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这里,再传经济强音!
2007年,美国出现了一本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它讲述了一个美国家庭,努力不用中国产品的试验,并以这一家人所遭遇的一连串麻烦结论:
即使普通的美国家庭,也已经很难,或者说离不开中国制造。
也是在这一年,很多中国企业家,乃至普通中国人手里多了一本书,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著作《世界是平的》。它以“世界正在被抹平”,描绘了正在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且把中国作为了推动这一进程的重点去展现与分析。
还是在这一年,诞生于欧洲瑞士小镇,已经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性对话与交流平台的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永久“落户”中国,并在大连成功举办了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所有这些,以及一年后创纪录的北京奥运,其背后都是已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经济正加速融入全球经济,而世界也正更加拥抱中国,由西方世界推动的全球化浪潮正进入崭新的时代:一个中国人正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东西方加速双向奔赴的全球化新时代。
但16年时间过去,曾经浩荡的全球化浪潮却出现逆流,打起了回头浪,东西方的双向奔赴也有了变向。已经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的中国,甚至被制造出“脱钩断链”的疑云,也时不时就面临现实的考验,世界经济因此多了阴云。
“贸易脱钩”还会继续加剧,全球化还会继续回头大浪吗?刚刚在天津闭幕,因为疫情线下暂停,如今再重启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就此给出了答案。这是中国的答案,也是世界的呼声。
时隔四年,盛会重启。
6月27至29日,夏季达沃斯论坛以“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为主题,在中国天津再次成功举办。
李强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在致辞中掷地有声:
“我们愿与各国企业家一道,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市场经济,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更加普惠、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未来。”
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各界代表共襄盛会,分享和表达着对中国与全球经济的研判与期盼。
焦点下的中国与全球经济,也因此强音再起。其中的最强音就是:
即便全球化遭遇逆流并挑战不小,“脱钩断链”也不会成为现实。中国不会“脱”,世界也不会与中国“脱”。中国与世界只会更紧密连接与交融,不会渐行渐远,而全球企业家则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以企业家精神与创新,为全球经济回归坦途贡献智慧与力量。
由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倡议创建的达沃斯论坛,1971年缘起之时还叫“欧洲管理论坛”,但从一开始,它就是世界格局与眼光,并且早在1979年,它就向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出了参会邀请,中国也派出了官员代表参与会议。
此后至今,达沃斯与中国持续双向奔赴,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改革开放的中国也在相当程度上让它在世界舞台站得更高并更具份量。
2006年达沃斯论坛在北京设立了区域代表处,然后从全球多个国家中,最终选择中国创设了以“新领军者”为主题词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并于北京奥运举办前夕,中国全球影响站上新高度的2007年,在中国大连举办了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这也是它首次在达沃斯之外举行的全球性会议。当时,时任总理温家宝亲自出席了首届夏季达沃斯的开幕式,并在致辞中强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从这一年起,夏季达沃斯论坛永久“落户”中国,并轮流在大连和天津举办。
全球化的视野与定位,在全球的巨大影响,与中国的深度合作,让达沃斯成为全球化进程与演变的一个缩影,也影响全球化进程与演变,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互动连接。
从一开始就是论坛重要主角的企业家们,就更是以自身的洞见观瞻与亲身实践,生动反映出并影响着全球化的格局和趋势。包括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也直接以“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为主题,并被李强总理点赞评价为: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007年就出席了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16年之后依然出席着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他在论坛上持续分享的全球化思考以及TCL的全球化实践,就是一个生动案例。
李东生是产业经济全球化领域最有发言权的中国企业家之一。
TCL早在1997年,依靠TCL王牌彩电跻身中国消费电子头部阵营的李东生就把目光看向国际市场;早在1999年TCL就迈出了海外本土化的第一步——在越南建设彩电生产基地。
中国加入WTO后,李东生的海外步伐更加坚定。
期间,他一方面反复强调:TCL要往外走,才有可能在未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建立优势;一方面相继完成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等开创中国企业纪录的海外并购。
更早冲向国际市场,让李东生更早体会到国际化的挑战,甚至一度陷入巨大困难,比如对汤姆逊的收购就因彩电业务从显像管(CRT)转向液晶显示面板(LCD),以及走到西方本土之后的文化与管理差异,让原本盈利能力领先的TCL连续两年亏损。
但这些经历,也让李东生对全球化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与认知,更坚定的决心与有效的策略,到2007年出席首届达沃斯论坛之时,他已带领TCL重回盈利通道。
更重要的是,在那时,他就把TCL的国际化升级到了全球化。他当时就非常明确,“企业的国际化与全球化经营,是两种不同的经营理念。”
并且进一步总结和解释——
“国际化经营是以自身企业为中心,全球化经营则是以全球市场为中心;国际化更多是将产品卖出去,全球化是要建立一个全球的经营网络和全球经营业务的能力。”
在当时普遍将国际化与全球化混为一谈,甚至把向海外卖点产品就当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背景下,李东生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思维,这为之后TCL的全球化布局奠定了基础。
此后至今,次次都被邀请的李东生,只要行程安排得过来,都坚持出席着达沃斯论坛,并就全球化议题,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分享着自己的思考与研判。
比如,强调中国制造业要走科技创新与品牌创造之路,要以科技创新与品牌创造推动全球化;强调中国企业要以本土化推进全球化,而在本土化经营中,尤其要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
2012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李东生甚至在“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分论坛中,自揭当年并购的不足,说当时更多考虑了并购所能产生的业务和经济价值,而忽略了从在当地的社会责任等角度去评估,因而也导致了收购后的一些问题。
