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指环王》,奇幻电影二十年
在奇幻电影的系列大作中,音乐都是叙事推进与角色塑造的重要部分。21世纪的创作者,如何将来自古典音乐与歌剧、为传统作曲家充分应用的艺术表达结合到电影之中并使其大放异彩?
(插图:老牛)
1902年,法国,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上映了。一群天文学家提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去月亮旅行。他们制造出一艘能载人的炮弹舱,用大炮将炮弹舱发射到月亮上。这一炮不偏不倚打中月亮的脸,还扎瞎了月亮的一只眼睛。天文学家在探险中遇到仙女,并与奇怪的小人进行搏斗。
那时还没人想过要拍这样的电影,更没人能将这样的故事可视化。但乔治·梅里爱在这部《月球旅行记》里,用各种实验性的电影技术做到了——慢镜头、叠加、二次曝光等手法的综合运用,让电影走出了现实,进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
这部具有“奇幻”风格的电影,至今已有121年历史。在乔治·梅里爱推开这扇“奇幻”大门之后,更多的电影制作者受此启发,找到一片新大陆。这里承载着与现实主义相区分的世界,它有魔法、惊奇、勇者与巨龙的故事。奇幻电影初见端倪。
20世纪40—60年代间,迪士尼出品了一系列由童话改编成的故事片和动画片,如《绿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小飞侠》等;同时期,日本也出现了“奇幻”电影,比如导演沟口健二以日本民间怪谈改编的《雨月物语》(1953)、岛耕二的《安珍与清姬》(1960)、小林正树将四个怪谈故事拼成的《怪谈》(1964)——这部电影在戛纳、奥斯卡也大放异彩,分别获得金棕榈奖提名与最佳外语片提名;还有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也将骑士与黑衣死神融入电影里,借两个特殊角色之口,讲述导演对人生的思考与诘问。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从道具、特效、摄影技术上,奇幻电影如虎添翼。20世纪90年代前后,电脑CG的大面积运用,使得电影在画面上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龙之心》(1996)、《木乃伊》(1999)等系列电影应运而生。这些故事集合了当时最火爆的卖点:巨龙、美女、探险、神秘的金字塔。在它们的预热下,21世纪初,我们终于等到了“奇幻电影”元年。
2014年9月30日,约翰•威廉姆斯在洛杉矶华特•迪士尼音乐厅指挥交响乐团演奏电影《星球大战》的配乐《帝国进行曲》
2001年,环球电影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片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不久后,《指环王1:护戒使者》(2001)、《指环王2:双塔奇兵》(2002)、《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火热上映,让世界为之震惊。很快,这种辉煌又被《加勒比海盗》(2003)的杰克船长接管了。奇幻电影迅速成为非常成熟的类型片。
在这类系列大作中,音乐都是叙事推进与角色塑造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呈现或恢宏、或细腻的情节场面,还是描绘形形色色的人物时,配乐往往以主题为手法,将庞大的电影故事进行拆解。这一来自古典音乐与歌剧、为传统作曲家充分应用的艺术表达,是如何被21世纪的创作者结合到电影这种后起的“整体艺术”之中而大放异彩的?从《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指环王》这系列电影“三巨头”中,足可窥见其中的奥秘。
