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余承东开始蹭比亚迪了,中国公司到底有多可怕?

余承东开始蹭比亚迪了,中国公司到底有多可怕?

科技

来源:制造界

作者:谭小米

图片/图虫创意


1/余承东开始蹭比亚迪了,王传福笑的很妩媚。

中国制造业,有这样一对好基友,一个在台上喷,另一个在台下笑。他喷的是那么惊心动魄!他笑得是那么妩媚动人!他俩人相差3岁,俨然一对好“基友”,王传福66年出生,余承东是69年。
台上余承东说,智能汽车时代,能活下来的车企是少数。只有和华为合作,才能成为幸存者,但是比亚迪能活下来。台下,王传福笑了,笑得很妩媚!王总心想,这次终于轮到华为蹭比亚迪了。
“蹭”绝对是一门大艺术,202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王传福爆出华为手机大部分是比亚迪造的,华为90%的金属框也是比亚迪造的。这一年王传福和比亚迪冲上了热搜。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查理·芒格曾向巴菲特这样推荐王传福:“他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既是出色的发明家,又是优秀的企业家。”王传福一下子蹭了四个世界级人物,投资家、科学家、企业家,比亚迪不想做成世界级公司都难!
余承东和王传福,一个曾把手机做成全球第一,一个把新能源汽车做成了全球第一。当下,王传福把比亚迪做的顺风顺水,去年营收入4240.61亿元,净利166.22亿。而华为的汽车BU还在巨亏。都说高层次人群,都相互成就,中国企业比亚迪和华为已到达了这种境界。
其实,早年比亚迪汽车和华为就有合作,比亚迪汉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5G技术的量产车型,并采用了华为基于鸿蒙系统的HiCar技术。2020年7月,比亚迪汉上市,发布当天,余承东和王传福同框“带货”。

余承东说,“卷”才刚刚开始。王传福说,只有“卷”,才有意义。
智能手机已不在风口上了,在风口上的,正是智能电动汽车。当下,几乎所有尖端技术在涌向汽车制造,最火的当属“无人驾驶”技术,整个行业正为这项智能技术火拼的时候,今年4月,王传福突然对“无人驾驶一顿炮轰。他说:“那些(无人驾驶)虚头巴脑的东西,都是忽悠,都是扯淡!忽悠多少年了,有几个成了吗?
对于无人驾驶,王传福的言论仿佛气愤又无情,引发媒体热议,王传福再次刷屏。有人说他对无人驾驶失望了,也有人说王传福飘了。
百度无人驾驶车项目于2013年起步,其“百度汽车大脑”被传的神乎其神。大家是否知道?比亚迪一直百度无人驾驶的背后支持者。
早在2015年比亚迪与百度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技术。2017年,比亚迪和百度在长沙建设了一个“自动驾驶示范区”。2018年,比亚迪和百度在长沙合作推出了全球首个城市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2019年,比亚迪和百度合作开发了“云代驾”服务。2021年,比亚迪和百度宣布合作开发“智慧高速”解决方案。
以上与百度的种种合作,应该没有创造大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在王传福看来就是虚头巴脑、就是扯淡和忽悠。王总发怒之后,余承东这样解释,他说王传福是想让我们这个行业进步,故意那么说的。兄弟二人一唱一和,又创造了一波流量。
很多网友都说智能是比亚迪的短板,希望比亚迪在车机系统方面进一步进化,比亚迪应该和华为深度合作。现在它来了,比亚迪选择和华为合作造车,比亚迪的高端品牌腾势,将搭载华为的HarmonyOS车机系统。2017年,华为Harmony OS操作系统的1.0版本研发完成,到今年7月份将推出Harmony OS 4.0、
HarmonyOS车机系统绝对是目前车机系统的天花板,易用性流畅度,都是行业顶级的存在。有好东西,王传福还是积极接受的。
2/铁腕颠覆西方“商业规则”,华为凭什么?

