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做核磁共振差点送命!蜷腿求救后送ICU……
磁共振检查,即MRI检查
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与CT相较,不但没有X线辐射
且软组织分辨率极高
可早期发现病变、明确病变范围、
判断病变性质
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
全身大部分器官组织
包括软组织、骨关节、神经系统、
心脏及大血管等部位病变的检查
然而
如果检查过程中稍有疏忽
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几天前
李婷(化名)在湖北武汉中南医院
做核磁共振检查时
从机器上被直接送进了ICU
6月26日下午,因右臂长了个疙瘩,李婷在中南医院就诊时,被安排了一次核磁共振检查。
李婷的检测报告(受访者供图)
李婷告诉记者,因为觉得是小毛病,她就一个人进行检查,医生对她进行了风险告知,说有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若过程有不舒服随时告知医生。
之后,李婷被送入机器,医生隔着观察玻璃远程操作,进行了造影剂注射。
“开始注射时就感到不舒服,胳膊发麻、心跳加速、控制不住地咳嗽……我想喊医生,发现发不出声音。只能拼尽全力把双腿蜷起来让医生看,希望他来救我,蜷了两次之后就没力气了。”
李婷说,感觉经过很长时间后,隐隐约约听到有医生到身边询问“是不是不舒服”,之后完全失去意识,她随即被送进ICU。
李婷告诉记者,意识半恢复后,她请护士帮忙给领导打电话告知相关情况。
因为在ICU的氛围太压抑,半天之后李婷转入了普通病房。
医生告诉她,她因为造影剂过敏休克,刚经历了一场紧急抢救。
李婷则认为
其求救没被医生观察到
没能及时中止注射和检查
医院没有尽到监护责任
7月1日,李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后家人去看了医院的公共视频,“医生应该是在我求救之后4分钟,才进去查看我,之后出门喊护士站人员来查看,再之后通知其他医生前来。7分钟后,其他医生带着担架进了检查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李婷提供了一段
丈夫与医生的对话录音
针对家属的疑问
医生给出以下解释说明:
发现李婷出现问题,医生上前检查、进行现场判断之后又呼叫同事支援,过程已经做到很规范。
很多患者在造影剂注射后会出现不适,因为客观的技术原因,没办法实时检测患者心率问题,医生只能通过视频查看、判断。
“李女士当时蜷腿呼救的动作,可能自己感觉幅度大,但视频上看上去不明显。”
“医生看到后,判断她可能只是有些不舒服,医生需要时间去观察判断。注射过程只有5秒,如果没有发现强烈反应,来不及停止注射。”医生介绍,视频显示,从注射完到医生进去查看有3分多钟,之后就开始了施救行动,“整个过程在操作规范内。”
出院记录关于休克抢救的记录(受访者供图)
医生表示,所有监控可以随时查看,因造影剂成分不同,一些人会对不同造影剂过敏。“根据她的情况,下次可以选择其他成分的造影剂,做完皮试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医院确实有问题,该承担什么责任医院会承担。”
6月29日
记者联系中南医院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表示向科室询问后回复
截至目前,记者未收到回复
7月1日,李婷告诉记者,
她单位的领导接到医院电话
表示希望约见李婷沟通
湖北武汉一家知名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
“现在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完全排除造影剂过敏反应。有些人这次没有过敏,下次可能会过敏,有些人这次过敏了下次却不一定会,即使提前做过敏测试,也不一定全部测得出来。”
该负责人表示,造影剂推注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判断,按规定各家医院都必须有针对过敏情况的应急预案:
“但具体到每个环节,医生需要第几秒做出准确判断,第几秒上前检查,还没有量化标准,更多需要医生的经验和责任心。这次事件,可能需要专门的专家组审核才能说得清责任。”
记者注意到
北京、西安等多地的医院
都曾发生过患者造影剂过敏
导致休克被抢救的案例
也曾有患者过敏死亡的报道
据了解,造影剂分为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等几种类型,它们不能被人体吸收,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肾脏有伤病者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使用碘造影剂过敏常见表现:
1、特异质反应
非剂量相关性;
常见表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严重血压下降及突然死亡等;
2、物理-化学反应
剂量相关性;
常见表现:恶心、呕吐、潮红、发热及局部疼痛等;
造影剂过敏高危因素:
1、有造影剂过敏史
2、过敏体质,如: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哮喘、食物及花粉过敏
3、甲亢,甲状腺肿
4、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冠脉硬化、近期心梗、长期心律不齐和严重高血压等)
5、肾功能减退
6、体弱、65岁以上老人及婴、幼儿
来源:封面新闻、广东中山一院临床药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编 辑:包海多
主 编:张佳丽
审 核:徐宏任
统 筹:李健宏
监 制:杨 凯
喜欢就分享 点👍加在看文章更好看↓↓
编 辑:包海多
主 编:张佳丽
审 核:徐宏任
统 筹:李健宏
监 制:杨 凯
喜欢就分享 点👍加在看文章更好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