海德薇是哈利•波特的信使猫头鹰
《哈利·波特》:“海德薇”的回忆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配乐由约翰·威廉姆斯操刀。约翰·威廉姆斯曾为《星球大战》《E.T.外星人》《辛德勒名单》《艺伎回忆录》《夺宝奇兵》配乐,是改写电影音乐历史、影响一代人的音乐家。晚年,小小的魔法师哈利·波特成为了他再创经典的契机。他亲自谱曲的包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01)、《哈利·波特与密室》(2002)、《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2004),其后的电影配乐虽不出自其手,但沿用了他所作的“海德薇”主题(Hedwig’s Theme Song)。
每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都以“海德薇”主题拉开序幕。海德薇是哈利·波特的信使猫头鹰,是现实与魔法的沟通媒介,自然也是将观众从现实带入奇幻世界的桥梁。仅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海德薇”主题出现就有约三十次。电影开头,旋律像是从拧开的八音盒里幽幽奏出,作为引路人,带领观众沉浸其中。该段旋律以小调为主,在下行时,又多使用包含小二度、纯五度、减七度的音阶,自带神秘、紧缩之感。当旋律进行到0′42″时,小提琴的加入使得音乐出现了急速上行或下滑的效果,它在模仿风的声音,也是模仿猫头鹰在风中飞翔的姿态。这种起伏、飘忽的质感,也契合了观众对魔法世界的想象。这里提一个小彩蛋:仔细听,此处约翰别出心裁地让双簧管吹出了几声类似于猫头鹰的叫声。旋律进行到1′30″时,出现了类似三连音的连续急促的音阶,这是霍格沃茨开学前猫头鹰正在四处寻找哈利,不停地给他家投递入学通知。当然,这三连音也可以代表“敲门声”,暗指他与伏地魔之间“寻找”“躲避”的宿命。
该主题不停地穿插与变形,在不同的情节中也渲染了不同的情绪。比如当哈利与罗恩、赫敏跟随海格坐着小船来到霍格沃茨门前时,主题以铜管乐旋律出现;当看见夜晚灯火通明、气势磅礴的霍格沃茨城堡时,孩子们第一次对这样的世界表示新奇,霍格沃茨也以庄严、巍峨的形象迎接了这一批即将改变魔法世界的学生们;而到电影的尾声,哈利·波特在魔法镜的倒影中看到伏地魔的脸,主题此时衬于伏地魔出场的音乐下方,小提琴的演奏游离于主旋律,以此表现哈利以微弱的力量与之对抗。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故事的最后,一首《离开霍格沃兹》(Leaving Hogwarts),充满了与伙伴告别的依依不舍的柔情,其中也加入了“海德薇”主题。短短的几个小节,亦将魔法世界的魅力深深萦绕在他们的回忆里。而在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这首《离开霍格沃兹》又一次出现,只不过这次已是19年后,哈利送自己的儿子詹姆与阿布思去上学。哈利再也不是当年的小男孩了,与这场奇妙冒险一起结束的,还有我们的童年。《哈利·波特》完结六年后,作为魔法世界前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上映。在片头,这首“海德薇”主题又一次出现,这波回忆杀足够催泪。
《加勒比海盗》剧照
《加勒比海盗》:“杰克船长”的冒险
作为由迪士尼乐园衍生而来的电影,《加勒比海盗》在电影制作的风格及故事的叙述上,都极具迪士尼奇幻、传奇的风格。尤其是约翰尼·德普扮演的杰克·斯派洛这个放荡不羁的海盗船长,更是成为电影的灵魂人物。而与杰克相辅相成的,还有那首插曲《他是海盗》(He's a Pirate)。
