中国正在太平洋地区及其以外的地区扩展影响。
中国在柴电潜艇和核动力潜艇方面的投入说明除了守卫沿海大陆架之外,它还想建立一支能向国境以外投送力量的蓝水海军。这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美中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现实的是一些微妙的军事与外交僵局。美国完全掌控太平洋的时代已经终结。中国似乎决心走一条温和而和平的崛起道路,但不管怎么说,这种选择都包含着军事方面的要求。面对这一现实,美国必须做出妥协。
美国人倾向于认为,通过向全世界扩展所谓先进的民主体制,就能确保自身的安全。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我们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
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此类国家一样,美国的实力是建立在现有国际情势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既有情势发生改变,都将动摇美国人自以为独一无二的霸权地位!
作者还称特朗普为“毫无历史感的现实主义者”、特朗普的国防和军费开支是美国“悲剧性衰落”的第一步。
为何“本福德”号驱逐舰上的战术协调员会深感来自中国海军的威胁?
从阿拉斯加到泰国环太平洋“军事肌肉秀场”,美国采取了何种措施来应对中俄挑战?
美军如何在中日韩三国关键地带进行军事部署?又是如何插手朝鲜半岛事务?
作者犀利的地缘政治观察,独到的地区历史文化分析,睿智的旅行作家视角,和令人拍案叫绝的写作技巧,使全书极具视觉冲击力,堪比数任何军事纪录片和军事报道。
本书也因此受到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出版商周刊》联袂推荐。
本书为高级精装典藏版,精装外壳,裱封特种纸,确保触感俱佳;内文采用上等轻型纸,纸页泛黄,利于长时间阅读。
斯皮尔伯格的二战题材剧《空战群英》堪称经典之作 ,该剧依旧延续了普通士兵视角的模式,将视角聚焦到美国空军,讲述了第八航空队二战时真实故事。
二战时,美军规定飞行员执行完25次飞行任务,就可以轮调回国,但是到1944年4月前,很少有人能执行25次任务还活着。人们对这群人曾有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第八航空队,又如何能赢得那场战争?
我们知道,空军是现代化军队三军中最后一个出现的,大部分国家空军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成立。
不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很多国家还没有建立独立的空军军种。
日本和美国都是这样没有建立空军独立军种的国家,当时都是陆军下属的航空队。
在本书中,作者约翰·C·麦克玛纳斯通过整理大量老兵的回忆录,用他们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从平民到航空兵的过程,其中也包括了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航空队的建制体系。
作者麦克玛纳斯是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军事史的特聘教授,军事历史学家,美国现代史研究士兵战斗方面的杰出专家之一,担任探索频道军事顾问。
而读完本书,读者也会理解是什么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做一些他们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杀死自己的事情。是的,他们有床睡觉,没有散兵坑,还有更好的食物,但这些都被战争所改变。
1942年,在令人绝望的瓜达康纳尔岛战役中,海军战斗机飞行员驾驶着质量稍劣的格鲁曼F4F战斗机,来对抗日军操作性更强速度更快的零式战斗机。尽管存在这些劣势,海军飞行员们仍然成功地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
F4F,英文名Wildcat,野猫,二战爆发之际美军最主要的舰载战斗机,格鲁曼养猫厂养的第一只“飞天喵”,被誉为美国海军的救星,这只带着“啤酒肚”的“飞天喵”虽然机动性差了些,但其更扛打的机身和更猛烈的攻击力,让它在与日本零式的直接对话中占据了优势。
美国战机的“艺名”取得倒是挺特别,在这本《致命天空:美国二战航空兵》中,我们将会看到来自美国二战航空兵关于这些战机的深度使用报告,这份报告可不是来自飞行测试,而是实打实的在战争中靠着大胆、热血与牺牲换来的最真实的使用反馈。
真实得让你恍若就坐在驾驶舱,看着他们如何升空,如何与敌人周旋,如何紧张与恐惧,如何在生死时刻做抉择:
“见到那黑白交加的羊毛状爆炸云团,看起来就像我们母亲用来化妆的无辜的泡芙粉霜,其实它没有一点儿美感,我们知道那里混杂着的是死亡与毁灭的刺痛。”
“我们受到高射炮的直接轰击,飞机突然间猛烈倾斜。我太阳镜的右眼镜片被击碎了,额头因受伤流出的血淌入了我的右眼中。我脸部右侧和脖子就像被魔鬼缠绕般疼痛得厉害。”
“我总是想起子弹横扫过他们时的感觉.......着陆之后,我感到极为不适。那个晚上,我睡在帐篷里,反复提醒着自己,我不得不这么做,我杀德军是为了拯救更多美军的性命。”
“战争结束了,你无法想象我们此刻感到多么轻松。我们再也不用去执行那些漫长的任务,再也不用战战兢兢,紧张难耐,或吓得满是冷汗,也不用去想自己的号牌何时会出现在牺牲簿里,去想谁将是下一个受难者,我们所知道的就是接下来几个月的某时,我们就会返回家乡的怀抱,回到一直以来朝思暮想的人与物中。”
类似这样的内核表达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共鸣,可以说是《致命天空》最核心的特质。那些能触摸得到的历史温度、那些能感同身受的人情冷暖,让读者看到战争中的人性,这也许就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籍本真正能打动读者的关键。
