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培育的种禽首次出口;新研究认为地球形成或只需几百万年丨科技早新闻
15日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已超越美国,位居榜首。榜单十强国家紧随中美之后的依次为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
16日,1.65万羽“京红1号”高产蛋种鸡和“沃德188”白羽肉种鸡顺利运抵坦桑尼亚。这是我国自主培育的种禽首次出口,标志着我国种禽品质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来源:央视新闻)
日前,一个欧洲科研团队发表论文表示,地球这样的岩质行星可能只需要几百万年就能形成,而不是原先认为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年。研究还发现,类地行星的形成机制决定了它们富含水,地球上的水可能是其形成过程的“副产物”。这意味着在太阳系外找到宜居行星的可能性增加了。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来源:新华社)
图源:视觉中国
16日,渝湘高铁重庆长江隧道“长江号”盾构机在重庆南山149米深的洞室内徐徐转动刀盘,启动穿江作业。这标志着全国首条穿越长江高铁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施工阶段。>>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
图源:中铁十四局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热带设施渔业工程与技术研究团队”联合企业经过13年的技术攻关,在濒危鱼类波纹唇鱼(俗称苏眉鱼)人工繁育技术上取得突破,首批育出鱼苗约6.8万尾。16日,该技术通过专家组的现场测试验收。(来源:科技日报)
日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从干细胞中创造出一种不含卵子和精子的合成人类胚胎样结构。这些结构刚好超过自然胚胎发育14天,相当于处在人类发育的最早阶段,没有跳动的心脏或大脑,但具有后来可以形成胎盘、卵黄囊和胚胎本身的细胞。有科学家表示,迫切需要制定法规,为创建和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衍生模型提供一个框架。(来源:科技日报)
16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该所研制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紫东太初2.0。全新大模型相比第一代着力提升了决策与判断能力,实现了从感知、认知到决策的跨越,未来将在医疗、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来源:央视新闻)
16日,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全新智能FPSO “海洋石油123”在江苏南通完成陆地建造并成功交付。这是目前我国首艘应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全新FPSO。>>更多详情(来源:科技日报)
图源: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日前,武汉大学何光存教授课题组首次鉴定了一个被植物免疫受体识别的褐飞虱唾液蛋白,揭示了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机制,对于培育高产、抗虫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来源:新华社)
16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17日白天,内蒙古东南部和中部、辽宁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等地有35~36℃高温天气,(来源:中国天气网)
图源:中国天气网
14日,某知名歌手因罹患黑色素瘤而去世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引发部分网友对普通痣癌变的担忧。那么,黑色素瘤和普通痣有何区别?普通色素痣会不会癌变?请专家科普一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