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19省存在稳岗补贴被截留骗取,湖北擅自挪用1.3亿元补助资金
6月26日,国家审计署官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107552.14亿元、支出总量134052.14亿元,赤字26500亿元,与预算持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分配中央财政投资6400亿元,其中安排中央本级支出1467.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4932.5亿元,主要投向粮食安全、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7大领域。
《报告》披露了审计发现的问题。其中,就业、城乡义务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存在资金挪用、骗取补贴的问题,部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帮扶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固、未能充分联农带农。
据统计,有83县拖欠截留农户分红、务工工资、土地流转费等5.69亿元,51县投资16.14亿元建设实施的305个项目因缺乏配套设施、技术和人才支撑,或产品销售困难等难以为继甚至失败。
61县投入项目近20亿元脱离实际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审计署重点抽查了10省 9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产业帮扶资金,入户走访脱贫家庭7636户后,披露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地方帮扶产业发展基础不牢。部分项目出现经营亏损、种养殖成活率低及设施闲置废弃等问题,涉及帮扶资金71.72亿元。支持帮扶产业补齐短板的力度不够。51县投资16.14亿元建设实施的305个项目因缺乏配套设施、技术和人才支撑,或产品销售困难等难以为继甚至失败。
有地区产业发展脱离实际,或在投入后监管不当被占用。61县投入19.69亿元实施的348个项目因未对接群众意愿、脱离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实际等效益不佳,有的建成后即闲置;36县对发展产业中形成的23.02亿元经营性资产未及时准确登记入账,存在权属纠纷或被侵占;19县未按约定收回投入企业的2.92亿元资产,被企业无偿占用。
富民兴村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落脚点。但从《报告》披露的情况来看,部分产业项目未能充分起到联农带农的效果。62县将80.49亿元帮扶资金投入企业后,向脱贫群众简单分红,既缺乏稳定性,也不利于激励勤劳致富;15县在分红协议到期后还未制定接续措施;15县未兑现吸纳群众就业承诺,83县拖欠截留农户分红、务工工资、土地流转费等5.69亿元。如甘肃临潭县将1064.35万元产业帮扶资金投入10家企业,按照6%至8%收取使用费,再以4%至5%向群众分红,累计克扣截留33.56万元。
农业农村领域出现“小官大贪”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命根子”。但《报告》也披露了耕地保护中存在资金使用不当、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在资金使用方面,整合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仍由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同时安排,2022年分别为864.98亿元、226亿元。两部门未统一分配方法、资金使用要求等,加大了地方统筹整合使用的难度。
有地区耕地保护制度落实不严格。6省已退耕林地中有 127.62万亩仍被统计为耕地。抽查全国已验收的补充耕地中,有21.36万亩不到3年即变为乔木林地、建设用地等非耕地;4省市部分永久基本农田或高标准农田非农化非粮化18省耕地占补平衡目标未实现,自2019年来违规少补充耕地141.61万亩;已补充的耕地81.11万亩质量不达标。
针对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报告建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要求,完善占补平衡相关政策,尽快出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具体方案,实施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提到,基层“微腐败”和“小官大贪”时有发现,啃食群众获得感。主要发生在县乡等基层单位和农业农村、就业创业等民生领域。
例如,内蒙古兴安盟农垦事业发展中心下辖3家农牧场负责人自2017年至2021年,指使工作人员虚报玉米、大豆种植面积9.03万亩,骗取相关财政补贴1227.97万元,除1080.98万元用于农牧场生产经营外,其余146.99万元形成“小金库”,大部分被用于个人房屋装修等。
19省存在稳岗补贴被截留骗取
审计署重点审计了24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3个地区的促进就业资金后,发现存在稳岗补贴被劳务派遣公司滞留截留和骗取的情况。按规定,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用工企业,可返还其部分已缴失业保险费作为稳岗补贴。
但从披露的数据看,有19省565家劳务派遣公司利用替用工单位代缴失业保险费而取得参保企业的身份,将应发放给劳务派遣人员及用工企业的9.8亿元稳岗补贴申领后滞留截留。此外,13省71家劳务派遣公司还通过伪造劳动合同等方式骗取稳岗补贴4282万元。
部分地区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弄虚作假,违规培训,并套取资金补贴。据统计,22 省多家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搞虚假培训套取骗取专账资金等1.23亿元,套取的手段包括将退休人员、在校生等假学员纳入培训,随意编造上课记录、使用外挂软件刷课,通过编造资料、以其他培训抵顶等假项目。
有地区失业补助被蚕食。国家2020年以来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并简化审批流程,对参保的失业人员只要在停缴社保前有1个月的缴费记录就可申领最长6个月的失业补助。这一惠民政策被不法企业利用,13省235户企业临时招揽社会人员,通过为其缴纳1至3个月社保后再停缴断保的方式,骗取失业补助5233万元。
20个地区虚报教育投入近80亿元
城乡义务教育是重要民生领域。审计署审计了18省及所属40个地区的免费教科书、困难学生补助等7类教育补助经费后,发现有的地方政府保障责任未落实、申领使用不严格。据统计,6省20个地区为完成教育投入只增不减等要求,虚报投入79.89亿元;11省拖欠特岗教师工资、社保等 3.45亿元。9省通过虚报校舍面积等多申领 6.47亿元。
部分地区教育经费未按照规定合规使用,转移腾挪到其他领域。例如,10省未按规定办法分配6.35亿元,如湖北40个地区将农村校舍安全保障补助资金1.3亿元用于151所城市学校校舍维修。16省将25.24亿元挪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发放福利等。
《报告》还披露了学校违规收费、处置资产的情况。例如,6省民办学校低价甚至无偿占用公办学校校舍、引入公办在编教师等,占用优质公办教学资源办学。7省教育部门及45所学校违规收取赞助款10.05亿元;4省308所学校违规收取补课费、强制学生购买电脑等9131.2万元。
针对审计中的存在问题,《报告》建议加强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督促地方和部门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坚决纠正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行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