6月13日,问界正式纳入华为旗下。目标有二,一是成为类似博世一样的行业巨头。二是把问界打造成类似奔驰、宝马一样的知名汽车品牌。
在汽车领域,博世发明了相当多的尖端和前瞻性技术,并推动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博世只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不造车,甘当幕后英雄上百年。
做博世,就不能造车。造车,就不能做博世。必须二选一,这是西方汽车工业的一条铁律和商业规则。而华为汽车BU业务坚持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不变,即做博世又造车。华为要铁腕废掉这条铁律,颠覆西方这个“商业规则”,凭什么?
大家还记得任正非的“北坡理论”吗?通往珠穆朗玛峰的路有两条,一条位于中国西藏的北坡,另一条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诺尔盖代表英国登顶成功,他们走的是南坡。而相比南坡,北坡的难度增加了不止一倍,地势陡峭,经常发生山崩,还有12级的大风,英国人曾尝试了二三十年夜没有成功,北坡也被称之为“死亡之路”。华为的成功,任正非称华为是从北坡爬上去的。
在任正非眼里,规则都是人制定的,华为有华为人自己制定的商业规则和商业模式,不走别人走过的路。还记得30年前华为“铁三角”吗?他们是如何击退西方电信巨头思科‘爱立信’的?
今天及未来的智能技术革命,华为早有推动万物互联的决心,对与车联网和智能汽车,华为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了,万人研发团队在做。
华为汽车BU业务中,为什么Hi模式很难做,大多车企不选择华为汽车智能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原因是华为不是做汽车的。
他们更信任博世这个汽车老朋友。两年下来,智选车模式下的问界汽车卖了超10万辆,余承东说,当下并不过于追求问界的销量了,而是追求问界极致智能和极致体验,超过世界上任何一款车,获取车企信任。
看来,华为只有先把车造好,赢得汽车制造商的青睐,然后他们才肯接受华为的智能方案。
任正非说过,华为把5G做的最好,也把微波做的最好。世界上做5G的有几家,做微波的有几家,但能把5G和微波同时做在一起的只有华为一家,5G和微波结合在一起,不需要光纤回传。这样成本就大大降下来了,性能还提高无数倍。
在智能汽车时代,华为把汽车智能系统做的最好,再把车做的最好,就是复制华为电信业务的成功。日系汽车崛起靠省油、德系汽车崛起靠技艺、美系汽车崛起靠豪华,那么未来中系汽车崛起靠什么?靠智能,智能靠华为。而华为的智能技术不仅自己造车用,还要赋能全球车系。这就是华为颠覆西方汽车“商业规则”的初衷和底气。
王传福说,电动化是汽车的上半场,下半场开始拼智能化了。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华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谁?胜负几何?
3、博世是华为最强竞争对手,其次是谷歌、高通

在智能汽车领域,华为和博世都是备受瞩目的企业。虽然两家公司都在谋求成为智能汽车技术的领导者,但它们各自的重点和策略有所不同。
博世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他们致力于研究创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智能汽车中。博世聚焦于感知系统和控制单元这两个核心领域,利用超声波测距器、激光雷达以及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高精度识别。博世更加注重单一产品或技术创新并推广到市场上去。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博世已经成功地将其应用到了多款主流品牌汽车中,并取得了良好反响。同时,在软件开发方面也是博世强项之一。
在智能汽车领域,华为注重的是整个生态系统。华为相信,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稳定、安全的生态系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在智能汽车时代,华为坚持“软硬芯云”协同的大技术,来赋能汽车汽车的发展,所以华为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技术。
因此,华为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交通场景及人群需求量身定制的全栈解决方案,并通过与其他行业巨头合作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其次,在硬件方面,华为专注于5G通信技术、芯片及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这些技术将赋予汽车更多新功能与应用场景,并促进整个行业产业链升级。
余承东介绍,智能驾驶难度远远高于智能座舱,因为智能驾驶涉及到很多人工智能的东西,所以这方面华为做了巨大投入。华为在汽车领域每年直接的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不包括间接研发投入,其中,70%~80%投入智能驾驶领域,另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控也是华为重点投向的领域。
总体来说,博世和华为两家企业对于智能汽车领域的定位和策略有所不同,但都在积极探索未来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并力图成为行业内的领导者。
谷歌、高通也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两个强大对手。
谷歌Waymo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量产级别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并且在激光雷达和AI芯片等核心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位置。谷歌利用 Lidar 传感器实现全方位感知,并推出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在谷歌旗下的无人车项目 Waymo 中,采用了 Lidar 技术(激光雷达),这使得它在对周围环境进行 360 度全方位感知时更加强大。与此同时,Waymo 还开发出了一套名为“Chauffeur”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并且该公司还与各种汽车生产商合作推广无人车相关技术。
高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也有着不俗的表现。首先,高通已经推出了专为汽车行业打造的芯片平台——Snapdragon Automotive。这个平台由高通旗下的Adreno、Hexagon、Kryo等核心技术组成,可以提供强大而稳定的计算性能和图像处理能力。
除此之外,高通还与世界各地的汽车厂商合作开发无线连接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实现更快速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并进行更精准地决策。
此外,高通还在与英特尔等企业竞争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去年12月份,高通宣布将以36亿美元收购NXP Semiconductors N.V.(荷兰恩荷芬半导体),通过增加NXP的产品线,进一步巩固高通在汽车行业中的地位。
总体来看,高通在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领域有着强大而全面的布局。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推广,相信高通会继续发挥其优势,在这个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特斯拉虽然是当之无愧的智能汽车领域翘楚,拥有强大的自动驾驶技术,但特斯拉的目标是2000万汽车的产销量。马斯克很开放,在智能技术上有可能还会与华为合作,比如马斯克已接受了中国的激光雷达技术。
3/中国公司到底有多可怕?

