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乙己”自居的年轻人,都是无辜的吗?
当你热衷举报你的老师,就别指望他授你知识。
当你热衷批斗你的老板,就别指望他给你工作。
想求知识,就珍惜你的老师。
想要工作,就珍惜你的老板。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最近一段时间,“孔乙己文学”的事儿实在是太火了,惹得央视网都不得不出了个专评回应此事,教育年轻人要努力奋斗,“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当然,对于央视网这个鸡汤味有点浓的回应,大部分“现代孔乙己”是不买账的,这条微博下面为这个事情吵成了一片,大部分人说来说去最后又弄成了“孔乙己文学”——你场面话说的真好听,可我工作还是没着落啊!
吐槽到最后,又成了“孔乙己文学”。
当然,也应该理解一下央视网,“孔乙己文学”在当代年轻人中流行的最大原因,是目前就业岗位供应不足的问题。而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央视网这样的媒体,就算敞开了招人,它能解决几个就业岗位呢?所以除了说几句安慰你的场面话,眼下这种情形,人家也是真的没什么太好的法子可出。
谁能真正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查查全国工商联的最新统计数据你就知道了: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80%,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真正能解决中国年轻人就业问题的是企业,尤其是民企。
所以这个时候本来更有意义的本来应该是俞敏洪、马化腾、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出来说两句,告诉年轻人们他们这样的大厂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更多年轻人们可以奔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增强自我培训、适应企业需求,重新达成平衡之后,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可是,当下的中国舆论场虽然很嘈杂,从俄乌战争聊到明星出轨,说什么都有,但最能解决当代中国年轻人就业焦虑的劳资对话,恰恰是没有的。我记得我大学毕业那会儿,一遇到最难就业季,好歹还有几个知名企业主出来,写写博客、微博。谈一谈他们招聘观感,吐槽一下大学生“眼高手低”、学不能致用之类的,惹得我们这些学生不开心之余,也对我们的就业提供一点参照。但这样的声音,你看这几年还有么?
我们现在只听到俞敏洪老师在说,他下辈子不要当企业家了,宁可想当个流浪汉……你知道这若成真,意味着多少就业机会要随着他“一起去流浪”?
是的,在找不到理想工作的高学历青年们争相搞“孔乙己文学”的时候,眼下的中国老板们却成了最沉默的一帮人。连鲁迅笔下那个咸亨酒店的老板间或喊一句“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之类言语的脾气都没有了。
而这种状态成因,我不得不说,眼下正抱怨自己是“孔乙己”的这帮年轻人,其实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因为在他们受高等教育的这几年里,中文互联网上一度最火的一种口号就是“资本家挂路灯”,你去看看B站上、知乎上,一片一片的“左派青年”把锤爆资本的大锤舞的虎虎生风——
他们说,“资本家原罪论”已经过时了,“资本家全罪论”才是他们的口号。
他们说,万恶是“资本家”的出厂设置,而资本家推出的所有商品,他们都能引经据典,搬出成套的理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把“资本家”批判一番:
网购?那不就是消费主义洗脑术么?
游戏?那不就是用来麻醉人的电子瘾品么?
劳资协调?那不就是资本家用来PUA工人的新剥削方式么?
在青年网民们人均尼尔波兹曼时,“资本家”形象在很多平台上成为了谁都能上去“吐口痰再走”的网络版秦桧像。那些挑头骂资本家的大V凭此赚足了流量,而跟风刷弹幕的年轻人们则尝够了“挥斥方遒”的爽感,一时间真是皆大欢喜。
但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是“资本家”们至少在舆论场上销声匿迹了。前几年这些人还有个相对中性的称号,叫企业家。“保护企业家,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就业市场”这种口号还经常被人提起。但现在你看还有谁在说么?
企业家不仅在舆论场上销声匿迹,甚至在现实中他们也似乎逐渐淡出公众事业。去年马云赴日、刘强东赴美的新闻之所以一度引发极大的舆论震动,就是很多人此时才惊觉,这些商业大佬给很多人提供的饭碗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淘宝、天猫、京东的那些商铺有一天不存在了,你能想象多少人的生计受影响么?
光靠发几个“挂路灯”的爆款骂街文、流量视频,能养活几个人?
而很多年轻人直到这个时候才惊觉,他们毕业后其实是很难靠考公抢上体制内的“铁饭碗”的,想要将来有个体面出路。还得靠他们曾经骂过的那些“资本家”。
但不得不说,现在才惊觉到这一点,稍微有点晚了。
这种人若落到这步田地,稍微有点活该。
当然我知道,我这样说,很多学生朋友会觉得很委屈。他们会说:小西,我又没跟风锤过“资本家”,没有动辄喊要把别人“挂路灯”,风潮都是那些喊得响的人挂起来的,他们过了瘾、赚足了流量,造成的这个结果,凭什么要我来买单呢?