《加勒比海盗》前后由两位配乐大师编曲,汉斯·季默在第一部中担任音乐监制,克劳斯·巴代特制作,创作出了《他是海盗》,其中出现的“杰克船长”(Jack Sparrow)主题贯穿在之后的该系列电影里。《他是海盗》这首插曲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是8′59″处,杰克站在船的桅杆顶端,从远处昂首挺胸地御风而行。旋律以四三拍为主,营造出海浪起伏之感。在前两个小节里,大提琴以前八后十六加四个八分音符,演奏出单音旋律,将气氛逐渐烘托起来;小提琴组此时奏响主题旋律,音符走向逐渐上升,产生开阔、雄壮的气势。旋律的中段使用了三连音,把原本的节拍从四四、四三拍,拆分、改变为四六拍,增强了律动性。将这种手法运用于电影的战斗场面,令画面的刺激感倍增。这首插曲可以说是杰克的写照。杰克善良、乐观,毕生所求的是紧紧抱住自己的“黑珍珠号”,成为一个自由的海盗,却时常因身份而被海军追捕,被好友误伤。
在《加勒比海盗1》里,为了刻画“黑珍珠号”与杰克船长难舍难分的情谊,插曲《黑珍珠号》(The Black Pearl)里也运用到了“杰克船长”的主题,将“黑珍珠号”打造成为他的“分身”。一开始,音乐营造出黑暗、紧缩的氛围,将低沉的弦乐器与合声一起带入布满迷雾的黑色海域;当旋律进行到0′54″时,“杰克船长”主题展示出慷慨激昂的画面。该主题既包含海盗船的鬼魅、恐怖,又蕴含着船长的霸气、勇猛。《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沿用了“杰克船长”主题,不过在季默的编排下,出现了另一种风格。昏暗的海面上,一具漂浮的棺材里射出一声枪响,轰掉了停在棺材盖板上的乌鸦。在小军鼓的烘托下,一只手从棺材里伸了出来。音乐主题与杰克一起从棺材里“钻”出来。该系列后面的几部电影风格各异,“杰克船长”主题也出现在不同风格的旋律中,仿佛杰克船长在音乐里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冒险了。
2015年4月7日,《指环王》音乐会在纽约戴维•科赫剧院举行
《指环王》:小人物的赞歌
1876年,瓦格纳所作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拜罗伊特音乐剧院开幕的节日庆典首次演出。这部歌剧根据德国中世纪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改编,后者取材于北欧神话《沃尔松格传说》。故事里的“指环”是尼伯龙矮人族阿尔贝里希用偷来的莱茵河底黄金铸造而成的,拥有统治世界的力量。围绕着这枚戒指,众神掀起了一场力量角逐之战。78年后,作家J.R.R.托尔金也根据这个故事框架,创作出史诗巨作《指环王》,开启了“奇幻”“神话”创作的新时代。
2001年,《指环王》被改编成电影,其中《指环王:王者归来》(2003年)在当年成为《泰坦尼克号》之后,第二部突破票房10亿美元的电影。那一年,这部电影获得了11个奥斯卡金像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两位数提名且全数获奖的影片。
《指环王》系列有着庞大的故事背景与复杂的故事线索,如何让音乐与电影相得益彰,还得靠经验老到的霍华尔·肖。多年以来,他为许多经典的好莱坞大片配乐,如《变蝇人》《沉默的羔羊》《七宗罪》等,虽然都是犯罪、惊悚片系列,但在这些电影配乐中,他意识到以主题音乐贯穿发展框架、让音乐完成其自身的叙述的重要性。《指环王》真正将电影音乐做成了一部交响巨著,并且有非常复杂、完整的动机、发展、呈现与结尾。电影以人物角色的主题音乐构成了叙事的参与者。
在创作初期,他便为配乐定下了初步的基调:类似于歌剧的古典风格,三部曲的配乐构成完整的循环。音乐中,既有可以产生强烈宗教感的中世纪风格合唱,也有凸显异域风情的小调音阶,还有描绘宏大的战争场景的交响乐,以及描写乡间生活的小提琴曲。在乐器的配置方面,除了交响乐队以外,还加入了颇具民族风格的乐器,如沙兰吉琴(印度古老的拉弦乐器)、纳伊(中东吹奏乐器,阿拉伯常用的竹管或苇管制成的箫);他还将不同的角色对应以不同的乐器,比如出现霍比特人时会采用曼陀铃、凯尔特竖琴、小风笛和宝思兰鼓(爱尔兰传统乐器),树人种族恩特出现时则加入了马林巴与木鼓,而当已被魔戒控制了心灵的咕噜(又名史麦戈,Smeagol)出现时,则以钦巴龙(亦称匈牙利扬琴)塑造其阴暗、恐惧的形象。
