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文学”上热搜,钱理群:这是鲁迅最满意的一篇小说
近日,“孔乙己文学”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网友借“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等句式,抒发对“毕业即失业”的迷茫。
何为“孔乙己文学”?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小说有这样一句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因为酒客、普通人都是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就他的社会经济地位衡量,也是站着喝酒,不过孔乙己要用穿着长衫来表示,他和酒客不一样,他是知识分子。因此,酒客们在嘲笑他的时候,孔乙己的回应是什么?他说:“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认为,读书人有自己的事。那么,为什么说孔乙己的悲剧也在于此?这样的悲剧仅仅是属于孔乙己一个人吗?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孔乙己这样不幸的人?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活字文化出品的视频课程《钱理群讲鲁迅》中的相关段落。其中有钱理群教授对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的赏析,也有他对“孔乙己”形象的反省与反思。
鲁迅在两个地方谈到自己的《狂人日记》。一个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他说《狂人日记》是受到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影响,是“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这是他自己从正面来肯定这部小说的。但是,他在给当时的《新潮》杂志的一篇通讯里,对《狂人日记》有这样一个评价:“《狂人日记》很幼稚,而且太逼促,照艺术上说,是不应该的。”这里,他提出了一个对自己小说的批评性的评价——“太逼促”,这个说法和他私下跟学生的说法是一致的。
他在绍兴有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编辑,叫孙伏园。据孙伏园回忆,鲁迅谈到他的《药》这一类小说时,曾经用了一句绍兴话,叫“气急虺隤”。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够从容。他说《药》不够从容和说《狂人日记》过于逼促,是一个意思。另外,孙伏园曾问鲁迅,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最满意的是哪一篇。鲁迅回答说是《孔乙己》。为什么最满意?鲁迅说,因为《孔乙己》“从容不迫”。
鲁迅在这里的看法,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不大一样。我们都认为鲁迅的代表作是《狂人日记》《药》这些战斗力非常强的作品。但鲁迅自己对它们并不满意,相反的,对《孔乙己》这样的作品有兴趣。实际上,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小说观念,或者说审美观念,就是“从容”。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鲁迅认为小说必须写得从容,这也是他的一个审美评价标准。以这种标准看他的小说,他就觉得《狂人日记》《药》这类小说“太逼促”,而《孔乙己》更“从容”。这个话题很值得研究。同学们可以拿这个题目做论文,即“从容”作为一种美学评价标准,怎么理解?我在这里向大家提供一些与此有关的资料。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讲过,他对书的印刷“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麻麻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迫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在鲁迅看来,留有余地,无论做文章,还是做人,实际上涉及一个人的精神发展。你的精神空间有多大?你是在一个自由开阔的空间呢,还是在一个逼促的精神空间里头?
他还说了一句更重的话:“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
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鲁迅的《孔乙己》。《孔乙己》这个故事该由谁来讲述?这就是叙述学中关于讲述者的选择的问题。
《孔乙己》插图 丰子恺作
孔乙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可以是孔乙己自己讲,也可以由掌柜来讲,再一种就是酒客讲。但是鲁迅都没有选择,他偏偏选择了那个在酒店里,跟整个酒店无关的一个小伙计的眼睛来看,这个构思就很特别,具有鲁迅的写作特点,背后也有鲁迅很深的用意。
那么,鲁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小伙计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我们琢磨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故事的本身,小说的本身来看。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情节就是孔乙己被丁举人吊起来拷打,以至于打断了腿,这是关键性情节。它血淋淋地揭示了爬上高位的丁举人对仍处在社会底层的孔乙己的无情。一般的小说作者都会拿这一情节大肆地正面地渲染,达到控诉的目的。但鲁迅不。我们来看鲁迅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
鲁迅是将这一情节放在在酒店议论的背景下:
我们体会一下这段文字的描写。显然鲁迅关注的不是孔乙己遭受迫害的本身,而是更关注的是人们对孔乙己的不幸的态度,这是他描写的重点。鲁迅的文字中,掌柜就像听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后来怎么样?”“后来呢?”“打折了怎样呢?”没有半点同情,一味追求刺激。而酒客则是轻描淡写地讲了一个与己无关的新闻,还不忘谴责孔乙己发昏,以显示自己的高明。“谁晓得?许是死了。”实际上没有人关心孔乙己的生和死,在这里掌柜的和酒客所扮演的实际上是一个看客的角色。他们是看孔乙己的故事,是把孔乙己被吊起来,打折了腿,当作一出戏来看的。孔乙己的不幸的血腥味就在看客的冷漠的议论中消解了,这就是鲁迅最关心,也是他最感痛心的地方。
这背后确实有一个叙述学的描写的模式:“看与被看”,“看客和被看客”。所以,鲁迅把他描写的重心放在掌柜和酒客如何看孔乙己。于是,我们就注意到整个小说,从头要尾,贯穿着一个“笑”字。你看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至今还记得鲁迅写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众人也就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是这样地使人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就这么过”。这最后一句话,是高度的概括。孔乙己以至失去了人应该有的独立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可有可无的,他的生命唯一的价值就是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和谈资,这是他的不幸。这就是鲁迅对孔乙己的悲剧的把握和认识。
因此在小说结尾,当我们看到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了去时,不能不感到心灵的震撼,并且不禁要想,究竟是谁杀死了孔乙己。
周围的人怎么看孔乙己,这是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是,鲁迅还要追问,孔乙己怎么看自己。
小说有这样一句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因为酒客、普通人都是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就他的社会经济地位衡量,他是站着喝酒,但他要穿着长衫来表示,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知识分子。长衫对孔乙己来说,是一种知识分子身份的标志。所以,酒客们嘲笑他,他回应什么呢?“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认为,读书人有自己的事。
他还大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他要强调自己是一个有身份的人,是一个国家社会不可缺少的君子。这样鲁迅就有一个很深刻的发现,就是孔乙己对自我的评价、对自我的描述,和他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别人对他的评价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在鲁迅看来,这是孔乙己悲剧的一个更深层面的问题。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
不知道诸位听到这里有什么感想,我看到这里就引起了我对我自己的反省。这样的悲剧难道仅仅是属于孔乙己一个人吗?我们这样的知识分子,今天也不是自认大教授,也不过是一个可笑的人。
所以,鲁迅有更深层面的想法——知识分子自身的实际地位和自我评价的之间的巨大的反差。
活字文化 出品 /bilibili视频网播出
相关推荐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钱理群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2-1 |
作者从三个角度勾勒鲁迅的面貌和他的作品。第一部分是鲁迅和当代的关系,追问当下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为什么还要阅读一个140年前的作家的文章,这个问题最为迫切也最需要先行解决;第二部分对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等不同题材的代表作品进行文本阅读和分析,令人切实感受到鲁迅作品的魅力;最后一部分,则是回到鲁迅的年代,还原他的真实生活、工作场景,让读者从另外一个具象的层面获得对鲁迅其人的生动感受。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钱理群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2-1 |
在鲁迅140诞辰之际,这样一本鲜活的小书,是当代青年亲近鲁迅的不二选择。 |
钱理群 著 |
这些越经磨难越显纯真的学人使我们看到,在这“喧闹的世界”里,依然存在着“生命的、学术的沉潜”。 |
「钱理群讲鲁迅」视频课程
活字文化制作出品,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播出
购买课程: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