1939年的5月到9月间,在呼伦贝尔市诺门罕布尔德草原,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爆发了一场历时130余天的激战,参战兵力超过20万,出动了火炮500多门、飞机900多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
这次战争,可以说是步、坦、空密切配合的一场机械化立体化战争,在人类战争史上实属先例。
小编要推荐的这本《诺门罕1939》,讲述的就是诺门罕战役前因后果,多视角还原不为人知却改变二战走向的战役。
我国东北和蒙古边境的诺门罕地区,曾爆发过一场鲜为人知但异常激烈的日本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冲突,这场战役深刻影响了二战的爆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走向。
本书不仅论证了诺门罕战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爆发之间的联系,还阐述了诺门罕战役是如何左右了日本的战略决策——掉转炮火袭击美国从而改变了历史进程。
道即战略,术即技巧。
苏联一开始就将诺门坎战役当成大战去打,不仅要把日军打败,而且要把日本打怕。
所有的安排计划,计划筹备,都是一路开绿灯,甚至斯大林都亲自过问,还有苏联的经济基础做保证,兵工厂下线的大炮,飞机,炮弹直接运输到前线。
为了保障作战,苏联铁路系统满负荷运转了2个月,超过5000辆卡车日夜不停地往前线输送物资,这才让朱可夫打出了震撼人心的进攻场面。
诺门罕战役取得优势后,苏联见好就收。
相反,日本对此次战役的重视程度和上升高度不如苏联。
自从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获得胜利之后,日本陆军心态爆棚,一直看不起俄国军队,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诺门罕战役。
关东军上下根本不把苏联红军当作对手,不顾日本政府命令自行挑动边界冲突。
兵力、装备的悬殊和日本关东军的狂妄自大,提前为日本最后的惨败埋了单——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唯一的坦克师团被打残,54000多名士兵死亡——
这是日本自日俄战争后最大的一次败仗。
1937年7月3日,日军越过哈拉哈河占领了蒙军驻守的巴彦查干高地。紧接着,朱可夫便指挥着苏军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火炮和大量飞机对巴彦查干高地上的10000多名日军进行了狂轰滥炸,战斗一直从清晨打到了天黑。
当时参战的苏军坦克有三四十吨位,而日军使用的坦克只有七八吨位。苏军和日军的坦克大战好似一群愤怒的牛群冲进了羊群,哪怕是日军的自杀式攻击,也丝毫没能阻挡苏军的冲杀。
诺门罕之战后期,日军虽然被狠狠压制,但关东军继续增调大量军队到诺门罕,准备与苏蒙军一决雌雄。
然而就在这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发现自己被他的盟友出卖了。日本联合德国从东西两线夹击苏联的阴谋彻底破灭。
1939年9月3日,日本参谋本部向关东军下达了第349号大陆令,命令关东军终止攻势作战。为时135天的诺门罕之战结束了。
日本的“北进计划”最终化为泡影,而苏联则巩固了远东防线,腾出手也撤出主力部队西进抵抗德国,最后取得二战的彻底胜利。
一次不起眼的边境冲突,
一块被忽略的“二战”起源拼图,
一场产生“蝴蝶效应”的苏日对决,
牵扯五国改变历史进程埋下“二战”大结局伏笔。
为应对日本挑起的边境冲突,苏联于1939年8月发动攻势,消灭了诺门罕的日本军队。与此同时,斯大林签署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允许希特勒入侵波兰。
这些军事和外交打击的时机并非巧合。斯大林与希特勒结成联盟,使日本在外交上处于孤立状态,从而成功避免了两线战争。他将与纳粹的协议视为让德国对抗英国和法国的一种方式,让苏联站在一边,最终从欧洲冲突中获得战利品,同时让他在诺蒙汉击溃日本人。
戈德曼在本书中不仅展示了诺门罕冲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联系,还展示了诺门罕如何影响日本与美国开战的决定,从而改变了历史进程。
如果没有诺门罕战役,将日军牢牢牵制在亚洲战场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会更加艰苦,苏联会陷入到与德日同时作战的泥淖,打破德国法西斯“闪电战”神话、奠定“二战”转折基础的莫斯科保卫战可能会失利,招致美国参战的珍珠港事件可能不会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会上演另一个“剧本”!
正如《以色列外交杂志》所言,本书不仅以清晰生动的方式描述了这场日俄冲突,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本书都更深入地阐述了这场冲突的背景。鉴于这些优点,强烈建议任何对战前日俄对抗及其全球影响感兴趣的人阅读本书。
《欧亚研究杂志》也盛赞这本书有可能成为历史/军事科学的年度书籍。它经过了很好的研究,逻辑论证,并以一种有机的方式呈现了这个主题,将苏联外交和军事的西方和东方部分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不是分离的部分……
“这本书应该是历史学家、军事领导人以及有兴趣了解我们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大冲突的深层次暗流的普通公众的必读之书。”
温馨提示:扫码添加下方客服小哞微信,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Zoe微信。下单扫码添加“老牛的每周推送”可随时随地了解订单状态,让您做到购物全程无忧。
以上推广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