面对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家熊熊燃烧的海外雄心,李东生理性地提醒大家,要更加熟悉各国国情与文化,更有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意识,要以双赢心态,造福所在地的理念去全球化。
他的这些理念在当时都可谓相当超前,但后来大都被事实验证。
实践表明,越能在海外本土化并承担好社会责任的企业,越能化解贸易乃至地缘冲突等全球化波动与风险,而越是只把产品卖出去的企业,便越难应对这些波动与风险。
TCL本身,就是他这些理念的充分体现。李东生2007年出席夏季达沃斯时,TCL整个集团的营收才不到400亿人民币,而到2022年, TCL仅仅是海外营收就已超过1100亿。
最近这几年,美国贸易战,疫情、地缘冲突,全球化逆流,但TCL依然能在全球经济海洋破浪前行创新高,也是靠了李东生对全球化的前瞻布局。
目前,TCL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布局制造基地,包括波兰、墨西哥、巴西、印度、越南等国,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布局,进而能在全球范围更优化配置并掌握主动。
与此同时,TCL通过不断转型升级,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化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布局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产业。
在全球化领域的如此成就,以及大家对全球化未来的迷思,自然也让再次出现在夏季达沃斯的李东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大家都想听一听——
他是否依然对全球化,尤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那么坚定,那么信心饱满,如果是,他又凭什么可以无惧逆流去相信,去实施?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不只关系着中国,也关系着世界。
以备受关注的制造业,以及围绕于此的全球产业链为例。中国制造已占全球30%的比重,是14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许多产品都在全球占据着主导地位,或者说被世界需要。
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体系与产能,如果不能继续在全球化模式下演进,甚至“贸易脱钩”,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世界经济也难承受,最终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但显而易见的,全球化逆流的阴云依然悬空,并对中国制造业的传统出口模式形成巨大挑战,越来越多企业也都在被迫产业链重构,而且这既有大国博弈的使然,也同样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比如,一些制造业订单转向更低成本,在贸易冲突之前就已经事实。
老路走不通,但又必须走出去?僵局如何突破,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本届达沃斯论坛的焦点。
作为这一议题,备受关注与期待的分享嘉宾,本次达沃斯论坛上的李东生,不但依然对全球化抱以坚定信心,而且发出了可以说他自参与达沃斯论坛以来关于全球化的最强音:
既鼓舞信心,也提出了更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他毫无保留的结合TCL的实践,分享了自己对中国企业破局全球化逆流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中国企业用探索全球化新路径,追求更高层次全球化的新思维与新目标,并且呼吁:
企业家要更主动作为,破局全球化逆流。
2007年就在达沃斯强调国际化与全球化之别,此后一直建议中国企业要以本土化推进全球化的他,也对如何追求更高层次全球化给出了自己的新路径,其核心要义是:
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
他说:“在当前形势下,全球化即本土化。TCL全球化发展实践表明,只有推动本土化,赋能当地产业链,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才能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价值链共赢。中国制造要将全球化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能力。”
在李东生看来,即便没有贸易冲突,中国制造业也应该去走这一步了。
中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体系能力与科技创新力,具备了在海外实施本土化经营的基础,而世界市场也有这个需要,世界各国人民也有这个需要。
尤其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着发展自身经济的需求。如果能 “在他国,为他国”,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一定能受所在国政府、产业链、民众的欢迎。
“将全球化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能力。”“更高层次的全球化就是企业的全球本土化经营——通过赋能当地市场,分享全球价值链,实现共赢。”
事实上,达沃斯论坛之前,李东生就已经在反复强调着这一方向与转向。
2020至2022的全国两会,他连续三年就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建议的核心是这一方向与转向,今年4月的中国绿公司论坛上,他特别强调的还是这一方向与转向。
他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但以WTO为核心的全球贸易方式会有重大改变,国际冲突与大国博弈加剧,我们要——
加快企业全球布局,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
TCL的实践也证明,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实现海外本土化经营,不但有助企业更好的应对贸易和地缘冲突等风险,而且也同样有利于拉动中国产品出口。
典型如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后,在美国拥有多项领先业务的TCL,不但没有因此遭受市场减损,相反还继续依靠诸如墨西哥基地,将美国业务推向了新高。
“在地生产带动设计、销售和服务的经营模式,不仅能够(让企业)规避关税等贸易壁垒的影响,还能带动国内核心部件、材料、装备出口,两者形成相互促进关系……TCL每在国外销售100美元,就能拉动国内60美元产品出口。”李东生接受论坛媒体采访时说。
也正是有了TCL的成功实践,李东生才对全球化依然信心坚定,并且与本届达沃斯论坛主题高度共鸣:企业家精神,就是世界经济的驱动力。
李东生说,“企业的全球经营正在成为连接全球的主要途径,其全球化进程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也是从此出发,他坚定地认为,企业家精神是破局逆全球化、重塑全球经济、实现合作共赢的关键,并且呼吁:“在‘不确定性’已成常态的今天,企业家更要有‘敢为’的精神,具备全局观与创造力,探索全球化新路径。”
在他看来,只要企业家行动起来,只要中国企业家与世界企业家继续双向奔赴,逆流终将被改变,全球化进程也将依然浩荡前行并推动世界经济重启增长。
李强总理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同样肯定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在未来更长时间里,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强大动能。”
李东生的全球化立场与分享,也可以说是总理致辞下的一个注解:中国企业家已经、正在,并且更将为全球化,为世界经济贡献智慧与力量。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陈斯文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