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鲁迅写孔乙己,是为了让你骂读书人吗?

鲁迅写孔乙己,是为了让你骂读书人吗?

文化


前不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忽然成了媒体的热点。


先是有找工作难的失意年轻人感慨,“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是脱不下的长衫。”“少年不识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我们无法准确知晓这些“失意书生”的真实身份,但大概可以猜想这是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在生活中难逃窘困的青年人。这一路“孔乙己文学”既有面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几分自嘲的苦涩。


孔乙己虽然一袭长衫,读了许多年书,终于连秀才的功名也没有,总夹在咸亨酒店里与短衣帮们一起吃酒。走投无路的读书人偏偏要和孔圣人同姓,无奈替人抄写谋生,却又迫于生计有小偷小摸的恶习,难逃被人抓住毒打。终于带着十九个大钱的欠债不知所终,“大约的确死了”。


以孔乙己自比,本也就是互联网上一番常见的宣泄,说完就好,然后,该读书读书,该搬砖搬砖。


可事情接着就有点超出常轨了,本应最粗壮的主流媒体神经突然纤弱敏感起来,竟然对小说人物发起了一番批判,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我们只有脱掉了思想上的‘长衫’,才能真正跑起来,真正矢志接力奋斗,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沉睡的语文课本突然苏醒,激起了一场攻防战,一边是年轻人自命孔乙己的无奈谐谑,一边却是主流媒体拼命拽住年轻人的胳膊,涨红脖子,苦口婆心,声嘶力竭,“不,你不是。”不仅当代有志青年不是孔乙己,而且孔乙己要为自己脱不下的长衫负责。口气越严肃,反差越鲜明。


事情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搞得像谁真想做孔乙己一样。



01.

鲁迅为什么会写《孔乙己》?


事情既然是从《孔乙己》起,我们还是回到鲁迅小说里,理一理这篇可能已经被很多人淡忘的中学课文。许多人少年懵懂时读这篇小说,都会认定孔乙己是一个可悲可恨之人,不仅读书读得迂腐麻木,还天天说着“窃书算窃不算偷”的滑稽言语,终于让自己成了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鲁迅塑造孔乙己,批判的是旧时代迂腐的读书人。这固然不错,可若是这么看,就不免把鲁迅想得太轻了。如果写小说,就是自己塑造一个滑稽人物,再自己痛贬一通了事,鲁迅就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作家。


《孔乙己》其实是鲁迅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鲁迅对自己为何开始写小说曾有一番夫子自道。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到,他做小说:“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可谓题眼,这也是鲁迅对孔乙己的定位。鲁迅对孔乙己批判的底色则是对不幸者的同情。


这种同情根本来源于孔乙己的人生历程是新旧时代转换下,读书人的一种典型境遇。人的生命在病态社会的机制下熬干,最后凋零委顿成了如此模样。


《阳光普照》

孔乙己的少年时代也许也是意气风发的,可毕生所学仁义道德,竟是空言,不仅不能有实际价值,甚至连个人私德都无法保持,只能靠一些虚伪的腔调维护可怜的尊严。但在他人眼中又只剩滑稽可笑。


人固然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又有谁对具体的,千千万万的如孔乙己一般的人负责呢?“不幸的人们”是鲁迅所看到的现实,病态的社会才是更为深刻的归因。


惯常用来概括鲁迅对国民性态度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出自《摩罗诗力说》,原文说的是英国诗人拜伦,“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这两句话之间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暗含着一种递进的关系。


正是有广大深沉的哀矜为底色,怒其不争的批判才更显得深刻立体。一个人之所以变成奴隶,并不是出于自我的选择,而是多重因素的压迫所致。因此,鲁迅批判的不是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而是透过这一形象看到的整个社会环境。对于前者更多的是衷悲,而对于后者才更呈现为疾怒。


对此,文学评论家李欧梵有所揭示:


“《孔乙己》技巧之妙不仅在写出了主人公这一难忘的形象,还在设计了一个不可信赖的叙述者。故事是由咸亨酒店一个小伙计用某种嘲讽口气叙述的。这个人在叙述当时的情况时已经是一个成人了。当年他做小伙计的时候显然也和那些顾客一样,是鄙视孔乙己的 。现在他作为成人回忆往事,岁月却并没有改变他的态度。通过这种间接的叙述层次,鲁迅进行着三重讽刺:对主人公孔乙己,对那一群嘲弃他的看客,也对那毫无感受力的代表看客们声音的叙述者。他们都显得同样可怜,同样缺乏真正衡量问题的意识。


