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表达关心的第一步:先把你骂一顿
不要让孩子每一次袒露伤口、期待安慰,都换来一顿冷嘲热讽、斥责打击,不要让孩子每一次求助都无功而返。我们要语言平和,行为温暖,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里,而非让他们避而远之,不再沟通。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前几天,微博上有一个话题#不愿和父母沟通的原因#,引发了广泛议论。
有人说了自家妈:
我:“妈,我好累。”
我妈:“哪那么容易累,我们以前连饭都吃不上,你也太娇气了。”
有人说:“当你给父母讲一个笑话,但他们把它变成了价值观教育课。”
不愿意和父母分享的理由,也许有很多:你说东,他们说西;你聊天,他们说教;缺乏共情,鸡同鸭讲,慢慢就成了闭口不言的理由。
有些时候,让我们不敢分享的理由,是害怕被火上浇油。
就像作家荞麦chen子在微博分享自己生病后妈妈知道后的第一反应:
“今天跟妈妈视频,我本来不想告诉她,但她看我不太对劲就猜到我阳了。于是她第一句话就说‘让你到处瞎跑’······首先我根本没有瞎跑。”
于是她感慨:“中国父母真的绝了,表达关心的第一步就是先把你骂一顿。”
心理咨询师刘小波说:“对很多孩子来说,一个人痛苦,但如果把痛苦告诉父母,常会得到双倍痛苦。”
如果孩子伤口隐隐作痛,告诉父母之后,父母“哗啦”撒了一把盐,顿时疼痛加倍,孩子叫苦不迭,从此趋利避害,学会闭嘴,不再与父母分享,也就避免了父母的火上浇油。
父母总是爱孩子,可是爱孩子的方式总是多样。多少父母表达关心的方式,总是以责骂的形式。
五一假期回老家,跟上小学的侄子聊天,他说在学校,被几个同学围着打,我关心地询问着为什么,你应该怎么做。
我哥在一旁,听到自家儿子在学校遭遇,一副恨铁不成钢地责骂:“那么多人,就打你自己,活该。”
侄子面露难堪,转身背对着爸爸,不再说什么。
可是孩子的失望,伤心,那么明显。大概,这些事,他从来没有跟父母说过,如今给我说起,被父母听见,竟然是一顿训斥,在旧伤上再添新伤。大概,以后遇事也不会跟父母分享。
当孩子出现问题,我们关心则乱,习惯简单粗暴训斥责骂一顿,只会显得父母头脑简单,暴露的是无知、傲慢,以及无能和懒惰。
一番操作,于教育无关,于亲子和谐无用,于解决问题也没有任何帮助。
不过是暂时发泄了情绪,变相耍了父母的威风。
当孩子惹是生非,我们责备他们时,是在责备什么?不过是嫌弃他们给我们惹麻烦。
就像电视剧《你好检察官》中,李铭起在学校霸凌同学被对方起诉,父亲张口会怪他:“一天到晚给我惹麻烦,浪费老子时间。”
“老子忙前忙后地赚钱,你给老子就知道捅娄子。”
这位父亲一边责骂着儿子,一边尽心尽力花钱找律师,帮儿子解决问题。
让人爱恨交加。
一边是伤害之实,一边是真心帮助。嫌弃是真的嫌弃,关心应该也是真的关心。
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到底该是爱还是恨?
父母心底对孩子是爱,但是表面的嫌弃更明显吧。因为不乐意解决问题,所以怪罪孩子总惹麻烦。
毕竟,我们都喜欢乖巧懂事,坚强优秀的孩子,不喜欢那些惹是生非,脆弱懦弱的孩子。
可是理智而言,孩子的问题,不都是父母要处理的事吗?在他力不能及之前?
孩子的问题,存在即合理,发生即正常,不都是人生之事吗?哪有什么该不该,多余不多余?
遇事解决问题,才是父母所为,总是嫌弃孩子惹麻烦,不是合格父母所为。
家应该是放松和温暖的,呈现最真实的自己,关心就是关心,不必多加伪装,责备批评并不会彰显父母的权威,只会疏远亲子之间的距离。
开启松弛感的幸福家庭氛围,可以从这几点努力。
1、不要忘记自己曾是个孩子
《小王子》中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如果自己曾经经历过来自父母的伤害,如今就不要把伤害复制到孩子身上。
如果自己曾经淋过雨,就不要撕了孩子手里的伞。这是善良,更是爱。
一个网友留言:自己虽然四十多岁,即使在外人眼里自己小有成就,家庭事业孩子都比较完美,但是自己就是跟妈妈不亲。
因为从小到大,妈妈对她说的任何事情想法、表达建议等等第一回应都是NO,遇事,首先就是责备她。
但是她说感谢妈妈,因为她做了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所以自己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只要照着妈妈的做法反着做,就很好。如今,她跟儿子的关系非常好,儿子健康快乐地长大了。
不要总是抱怨原生家庭的伤,选择疗伤才是正道。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告诉自己,不能复制到孩子身上。
2、遇事,倒数12秒
要明白,雁过留痕,伤人的话,出口成刀,覆水难收。
遇事一定要控制情绪,收敛语言,深呼吸,从倒数12秒开始。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12秒,控制得好,你赢了情绪,控制不好,情绪就会嘲笑你。
努力刻意练习,控制好这12秒。
3、他不仅仅是个孩子,更是一个人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渴望被尊重是每个人最深层次的需求。
为人父母,我们希望得到孩子的亲近和尊重,首先就要给予孩子温暖和尊重。
孩子不是阿猫阿狗,你随意踢踢打打他,还能不计前嫌地冲你摇尾巴。
他不仅是我们的孩子,他更是一个独立个体,是一个人,是需要被尊重,需要面子的人。
所以遇事,不能一味简单粗暴批评,批评更不能在公共场合,众人面前。给孩子留面子,就是为自己赢面子。
不要让孩子每一次袒露伤口、期待安慰,都换来一顿冷嘲热讽、斥责打击,不要让孩子每一次求助都无功而返。
我们要语言平和,行为温暖,把握每一次增进感情的契机。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里,而非让他们避而远之,不再沟通。
《亲爱的安德烈》中有一句话:“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缺少语言的链接,彼此变得遥不可及。
当沟通变得温暖顺畅,和谐的亲子关系也就不远了。
点击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