“魔戒”“霍比特人”“精灵”这三个主题,是影片中非常突出的人物塑造。
霍华德•肖(左)和《指环王3:王者归来》导演彼得•杰克逊(TPG/alamy 供图)
第一部《护戒使者》讲的是弗罗多·巴金继承了叔叔手里的魔戒后,为了防止黑暗魔君索伦再次获得这枚戒指,临危受命,在巫师甘道夫的帮助下,与几位霍比特人——山姆、梅里、皮平,以及人类王子阿拉贡、精灵王子莱戈拉斯等,开启毁灭魔戒的征程。电影开头,伴随着精灵女王低沉诉的声音,响起《序曲:至尊魔戒》(Prologue: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这一幕出现在《指环王:护戒使者》的加长版中),由女声合唱,精灵国遥远空灵的感觉犹如从天而降。精灵女王凯兰崔尔诉说魔戒的来历,此时铜管乐出现,预示着即将发生在这片中土世界上的故事正在慢慢拉开帷幕。高亢的小提琴演奏出“魔戒”主题,多以半音进行,有着异域风味,同时伴随着愈发靠近的军鼓,渲染了紧张、不安的情绪。之后“魔戒”主题出现了变形,从小提琴独奏慢慢进入到交响乐的形式,织体更为丰富,但紧张感并没有消除。随后铜管乐加入,出现了大调的走向,一种温暖、壮烈的音乐色彩出现,人类、精灵、矮人等部落开始迎战,以最英勇的姿势面对即将到来的黑暗势力。4′57″处主题第三次出现,音乐渐慢、渐缓,产生浪漫、悠扬之感,弦乐与管乐的交融使得它变得更为厚重,之前的紧张感得到解决。结尾处,主题数次重复,宛如一阵风,来回飘荡在这片洒满鲜血与眼泪的中土大地上。
“霍比特人”主题也贯穿了整个《指环王》的故事。与《指环王》里大部分厚重的交响乐不同,“霍比特人”主题旋律永远是温馨、愉快的。在配乐《关于霍比特人》里,爱尔兰风格格外显著,旋律一开始就能听到用爱尔兰锡笛吹奏出“霍比特人”主题,笛声古朴悠扬,让人想起甘道夫驾着马车慢悠悠地来到了夏尔这片被阳光洒满的小山坡上。接着,“霍比特人”主题又一次用小提琴演奏出,旋律短促、轻快,多以小跳音出现,表现霍比特人乐观、活泼的乡村生活。当弗罗多在精灵国里又见到自己的叔叔比尔博时,再次出现的“霍比特人”主题却没有了最初时的轻快与无忧无虑,剩下的只有对夏尔生活的美好追忆。而当《护戒使者》的故事进行到结尾,弗罗多不愿连累伙伴,执意一个人离开护戒小队,划船离开,他忠实的伙伴山姆宁愿冒着被淹死的危险,追随弗罗多一起上路时,“霍比特人”主题又一次出现,伙伴之间的忠诚也在这场历练中变得愈发坚定。
“精灵”主题多半以具有宗教风格的合唱曲出现。当弗罗多被戒灵刺伤后,遇到了由丽芙·泰勒饰演的精灵公主阿尔汶。她在丛林里骑着白马,浑身散发着神圣的光芒出现。配乐《飞向浅滩》(Flight To The Ford)开头精灵语言的吟唱,令其更具有超凡脱俗的质感。在公主骑着白马在森林里遇到紧追其后的黑色戒灵时的一场追逐戏中,音乐变得格外剑拔弩张。代表戒灵主题的铜管旋律,与精灵公主的主题——高亢悠扬的女声合唱,彼此交错呼应,进行力量角逐。而不远处,如马蹄飞驰的鼓点越来越响、越来越近了。
音乐语言也在叙事上支撑着《指环王》的三部曲结构。
阿尔汶,《指环王1:护戒使者》
第一部《指环王:护戒使者》更像是一出序曲,将人物主题悉数交代清楚,但到了第二部《指环王:双塔奇兵》,才进入到了真正的剧情——正义与邪恶的大战一触即发。叛变的白袍巫师萨鲁曼控制了人类洛汗国的国王,并派出大量的兽人军队准备消灭人类,阿拉贡、莱戈拉斯与金利等人在甘道夫的带领下,帮助洛汉国王对抗邪恶力量的入侵。第二部的配乐有了更多宏大的战争场景,也更多以交响乐的载体出现。