需要了解的是,“孔乙己”甚至也是鲁迅本人所可能拥有的一种人生。鲁迅出生的年代,科举尚未废除,他从小也是接受旧式教育的,三味书屋里的习字与对课,都是为了准备科举。少年的鲁迅可能都与少年的孔乙己走上的是同一条人生道路。只是后来鲁迅由于家道中落,才转到不要钱的水师学堂、矿路学堂,最后留学日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如果我们认可小说家创作生涯之初的创作难免有几分自传性质的观点的话,在《孔乙己》中,鲁迅想象了一种自己可能的人生。也因此,鲁迅对孔乙己更有着一种切己的同情与反思。


沿着李欧梵的思路,《孔乙己》小说的叙述者是“我”这一人称也可以更深一步讨论。这篇小说甚至可以视作一种自我的灵魂审视,是一场虚构之我与可能之我的对勘。


《尽管如此 也要活下去》


在其笔下的这两个“我”,一个自以为安稳、成熟,渐渐圆润,另一个破损不堪、尊严尽失,而同归于麻木,可悲。而整篇小说,也因此可以说是以一种“不安之我”撬动“苟安之我”的灵魂实验。


这也是鲁迅从不以对外在的冷静批判自居,而永远自我烧灼的灵魂征候。正如在《墓碣文》中所言:“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孔乙己》这篇小说,批判孔乙己是表象,揭示病态社会是意图,而藏在纸背的是一场永不停歇的灵魂追问。


02.

谁是更好的读者?


虽然文学解释向来是开放的,上述对《孔乙己》的分析自然也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不过用心的读者总能不断从经典文本中获得更多。因此,不同的读者之间也存在着高下之分。当下《孔乙己》文学攻防战的两造究竟哪一边才是更好的读者呢?


不妨大胆猜想,当代的“失意书生”们可能念书的时候读《孔乙己》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这个人太可悲了,太滑稽了,我们绝无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尽情嘲笑便好。这就是所谓“少年不识孔乙己”,如果有所谓“长衫”的话,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穿上的。


这不是知识的诅咒,而是拒绝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的金钟罩。和孔乙己一样,迷恋于读书人的事,拒绝承认自己的境地,从而也根本不愿意去理解短衣主顾们的世界。


而从“不识”到“读懂”的过程,其实失意书生便已经从《孔乙己》中看见了自己的人生。也正是在这一句话的自我排遣中,脱下了“长衫”。那个原来我们觉得与自己绝无关系的人的生命中也有着自己的影子。这也是阅读小说的意义:从光怪陆离的故事中,看见命运的交叉,理解生命不堪的可能性,也就因此更懂得坚忍的意义。也因此,人的世界有了相互理解的基础。


当代生活与孔乙己的生活的确千差万别。这样的文学领悟也是一个剥开各异的生命形态,以真诚性与他人、与世界相互理解的过程。正如我们之前所言,“孔乙己”故事的重点并不是要谴责个体不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而是揭示病态的社会:那些看似洞若观火的看客的心没有同情,比冰更冷漠。而“失意书生们”的文学阅读与自我解嘲,正是带领我们离开这个冷漠世界的基础。


如果无法在共同生命可能性的基础上建立共情,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对这种病态的社会负有责任。


《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


主流媒体的文学解读激昂则激昂,开出的药方也可谓“放诸四海而皆准”。孔乙己脱不下“长衫”,人要积极面对各种可能的挫折,鼓足饱满的斗志,创造美好的人生——可这种解读的关键在于不是“人”。不建立在对人的理解上,所有的批判、鼓励就难免显得空洞、浅薄而不知所谓。


就好比一个已经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病人躺在病床上,这时候在床边偏要有人打开高音喇叭,让病人起来跳第八套广播体操,一心鼓励他鼓足干劲,强身健体。这个行为难道会有人觉得很积极向上、很励志吗?


大概也是基于类似的逻辑吧,那些媒体的批评和鼓励都让人不那么受用。好像是事不关己地在说,“你们脱不下长衫,你们读书把自己读傻了,我给你指一条明路,不如去摆地摊,个个年入八十万”。搞得像当代“孔乙己”的悲剧仅仅是自己的悲剧,而其他人通通对此并不负有责任一样。这其实是一种冷漠的态度。


再说回来,脱掉长衫就能成功么?这恐怕也是一个虚幻的许诺。回到鲁迅的小说中,倒是有一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穿上过长衫,也一直想用智慧和汗水打拼出美好的生活。那就是闰土。


可闰土到底如何呢?从金黄月光下,戴着银圈与钢叉的潇洒少年变成了一个只会嗫嚅地说着“老爷”的、欢喜与凄凉神情共存的未老先衰的中年人。


可见,不改变这个充斥着“老爷”的社会,穿不穿长衫是没什么区别的。


03.

