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兼制片人克里斯蒂安·弗雷,1959年出生于瑞士,他担任瑞士联邦文化办公室纪录片委员会主席,现任瑞士电影学院院长,被誉为国际上最具原创与开拓精神的“现时报道者”。
当被问起是什么激发了他对纪录片创作的兴趣,他说到:“三件事!第一:好奇心。第二:对刻板印象的厌烦。第三:可以让我进入没有摄影机时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这就是我成为一名电影创作者的原因。”
学生时代,在路上他总是会经过修道院的围墙,他每天都想知道那些墙后面发生了什么。当他有机会参加电影课程并选择纪录片选题时,他立刻表示想要拍摄修道院围墙后的生活,“我被这种媒介迷住了,有了摄影机,我可以进入一个隐藏的世界——一个对我来说无法进入的世界,我被纯粹的纪录片方式所吸引。”这些围墙背后的僧侣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如何处理性的欲望?修道院里的冲突是什么?最终他摄制了一部40分钟的短片,在瑞士电视上得到了发行,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那是我的第一部电影,而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成为一名独立导演。我喜欢为银幕工作,这是富有创造力的,我将人们真实的情感、梦想、冲突搬上大银幕——比生活更大。”
随后他又继续拍摄了《Fortfahren》(1982)、《Der Radwechsel》 (1984)、《利尔卡,米里亚姆和菲德尔》(Ricardo, Miriam and Fidel,1997)等影片,保持着稳定的创作节奏,延续着独到的视角和个人的风格。
2002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最佳纪录长片;2003年乔治·福斯特皮博迪奖;2004年艾美奖:彼得·因德甘获得电影摄影奖提名;2003年德国阿道夫·格里姆奖:发展、文化和体育部特别奖;2002年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2002年德国科隆电影节:最佳非虚构类作品奖;2002年特拉华州独立电影节:观众奖;2002年根特电影节:获奖;2002年英国纪录片奖:入围格里尔逊奖国际纪录片类;2002年瑞士电影奖:提名最佳纪录片;四川电视节国际纪录片:熊猫金奖最佳长纪录片;特拉维夫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奖影片;2003年特柳赖德山地电影节(科罗拉多州):人道之声奖;2003年科索沃国际纪录片短片节:获奖影片
1999至2001年,克里斯蒂安·弗雷跟随国际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赫特韦(James Nachtwey)穿梭于印度尼西亚、科索沃、巴勒斯坦战争的炮火之中。弗雷将一部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固定在纳赫特韦的相机上,我们看到纳赫特韦寻找决定性瞬间的时刻,听到他在废墟中前进的脚步声、火焰的噼啪声音、爆炸后迷失方向的喘息声、食指触发快门的咔哒声,在关于摄影师的电影史上,这种技术首次让人们真正了解摄影记者的工作。在影片接近结尾时,纳赫特韦解释了自己拍摄战争的原因:“如果战争是一种否定人性的尝试,那么摄影可以被视为战争的对立面,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成为战争解毒剂的有力成分”。他接着说到,他希望“拍摄出足够有力的照片,以克服大众媒体的蛊惑效果,将人们从冷漠中摇醒”,他认为记录战争造成的人类伤亡,是一种“为和平而谈判的手段”,他沉浸在他人的痛苦中,并将同情心转化为行动和艺术。不同于好莱坞电影中战地摄影师顽固、愤世嫉俗的肖像刻画,弗雷深度呈现了纳赫特韦的动机、他的恐惧、他作为战地摄影师的日常生活,一种凭借强大的耐力和决心追求和平的英雄主义,弗雷的《战地摄影师》亦是纳赫特韦所说的——摄影是“为和平而谈判的手段”——这一愿景的支持之一。2005年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和动画电影节:开幕电影并获银鸽奖;2006年圣丹斯电影节:提名评委会长片奖;2006年瑞士电影奖:提名最佳纪录片;2006年科索沃国际纪录片短片节:获奖影片2001年至2005年,克里斯蒂安·弗雷四度造访巴米扬山谷,完成了纪录片《巴米扬大佛》(The Giant Buddhas,2005)。当被问及电影最初的想法从何而来,弗雷说到“一部纪录片从不以一个想法开始,它始于一些真实发生的事情”。2001年由于塔利班和北方联盟之间的斗争,以及遭遇30年来最冷的寒冬,阿富汗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但国际社会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直到塔利班首领宣布摧毁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富汗境内所有非伊斯兰教的偶像。尽管引起国际社会齐声谴责,但塔利班坚持认为,它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义务要大于对世界遗产的责任。
围绕着这一尊古代巨佛,弗雷创造性地将大佛曾经见证的如唐朝玄奘西游等数个世纪前丝绸之路上的古老荣耀与当下的时空交织在一起。这是一部关于狂热和信仰、恐怖和宽容、无知和身份认同的纪录片,将巴米扬大佛的毁灭作为电影之旅的起点,沿着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记录下最后一声沉重的叹息。弗雷曾在采访中引用智利电影人帕特里西奥·古斯曼(Patricio Guzmán)的观点:“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他认为纪录片是对抗社会记忆丧失和关注重要问题的必要手段。点击上图查看导演大师班详情6月22日至24日,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和摄影师彼得·因德甘在国内首次开设大师班工作坊,实战教学指导创作,本期更有特别福利:【本期福利】学员报名后可提交未完成作品 (30-60分钟需有英文字幕) ,我们将筛选出3-5部适合的项目,两位大师将实战操刀,分析“问题”,现场指导如何为作品“变身”和“抛光”。如果你对你的作品感到迷茫,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原电影”国际大师班是由国内外电影学者、导演、制片人共同发起,由日本著名电影大师原一男(Kazuo Hara)出任名誉院长。“原电影”国际大师班旨在推动中国电影青年接轨国际电影创作的方法和理念,引警中国电影青年的作品走向世界,为参与者提供有益的学习机会,拓展国际视野,提升电影制作技能,让中国电影向世界发声。我们将邀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大师,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定期开设大师班工作坊,内容包括电影导演、摄影、编剧、剪辑、制片、声音以及电影传播等。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