余承东在一次汽车论坛上表示:“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去十几年,在智能手机时代,欧洲、北美和日本的所有的手机厂商都被‘卷’没了,虽然在功能机时代他们是领导者。”
何止是智能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国外品牌几乎被中国企业干的全军覆没。
不仅是消费品牌,就连基础材料行业,中国企业一旦掌握技术,就会把国外企业赶回老家,比如说造纸这个行业,30年前,我国不会造铜版纸、高档包装纸,一旦会造,连全球最大的造纸巨头国际纸业都败回了美国。
我国虽然不擅长0--1的突破,但我国擅长在1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创新,就像变魔法一样,迅速膨胀。
看看今天的光伏太阳能产业,仅仅10年时间,我国就占据了全球85%的份额,令欧美企业进退两难,只有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还有互联网企业,QQ、淘宝、支付宝哪个不是抄袭大王?
为了造车,王传福亲手拆解50辆二手车,凭借自家的刀片电池,一举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
《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8日报道,中国汽车曾两度震撼全球,一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首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二是今年4月上海汽车展,他们看到上海大街上不计其数的绿色品牌汽车,体验到了中国电动汽车的智慧。文中还提到,燃油汽车像制造公司,电动汽车像科技公司。中资汽车上有2-3个显示屏,其中一个适合坐在后座上可以看电影,甚至还有唱卡拉OK的麦克风,不过这一点很快被特斯拉学去了。
本来智能汽车特斯拉是先驱,余承东却在发布会上也不客气地表示:“目前上海车展上有些车厂开始发布新车,一看界面是抄我们鸿蒙座舱的,但是他们只能抄到表面,抄不到精髓…… 现在终于轮到国外抄中国了。
6月16日,问界M5全国首批交付。余承东称,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版,超越了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超越国内外所有同行。
中国公司从抄袭者到被抄袭,不仅是小小成就感,很有可能做到全球第一。这就是中国公司的可怕之处,令国外同行很警惕。
智选车模式下,目前华为已有赛力斯、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北汽集团四家合作伙伴。其中,AITO问界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首个尝试,由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交付超10万辆新车。
接下了,华为与不同的车厂联合造车,打造统一的问界品牌。余承东一边造车与车企进行竞争,一边忽悠车企使用华为智能方案。大家都知道余承东吹起牛来,语不惊人死不休,偏偏有人喜欢余总吹牛。据说大众汽车集团已与华为进行了三轮谈判,普遍认为大众很有可能与华为合作。

联系我们:txm176(值班微信)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8660411611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 “20元一次,排队交易”,大妈小树林提供性服务:欲望泛滥到底有多可怕?“20元一次,排队交易”,大妈小树林提供性服务:欲望泛滥到底有多可怕?日本核污水,到底多可怕?吃口奶油蛋糕就要被灌油催吐,疯批家长有多可怕?比亚迪与AI和元宇宙公司MeetKai达成合作,在美洲推出“BYD World比亚迪元宇宙”线上虚拟展厅余承东:除了华为和比亚迪,其他人活下来很难网聊10分钟被骗430万,AI诈骗有多可怕?广西37岁孕妇纵欲成瘾,送医院抢救:不节制的人生,有多可怕?射击运动员变成的悍匪有多可怕?持枪单挑一个排!5牺牲6重伤!前橄榄球状元起诉养父母,“收养”只为利益?!用孩子赚钱的父母有多可怕?日本核污水,到底多可怕?有必要囤盐吗?日本核污水到底多可怕?海鲜还能吃吗?专家最新回应→“高控制”家长有多可怕?不想毁了亲子关系,千万别做这些事比亚迪高管慷慨霸气分享:比亚迪为什么会赢?下一站比亚迪如何进化?一。明月初升离大海,求下联。建议取消五一長假全网怒斥的“四菜一汤”事件:指责型父母,到底有多可怕?“结婚第1年,老公却变成陌生人”:依赖无能,有多可怕?为了你走遍草原 第十二章“女不避父”有多可怕?16岁少女直言:爸爸我恨你……从小读福尔摩斯的孩子,有多可怕?屡屡引发股市震荡,AI生成谣言有多可怕?余承东:我不喜欢吹牛打广告,喜欢做产品;特斯拉100GB数据泄露,涉及员工隐私;马斯克回应嘲笑比亚迪 |雷峰早报日本核污染水已进入大海,有多可怕?日本核废水排海倒计时,核辐射有多可怕?17级台风杜苏芮有多可怕?坚持30年不抱怨的人,后来抑郁了:压抑负能量有多可怕?余承东:除了华为和比亚迪,其他车企存活难/5月人均工作48.6小时/iOS 17新增「护眼」功能|未来周报竟然是个大外宣1亿中国人或面临重新就业,老龄化有多可怕?新冠病毒新变异株EG.5到了,它有多可怕?车辆盲区有多可怕?75个孩子司机一个也没看到!逆向思维多可怕?看不明白的阿布神庙北京家长圈疯传,通州人大附16岁男孩杀人事件最新进展:人性的恶,能有多可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