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稿 / Ivan、卢舫
编辑 / KY主创们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一个说法,今天的自我,是由过去人生中万千个选择形成的。尤其是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回过头来看会发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此这也让许多人在关键时刻,常踌躇不定,害怕做出影响一生的错误选择。
其中一个典型的关键时刻,发生在28、29岁左右的年纪。 这个年龄阶段对于大多数人意味着,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工资依然无法支撑我们自由地、松弛地去生活。如果你是在大城市打拼,租房生活可能让你很难有归属感,甚至觉得这座城市有能力把自己一脚踢开。年轻人常说的「悬浮感」,经常萦绕在心头。 偶尔感到喘不过气来时,脑子里会浮现出一个很可能改变人生轨迹的抉择时刻 —— 「我是否应该离开这里?」 继续留在一线城市,意味着继续和令人疲惫的工作和经济压力纠缠,看不到扎根的希望;而回到老家,又可能是另一种彷徨的开始;那么第三种选择呢,是否又意味着更多的未知? 29岁的女孩阿珍,如今就面临着这样的抉择。她发现,生活本来就不提供完美的选项, 每一个选择都有让自己快乐和痛苦的部分。 我们为她书写了三个不同的结局,你更喜欢哪一个结局,或许里面就有你的影子。 作为互联网运营,一线城市有最好的发展土壤,虽然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能支持阿珍留下,但是阿珍还是决定试试。 这意味着阿珍需要用尽全力工作,一旦停下来,价格不低于30块的外卖、押一付三的租金,会让手上的钱无法在这座昂贵的城市中撑太久。 现在很流行的 Gap Month、看起来很潇洒的裸辞,都是阿珍不敢想象的事情。 长期在办公室里负荷着高压的工作,让阿珍面临着各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双重挑战。研究表明,经常久坐会让人多30%的概率变得心理亚健康,光照不足会影响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还容易让人在晚上失眠。腰痛、脖子痛更是很常见的,虽然锻炼可以缓解,但下班后身心疲惫的阿珍,只想躺平休息,这让阿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一直在走下坡路。阿珍感到后悔,不知道身体崩溃和心理崩溃哪个会先来 (Rhodes et al., 2012)。
阿珍不敢表露出任何在这座城市生活得很吃力的迹象,她怕被妈妈追问:「为什么不回家呢」。 而父母肉眼可见地变老,也让阿珍开始担忧,等父母真正老去时,ta们的养老问题怎么办? 阿珍就这样咬着牙坚持了几年,工作在她的努力下终于进入了比较稳定的阶段,收入变多了,无意义的加班减少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也变多了。一线城市有着非常丰富多元的演出、展览活动,阿珍有能力也有时间去消费,她感到自己留下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一次和朋友的聚会里,她结识了现在的男朋友。这个男生虽然比自己小,但是和她三观一致,消费观念、生活态度也非常契合,“不花超过自己承受范围的钱,但也不克扣自己该有的享受”。 阿珍发现,前阵子那些焦虑、抑郁、消沉,慢慢地消失了。这除了因为生活越来越好以外,男朋友的出现也是重要原因。 这是因为,好的伴侣可以回应、接纳、理解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得到治愈。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现在,阿珍想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多了一些信心和勇气。自己既然有能力走到今天,也会有力量让生活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 即便她和另一半未来还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勇敢选择心之所向,生活总能找到出口。她不再害怕,甚至开始期待,期待着看一看,凭借自己的力量,以及伴侣的支持,能打败怎样的洪水猛兽。
/ 返回家乡 /
