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分神剧《黑镜》回归,却连及格都算不上?
如果你看完本月播出的第六季《黑镜》,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比以往任何一季都更不“黑镜”。
官方论调仿佛也心虚地表明了这一点,在剧情简介中称“《黑镜》第六季是迄今为止最不可预测、最难以分类、最出人意料的一季。每一集都是对这部剧集的自我重塑。”堆砌了许多“最”字,却说不清到底好在哪,这些宏大的形容词反而难掩此季的空洞。看得出来,导演和编剧在这一季中寻求突破,但无论从口碑还是品质来看,这都是场失败的转型。目前豆瓣评分7.2,尚属公允。
“黑镜”系列,曾经一度是我们的社交谈资,一群人坐在一起,我说那个首相影射卡梅伦,你说打分系统还让不让人活。除了每集都有话题度,有时,它也会激起我们的思考,比如爱人离世,一个无比像他的机器人到底能否给你慰藉,那是幸福还是恐怖?《黑镜》就时常这样对观众发问,随着科技跃升, 你真的会更幸福吗?不,人性并不会随着任何文明的进步而变得更善,科技也许还会放大人性中的缺陷。每当我打开电视,熟悉的片头又呲呲呲作响,显示圆形的“加载中”图标,《黑镜》好像在跟你说:“欢迎来到反乌托邦世界。”
可惜,第六季的世界令人失望。前两个故事,Netflix毫不客气地拿自己开涮,但自嘲,并不能让人对剧集的质量网开一面,反倒在一开头就显出不自信:我已经嘲笑自己了,你就别嘲笑我了。
第一集,套娃式真人秀节目,演绎普通人的糟糕生活,够普通够糟糕,成为了流量密码,在量子大脑构筑的多重宇宙下,不同的化身都在演绎Joan的悲惨生活,一如今日流媒体平台版《楚门的世界》,在故作戏剧性的情节推动下,Joan一榔头敲碎了量子大脑,完成了当年楚门爬出摄影棚的自救仪式。
第二集,毫无科技元素,一出复古犯罪悬疑纪录片,疑似影射了Netflix拍摄真实犯罪案件《怪物:杰夫瑞·达莫的故事》,却被批评往受害者家属身上撒盐,但这一集的节奏和结尾处理得不错。第四集,本季最敷衍的一个故事,有关闪光灯如何“杀人”的陈词滥调。第五集,搭配了种族歧视议题的末日奇幻片,实在莫名其妙。
第三集的故事相对有黑镜味道,在太空长期执行任务的两名宇航员,通过科技让意念转移到地球上的机器人肉身,他们得以每天陪伴家人,过一种看似正常的生活。直到发生变故,最终因人逃不过嫉妒的折磨,一切都被毁灭了。在舒缓的爵士乐中,两个失魂落魄的男人迎来了对峙,也迎来了在太空游荡的孤独命运。
总体而言,第六季没有鲜明的主题,反而堆满了各种元素——悬疑、奇幻、惊险、复古、历史……相较于第五季至少还延续着科技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一主题,第六季根本离经叛道,好几集连丝毫科技元素都不见,你真的怀疑自己是在看《黑镜》吗?这种抛弃原有设定的做法,很让人疑惑。并不是说,《黑镜》非得由未来科技加持,我更认同它的本质是一部黑色讽刺剧。或许,编导在第五季的后继乏力后,也想回归最初英国制作团队拍摄《黑镜》时的手法,于是这一季英美的场景穿插出现,连英式沉缓、美式浮夸的风格都交替进行。但结果,却是杂糅而失焦。
如果这是编导扭转第五季颓势的尝试,显然并没有成功。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第五季口碑急转直下之前,《黑镜》到底意味着什么?前两季属于英剧,着重展现人性的弱点和现实的荒诞。首集剧情里,当全国民众都在社交网络的助推下围观首相笑话时,人质已经被放出,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这一幕就极具《黑镜》特色,我们说不定会在屏幕前嘲笑庸众:人就是死性不改。殊不知,关掉电视,那块“黑镜”里倒映出来的,就是握着遥控器的你。而这时,你会不会心里咯噔一下:如果主角换成我,我也不会比他做得更好。这就是《黑镜》高明的地方,它解构当下世界或构建未来世界,并引起人反思。第三季、第四季开始成为美剧,未来科技被呈现得更精妙,亦不乏许多余味隽永的故事,兼顾个人情感和公共议题,仍是有口皆碑。
《黑镜》揭露了人性的弱点,让你哂笑之余,便心惊,我们也可能像主角一样滑向深渊。除了这层反思意义,《黑镜》还有一层深意,是它一直在叩问:未来科技时代,我们又如何过好这一生?这本质就是古希腊哲学之问了——人该如何度过幸福的一生?只不过换了一个新兴的场景。正是因为《黑镜》系列的每个故事都透出了一点哲学意味,不局限于硬科幻,才让我这样本非科幻作品的受众,也一直追看这个系列。
最近看到科幻小说家特德·姜(Ted Chiang)作客“与FT共进午餐”,他谈到自己很惊讶会收获那么多读者,而且很多读者平常并不读科幻小说,毕竟出版社曾说他的作品永远不会触及主流读者。我就是这类几乎不看科幻的读者,但很喜欢特德·姜的短篇小说,因为他往往借科幻在讨论人的自由意志能否留存、语言怎么塑造我们的思想等等这类哲学话题。当他的短篇《你一生的故事》被好莱坞改编为《降临》时,特德·姜也得以变得更主流。
《黑镜》的风格和路线,与特德·姜的作品有相似之处,同样是科幻和哲学相互融合的迷人设定,前者从第三季由Netflix制作后,影响力大幅拉升,成为了全球现象级剧集。但不同的是,特德·姜仍保持着稀少且高质量的创作,而《黑镜》最初的打造者查理·布鲁克(Charlie Brooker)尽管仍然位列第六季的编剧名单之中,其作品质量却离早期相去甚远。
像我们这样的观众,因前四季《黑镜》的口碑继续追看新片,在第五季的平平无奇后,还不死心,又迎来了第六季莫名其妙的剧情,实在是最后一丝耐心也会被消耗完。就算比较2014年的《黑镜:圣诞特别篇》和2018年的《黑镜:潘达斯奈基》,也很容易看出前者仍在好好讲一个故事,后者却形式大于内容,让观众首度可以选择剧情的发展,然而这样打游戏般的体验并不让人买单。《黑镜》系列从那时开始,已经偏离了过往的轨道,却没有出奇制胜。其实任何创作,懂得结束,比起狗尾续貂,要高明得多。
不过,《黑镜》最让人可惜的还不在于此,而是它放弃了自我超越。在一切都被生成式AI等科技迅速重构的当下,我们本寄望于《黑镜》能够对这一刻的社会、人性有别出心裁的洞察,就像它曾经做到的那样。然而,我们没有等来一出浸润着想象与思考的深邃戏剧,却迎来一部企图以表面功夫博取噱头的流媒体剧集。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