我想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又不太对。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一代年轻人给公众和企业主一种“爱批斗”“喜锤人”的印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哪怕你只是沉默,也有沉默的责任。
这种观感是我前两天和一位大学“青椒”(青年教师)朋友交流时偶然获得的。他说,我现在主要精力就用在写论文、做课题、完成学校考核上,上课时,面对那帮学生,就照本宣科一下,糊弄糊弄得了。因为我生怕自己如果自由发挥,说错了哪一句话,就被座下哪个学生记下来举报了。
我当时还反驳他,说你这样糊弄事不对吧,你不自由发挥,讲点更生动的东西,固然自己安全了,可对那些没举报你的学生怎么交代呢?人家交了学费来听你上课,就学些自己看书也能得到的东西,这大学上的有什么意思?
我那朋友沉默了一下,说了句特别狠的话:
“他们也活该。
老师平素上课说那么多话,那么多知识给他们受用。可一旦老师因为哪句“不当言论”被个别学生举报了。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学校有其他学生写信给校方,替老师辩解的。
他们就沉默的听课、沉默的学习、沉默的看着老师被个别学生举报。他们难道不该为自己的沉默埋单么?”
我想了想之后,是这个道理。
固然,那些喜欢举报自己如今的老师、批判自己未来的雇主,对于创造百无一能、对于毁灭无所不用其极的学生,也许只是当代青年中的极少数。他们代表不了这一代青年的整体风貌。但为什么这代青年会给公众这样的观感呢?还不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沉默吗?
当那些黄文炳式的学生揪住一两句话举报自己的老师时,没有学生出来仗义执言,告诉校方老师讲课的大部分内容是符合要求的。
当网上那些“资本家挂路灯”的帖子和视频爆火的时候,少有人以正言出来普及常识,提醒众人:这个世界上是需要企业家出来做生意、来承担创业的风险、给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的。
我们都知趣的闭嘴了,沉默了,沦为了鲁迅笔下那些麻木的看客,伸长了脖子看那些“弄潮儿”在台上玩着血腥的表演,甚至还间或给他们喝喝彩、点点赞,以为他们锤老师、批资本的行为有多么“英勇”。以至正声不振,常识不彰。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埋怨自己沦入孔乙己的境地呢?
在大学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只敢照本宣科,不讲真东西,和学生始终隔了一层,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学生文凭越来越水,没有真才实学。
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高挂“歇业牌”,根本不再和你“劳资博弈”,以至于就业市场越来越卷。
你应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在正为自己曾经的沉默,付出代价。
一谈到“看客”,我们又说回了鲁迅,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经问他,他对自己的哪一篇小说最满意,鲁迅说是《孔乙己》,鲁迅甚至亲自将这篇小说译成了日文。孙伏园问为什么,鲁迅说因为这小说写出了“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是的,请注意,鲁迅写《孔乙己》的目的,不是我们中学所理解的为了批判他、同情他,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依然是为了批判社会对苦人的凉薄,或者换句话说,是在批判那些看客。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陷入苦境的未必只有那些“不肯脱下长衫”的孔乙己们,但当我们凉薄的去对待一个陷入困境的群体时,这个群体和他们将发挥的功能就会消亡——
当我们苛刻的纠察的自己的老师时,老师就会噤若寒蝉,不再向我们传授知识。
当我们恨意满满的诅咒自己的雇主时,雇主们就会关门歇业,让我们衣食无着。
最终,我们对他人的凉薄,终将会换来他人对我们的凉薄。
于是今天的年轻人们遭遇“孔乙己之叹”,变得那样顺理成章——谁让你在他人陷入不公正的苦境时,不是手拿棍棒的批斗者,就是凉薄的看客?
孔乙己,恐亦己,苦境与凉薄在别人发生时是个笑话,但真打到你自己身上时,现在知道疼了吧?
但我依然不希望这种凉薄继续蔓延,所以我想对那些陷入苦境、又不肯脱下长衫的青年们说几句话——
现在开始,还不算太晚。
请不要再凉薄、偏激、沉默的对待你今天的老师和你明天的雇主了!
当有人用不公正的批斗去打击他们、迫害他们的时候;以他们的破灭去染红自己的流量时。请你们勇敢的“愤然以卫吾道”,让我们的社会不再凉薄,不再充满看客,让社会热忱起来,常识普及起来、经济活跃起来;我相信,“孔乙己”们就终会有学得所用的希望。
否则,若孔乙己们都进化成了老栓,只会做冷漠的看客,那别人再多的人血馒头,也难治好你自己的痨病。
愿这代年轻人不做疯狂的批斗者、也不做冷漠的看客,保护常识与底线,保护你的老师和雇主,就是守护你的知识、守护你的工作。
只要我们的精神不残疾,一切皆有希望。
全文完,本文3700字
硕博脱单,用理想岛! 截至2022年10月28日,硕博自助相亲平台,微信小程序理想岛VIP认证用户超90000人!其中,来自985及全球前100强高校用户占80%。 理想岛VIP核心功能是搜索,想找什么样就找什么样。 关注公众号后,可直接登陆↓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长按二维码 关注理想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