阿珍累了,她坐上了飞回广东老家的飞机。她觉得自己被大城市打败了,挫败感、无意义感夹击着她。阿珍急需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意义。 根据有关研究和学者观点,我们发现生活的意义感主要由四个维度构成: 目的性、重要性、自我效能和连贯性。 具体而言,阿珍要找到自己新生活的目标,要去做一些自己认可的事情,重建对自己的信心,重新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要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生活,尽快走出目前这个看似「失败」的时刻里。 不过,她首先需要适应许多客观的改变。比如,无论做什么工作,收入都会大幅降低,甚至可能没啥成就感。再比如,她很难融入身边人的话题里。长期安稳、庸常的生活,让身边许多同龄人年纪轻轻就有了「中年感」,只在乎家长里短。她很担心过多两年,自己也会这样。 刚回到家的几个月里,她常常后悔,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在大城市打拼了这么久,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 直到,她找到了一份美术家教的工作。她一边教孩子画画,一边画这个小城市的风景。虽然收入不多,但不需要付房租也不需要点外卖,阿珍反倒有钱去买她之前舍不得买的一些东西。 更重要的是,她小时候最想做的就是画家。长大后,因为这个职业收入低、而且不稳定,所以再也没有考虑。现在,她有更多空间,去尝试自己之前没考虑过的事情了。 好几年过去,她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变得「中年」,而且保持着画画的热情,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期待。 研究显示,当一个人可以持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拥有更低的压力水平、更强大的免疫系统,而因为时刻保持着好奇和进取的心情,人的状态也会变得更朝气蓬勃。 此外,爱好还为年轻人提供了提高自尊、修复信心的机会 (Jamati, 2022)。
于是,阿珍某天突然发现,她已经快要不记得在大城市时那种紧绷、消沉的感觉了,刚回到家乡的挫败感也早已消失殆尽。谁规定读了多少书,就一定要过怎样的生活呢?如今的轻盈、自由、快乐,正是她生活的意义所在。
厌倦了一线城市、不甘回到家乡,阿珍选择去二线城市,重新开始生活。 可是,这个二线城市正在飞速发展,她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依然需要继续卷。如果想要便利点的生活,需要住在市中心,而市中心的房租,跟一线城市偏一点地方的钱也差不多。 许多和阿珍有着相似想法的年轻人,都会发现二线城市已经无法「躺平」了。在一篇标题为《“润”离一线的年轻人,“卷”在二线》的文章里,有受访者这样说道: 「从一线回来成都的人增多,僧多粥少而且降维打击,房价开始暴涨,但薪水没同步跟上,导致大家的工作压力更大了。」 在家人眼里,阿珍是因为无法独立生活才离开一线城市的,这加深了阿珍本来就有的自我怀疑。当地的一些同事倒是对她有着很高的期待和想象,因为阿珍毕竟在一线城市工作了好几年。 但很快,阿珍发现同事的期待又成为了她新的压力。她很害怕同事最后会发现她也只是个平平无奇的人。 种种微压力(micro-stress)磨蚀着阿珍的心气。学者Rob Cross及其伙伴Karen Dillon认为,微压力是在人们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很难被察觉到的力量。 行为神经学家Joel Salinas提到,微压力可以躲过人体战斗或逃跑警戒系统(fight-or-flight vigilance systems)的监测,不会触发大脑在面对更明显压力时可能出现的高阶保护机制。 所以,阿珍发现自己没有迎来想象中的轻松自如,却首先迎来了不明缘由的沮丧、低沉和失落。 幸好,度过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之后,阿珍开始在这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也在工作中证明了自己。 几年下来,阿珍总算存下了一些钱,买了一辆小车,搬进了更大的公寓。后来,她和自己喜欢的男生步入婚姻殿堂,组建了一个家庭。 这样的生活,在上海难以实现,在老家,即使实现了,阿珍也不会太快乐。
还在一线城市卷着的朋友都羡慕她,觉得她是真正有决心找回自己生活的人,大部分人都是说说而已。阿珍也觉得,这是她能够主动选择的、最合适自己的生活了。