背后是就业,我们也不装傻


虽然谈了半天文学,倒也不想装傻,好像主流媒体真的在和我们讨论文学阅读的问题。真正无法忽略的背景,是今年已经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


据报道,今年北京地区毕业的硕博士生数量已经超过了本科生。这个趋势可能也会在未来扩散到别的地区。这当然不是要说什么国民素质大大提高的喜讯,而是意味着以往通过继续深造教育纾缓就业压力的办法,可能也终要捉襟见肘了。积久成患的潮水终将面临溃堤的风险。


毕竟学生要一股脑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冲着原来对更好薪酬、更优岗位的期待。现在看来,这样的期待很可能会落空。情绪上失落,思路上迷茫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于是,才有了“失意书生们”的自嘲,也就有了主流媒体迫不及待的下场批判。


一边是感慨就业难,十几年的学习竟然没有用武之地;另一边是号召大家改变思路,换个办法创造人生。好像两边都是情理之中。


可我们更不想装傻的是,主流媒体并不仅仅是舆论的声音,而是内嵌于整个宣传系统的一部分。就业形势的问题并不是年轻人“脱下长衫”就能解决的,就如病态的社会是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一样,当代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下一个素熙》

不过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图穷匕见了。我们明白就业问题有多样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换、疫情的影响、过高的心理期待这些是比较容易说出来的方面,还有许多很难说明白的因素。这既不是批评文学也不是讨论态度就能解决的。


就业确实是难的,但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哀叹,也解决不了问题。对于具体的个体来说,“长衫”终归只是古代读书人的装束,今天的学位服大概也差不多,大学课程、研究生课程,每一级学生都有培养方案,那是一个知识的拼盘,囫囵吞下达到了拿学位的底线。至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同情心甚至智慧千差万别。最终到底读了几本书,有没有本事,还是要看肚皮里的墨水;学到的也总会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可悲的我们短短的一生,都过得并不那么如意,我们从来没有迎来那个长风破浪的“会有时”。那么,阅读就显得更能提供安慰,能和“孔乙己”共情就是伴随我们一生更为重要的能力。


毕竟人生实难,彼此间的联结既薄情又深挚,坦然接受了“他人亦已歌,亲戚或余戚”的现实,才有“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勇气。



延伸阅读
👇
《我,努力成了“废物”?》
《小镇做题家,累了》

撰文:桂枭
编辑:猫爷
封面配图:《濑户内海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孔乙己穷困潦倒是因为不努力吗?985毕业的孔乙己们,正在放弃学历当保安汪正贵 | 墙上的高考荣誉榜,是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我一生的写作就是为了向鲁迅致敬,为了靠近他不想脱长衫的孔乙己,要怎么样移民?“孔乙己文学”爆火之后,我才真正读懂了《平凡的世界》建筑师卖烤肠,高学历年轻人热衷体力活,我们该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吗?|建筑周回放 Vol.27我能理解年轻人与孔乙己共情,但关键还是要打破社会板结军旅故事原创系列(33)月黑风高普京与孙权 信仰的颠覆(七十四)“孔乙己文学”上热搜,钱理群:这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渡十娘|一掐脖子就孔乙己,一松手就星辰大海​年轻人很不容易,嘲笑他们是孔乙己,很没意思!很无聊!孔乙己的悲剧是自己放不下脸面不够努力吗?“孔乙己文学”爆火后,我才真正读懂了《平凡的世界》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他们后悔了吗?以“孔乙己”自居的年轻人,都是无辜的吗?因朋友的私事去了法庭王后的英文--Queen Consort为什么年轻人会有「孔乙己」困境?因为不懂职业规划!给孔乙己留条底裤吧怎么才能穿上鲁迅的长衫而不是孔乙己的长衫​愿今日已自居“孔乙己”的年轻人,不要再当明日的老栓孔乙己文学爆火后,我才读懂了这个可怜人"后浪"或"孔乙己"能形容你吗?鲁迅笔下的三个“弱者心态”,我是孔乙己,你是谁?「全职儿女」正在蔓延:出门是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进门是小心翼翼的保姆脱下长衫的孔乙己,才是时代的清醒人“孔乙己文学”上热搜,网友直呼“鲁迅这话,扎心了啊”热点|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是世俗的枷锁“孔乙己文学”事故,鲁迅怎么看?一个个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今日自居“孔乙己”的年轻人,是不是该反省一下?文革中彻底废除了《贵族学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