当阿拉贡、莱戈拉斯等人骑着马飞快地向洛汉国赶去,伊欧文公主一袭白色长裙,从希优顿皇宫的宫殿里飞奔出现在城墙上时,配乐《金殿之王》(The King Of The Golden Hall)中突然响起挪威乐器哈登角琴,将“洛汗”主题带出。风摘掉了老朽的旗帜,他们的到来为这个国度带来最后一线希望。哈登角琴演奏的旋律积极向上,充满了坚定的力量。当白袍巫师甘道夫拿着手杖进入宫殿时,旋律逐渐变得急促,鼓点由弱渐强,管乐以惊恐的威慑力出现,小提琴奏出尖锐、高亢的声音。甘道夫逐渐靠近附着在洛汗国王身上的邪恶咒语——萨鲁曼对国王希优顿的意志的控制,已经让国王形如枯槁。咒语消除的一瞬间,紧绷的音乐平静了下来,神圣的光照耀国王脸上,他恢复了神智。洛汗国为了迎战,举国来到更为安全的圣盔谷,“洛汗”主题又一次出现,这个隐藏多年的国家在此刻即将获得属于它的荣光。值得一提的是,骠骑军是洛汗国的精英力量,阿拉贡一行人在寻找皮平、梅里的路上,遇到了被驱逐出境的伊欧墨。此时,《洛汗的骠骑》(The Riders Of Rohan)的旋律出现,2′55″处“洛汗”主题又一次出现,巧妙地令此处的血脉与洛汗国有了密不可分的缔结。主题旋律在此以弦乐为主,少了之前古老沧桑的质感,更坚毅、充满活力。
伊欧文,《指环王2 :双塔奇兵》
《双塔奇兵》里最让人振奋,也最让人感动的是《冲啊,伊欧子嗣》(Forth Eorlingas),这也是洛汗国的最后一战。强兽人兵临城下,要塞即将沦陷,国王即将放弃,阿拉贡与莱戈拉斯还拿着长凳堵门,如同以卵击石。当初甘道夫去找救兵时,他让他们等五天,今天就是他应该回来的日子。消沉的士气,犹如逐渐射入窗内的阳光一般,渐渐恢复了它该有的朝气。此刻的音乐像一部神圣的交响诗,充满了力量与勇气。小号如冲锋的号角划破阴霾的天空,女声合唱的声音又如从天堂而来,带着希望与正义的曙光。当甘道夫骑着白马沐浴着阳光出现,并带来了他失散在外的骠骑军队时,“洛汗”主题变形在此时出现,甘道夫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直插这群兽人的眼睛。这场从黑夜坚持到黎明的战役最终获得了难得的胜利。
第三部《指环王:王者归来》,迎来了一场更惨烈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式的突围。中土世界的获救,只能寄希望于弗罗多与山姆将魔戒销毁。为了让索伦之眼不再监视弗罗多,阿拉贡、甘道夫等集结了刚铎与洛汗的军队破釜沉舟。当魔眼紧盯阿拉贡时,他冲向了黑暗大军。此时出现的配乐是《黑色大门打开》(The Black Gate Opens),它又一次用铜管乐吹响胜利的号角,以英雄之势走向了他们命定的征程。此处又加入了“霍比特人”主题,让观众的心飘回到了那片曾经美好的家园土地之上。随着战争进行到白热化,在《所有的终结》(The End Of All Things)这首乐曲中,合唱声随画面出现。前线正在焦灼,站在末日火山上的弗罗多被套上戒指,心智被魔戒控制,难道这场战役注定打不过心魔吗?合唱声掩盖了乐器的旋律,寓意“人”成为最后的主角。当咕噜咬断了弗罗多的戒指,抢夺了魔戒时,合唱声转为女声独唱,短短的几句哼吟如上苍对贪婪众生的无限悲悯。
《指环王》的故事虽然有着庞大辉煌的叙事结构,但在本质上依旧是一首不起眼的小人物的赞歌——霍比特人没有精灵的骑射技巧,没有矮人的孔武,也没有人类国王阿拉贡的勇与谋,但他们身上却有着最简单、最单纯的动机:结束这场战争,回到自己充满香甜果实的故乡。
在“三巨头”影响下,之后的二十年里,奇幻电影绕来绕去也离不开这些故事。《哈利·波特》系列在2011年迎来最后一部,2017年又推出了衍生前传《神奇动物在哪里》。2012年,作为《指环王》前传的《霍比特人》系列也开始登上大银幕。2000年后,类似魔法主题的《魔法师的学徒》《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潘神的迷宫》等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而时至今日,新时代“奇幻”如《复仇者联盟》《神奇博士》等,将科幻、奇幻、超级英雄等元素大乱炖,这是属于奇幻电影及其音乐的另一个纪元,有待未来者的续写。
点击订阅⬇️⬇️⬇️
《爱乐》2023年第6期
「奇幻电影音乐」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爱乐》数字刊全部精彩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爱乐》2023全年纸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