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警射杀少年引发骚乱,少年祖母表示“不希望警察受到伤害”
法国又骚乱好几天了。此前缘于抗议政府征收燃油税的黄马甲运动持续数年,每逢周末大闹街头,这下又开始了。
这次跟美帝差不多,导火索是警察射杀了一名驾车逃跑的17岁北非裔少年。38岁的开枪警员已经因为涉嫌故意杀人被捕,但随后各大城市爆发骚乱,火光冲天。
老编去巴黎的第一天,坐地铁时不会买票,两个中国女生好心示范操作,并特别提示,在巴黎要小心黑人和“阿六”,也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当天下午在街上闲逛时走到一个较为僻静的地方,看到人行道上一堆黑人青少年围着说笑,心里发毛,赶快扭头往回走了。
后来去看圣心大教堂,教堂前有很多的黑人,手里拿着红绳子,不知情的游客如果让他们系到了手上,就会被要钱。埃菲尔铁塔下也是站满了黑人小贩兜售旅游纪念品。这是两处黑人密度非常高,印象很深的地方。
(网图)
阿拉伯人第一次没怎么接触,但是五年之后再去的时候,埃菲尔铁塔周边出现了非常多的骗人地摊,大概是猜硬币在哪个杯子下面之类,摆摊的人和围着下注的“托儿”应该都是这些人。
再就是我们在共和国广场边住的台湾旅馆,第一次去时只有老板母子二人,第二次就请了一个应该是北非的白人男子值夜班。生育率低的欧洲宗主国引入前殖民地非洲国家的劳动力是很自然的选择,语言无障碍,愿意从事低收入行业。
这些外来人口整体教育程度低,社会地位低,孩子生得多,生活又需要硬通货,怎么办呢?当小贩卖纪念品还算是守法的,系红绳、猜硬币、假扮聋哑人签名募捐则已经放下礼义廉耻了,再把心一横,盗窃抢劫也没有多大的心理包袱。
从事非法活动的几率越高,遭遇警察的几率也就越高,试图逃跑和反抗的几率也就越高,被警察造成伤亡的几率也就越高。在高生育率的支撑下,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一有事就把个体层面上升到群体层面,说这是针对我们这个肤色/民族/宗教/人种,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和政治对我们的结构性系统性压迫,很容易唤起情感共振,形成打砸抢烧的合意。
总的来说,引入与本土主流族群不一致的外来族群是危险的。这次骚乱暴露出的是“当地族群与少数族群的矛盾”,这是中央电视台采访专家说的。
但是骚乱几天之后,被枪杀少年的外祖母露面了,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她没有嚎哭,没有控诉,没有煽动,而是呼吁停止暴乱。尽管报道显示,死去的外孙是独子,由她的女儿独力抚养长大。
不知道老人多大年龄,什么文化程度,哪一年来的法国,但她说的话和总统马克龙一样,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对司法部门保持信心,实际上美国总统也是多次这样表态。她不希望警察因此受到伤害,她对警察没有怨恨。她把责任方严格限定在开枪的警察个人身上,不扩大到警察行业,不扩大到法律体系,不扩大到国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这是一个社会的成功之处,外来成员加入后,即使遭遇不幸,依然自觉维护这个社会的运行,而不是强调特质,凸显差异,借题发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样的,死者家属呼吁族群保持克制放弃暴力,在美国也不止一次发生,近年来引发振荡最强烈的弗洛伊德案就是如此。
这里不是夸法国好,也不是夸美国好,只是说警察执法总会伴随着意外事件,健康的社会应该对此有健康的认识。这个认识要来自社会大众,甚至来自死者家属,社会机体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