这三个故事都来源于阿珍在即将面临30岁前的其中一个选择瞬间。 SK-II最近拍摄了一部互动式电影,主角是一个和阿珍处境相似的女生。在她的生活里,她也面临着爱情、事业的选择 —— 该选择爸妈介绍的优质相亲对象,还是选择自己心动的男生? 要为了工作去另一个城市,还是为了爱情留在现在生活的地方? SK-II邀请你去到影片中,为这个女生做出选择,书写她的故事。 至于阿珍,很多很多年后的一个下午,她靠在椅子上,回想自己的人生,她发现,自己其实度过了一个不错的人生,但仔细想想,过往每一个做选择的时刻里,没有哪个选择,自己是做得很痛快、没有遗憾的。 研究表明,当我们选择越多时,我们做选择时就会越不快乐。 因为选项越多,意味着做出选择时放弃的选项就越多,被剥夺感和失落感就越强。因此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放弃选项带来的遗憾上,而非所做选择带来的欢愉上(Iyengar, 2010) 。 而如果还抱有一种“what if”的心态,觉得当时怎么样就好了,这只会美化其他可能性,降低我们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度。 其实无论怎么选,你都会有某个瞬间,觉得自己「选错了」。 对其他可能性的执著只会牺牲现在的快乐,而不会有其他意义。 只要你做选择的过程确实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而你也愿意为此负责,最终,这个选择会带给你更强的自我效能感。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过去的你。 我们已经陪阿珍走过了三种平行人生,也陪她走过了种种挣扎。我们不由地发问:“爱一个人,就必须做出妥协和牺牲吗?”,“我们现在很开心,未来呢?”,“有一个好的工作机会,要不要争取”……
这是 SK-II STUDIO 电影工作室出品的行业首部互动式电影《人生,我自己选》主人公面临的选择,也是千千万万个你我在稀疏平常里会面临的选择。这部影片聚焦女性命运选择的社会议题,这 也 是 SK-II 一 直 的使命——用女性力量启发女性选择。
作为国际高端护肤品牌,SK-II 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用10年时间来关注女性命运。从《她最后去了相亲角》、《人生不设限》到《“VS”动画系列》,十年来,SK-II一直都在用影像的形式关注、鼓励女性成长。2021年,SK-II还成立了电影工作室SK-II STUDIO,根据时下最新的女性洞察,通过电影叙事来诠释品牌核心理念#改写命运#,聚焦当下女性压力及现实议题,推动更多积极的改变。#改写命运#活动的重点从不是SK-II品牌,而是万千的女性消费者,这关乎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压力,以及她们想要推动的社会改变。
我们会被一部电影打动,往往是因为真实,无论是视听语言中景或情的真实,抑或是逻辑的真实。《人生,我自己选》中就有诸多动人的真实,影片用独特的“选择式”叙事手法,讲述选择与人生,也让我们更好地沉浸式体验选择的力量。片中的故事和场景均改编自真实经历,取材于与不同城市中国女性的对话。
从十年前《她最后去了相亲角》中关于“结婚生子是否为女性唯一解”的命题,到如今《人生,我自己选》中“选择”成为新一代女性的核心议题。选择太多,我们身上承载了太多他人的期待。但SK-II希望告诉所有女性,人生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是为了走向自己的命运。每个选择,都是为了让你成为自己。 KY小姐姐觉得,影片呈现本身就是对 「 成为自己 」 最好的诠释。
年纪小一点时,我们往往对「选择」感知不深,它对我们的改变往往显得很隐秘;而年纪渐长,随着生活的主控权慢慢来到我们自己的手上,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意义都变得越来越明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一份关于人生剧本的构想。有趣的是,很多时候当我们真正面临选择时,才会发现这份剧本如此受限,生活也不提供完美的选项,但如观看《人生,我自己选》时,在每一次选择后,我们会感受到选择的力量,在无数次选择后,终于在某一刻折腾出一个「真实的我」,而这个「自我」才是最经得起推敲的。这一刻,我们惊喜地发现,命运并非偶然,是选择使然 。
《人生,我自己选》将在7月跟大家见面,我们和SK-II 一起邀请你,书写命运的剧本,在现实生活中,也勇敢地做出每个选择,一步步成为自己。
Iyengar, S. (2010). The Art of Choosing. Boston, MA: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Jamati, S. (2022). Did you know that pursuing creative activities can boost immunity?. Healthshots.
Rhodes, R. E., Mark, R. S., & Temmel, C. P. (2012). Adult sedentary behavior: a systematic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42 (3), e3-e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