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事!众高官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7月4日,在债券通推出六周年纪念日,债券通有限公司主办了主题为“守正创新,赓续开放”的债券通周年论坛2023,庆贺债券通开通六周年,并探究中国金融市场的当前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新机遇、互联互通机制的新篇章以及跨境投融资的新趋势。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论坛是发表演讲时表示,经过六年发展,债券通已成为境外投资者配置内地债券的主要渠道,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持有内地债券的总规模超过3.1万亿亿元人民币。债券通交易额也由2017年开通首月的310亿元人民币,跃升至今年5月超过9,700亿元人民币,升幅超过30倍。“北向通”成交量占境外投资者在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成交量的70%。这些数字,反映了内地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投资者对这些投资机会的兴趣;也显示香港在链接内地和国际的债券市场和投资者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陈茂波:“互联互通”机制内容不断丰富
陈茂波表示,债券通在201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时正式启动,到现在已经六年。回顾当年,债券通的启动,让境外投资者首次能够通过香港这个平台,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在沪深港股票通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为两地资本市场搭建的新车道,为“互联互通”机制翻开了新篇章,意义重大。
债券通自启动以来,持续深化和扩容,在2021年9月,迎来了债券通的“南向通”,在死循环管理、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债券市场投资境外债券,实现债券市场“南北双向”的互联互通。
在中央的坚实支持下,“互联互通”在这几年间持续增量扩容,除了股票和债券以外,也逐渐覆盖到理财产品和衍生工具,为国际和内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互联互通”机制成功实践、内容不断丰富,创造了一个风险可控、以在岸交易的模式,促成在岸和离岸两地投资者的互利共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跨境市场流动性和活力,助力了国家金融市场对外的有序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推进。
陈茂波表示,受惠于国家战略和世界大格局深刻变化这大势带来的机遇,香港作为连结国家与世界资本市场的桥梁、门户和超级联系人角色必定越加重要。在“一国两制”下,我们一直在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防火墙”和“试验田”的功能,为内地金融市场发展和有序开放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香港会持续增强与内地资本市场的连结和互动,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积极贡献国家的发展。
高飞:稳步扩大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表示,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市场化、开放型金融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
首先,高飞指出,高效支持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金融衍生品市场,更好满足境外投资者对利率风险的管理需求,以香港为重要中介连接内地和国际金融市场,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扩大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
据高飞介绍,截至2023年5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达到了约2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了280%。已有109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约为债券开通前的2.5倍,覆盖了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前100大的资产管理机构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互换通上线以来交投活跃,截至6月末累计达成交易540笔,名义本金总额为285亿元人民币,有30家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其次,高飞指出,人民币债券资产在收益率、避险属性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较强的吸引力。
高飞表示,近年来,在境内外各方共同推动支持下,中国债券市场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自2018年以来,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士罗素等全球三大债券指数。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SDR一篮子货币中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人民币权重位列美元和欧元之后的第三位。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金融持续扩大开放以及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高飞指出,从收益率来看,人民币债券的名义和实际收益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富时罗素公布的数据,中国政府债券在2022年的名义投资回报率位居全球榜首。以各国本币计价,2022年全年持有短、中、长期中国政府债券的回报率分别为2.6%、2.8%和5.8%,均明显高于相同期限的其他市场政府债券。中国政府债券是各期限投资回报率均为正的政府债券,叠加汇率影响后,中长期中国政府债券的回报率领跑全球。即便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民币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仍然较高,为全球人民币持有者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保值增值途径。
高飞表示,从避险属性来看,人民币债券的避险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已经逐步成为准安全资产。自2020年疫情爆发后,全球主要央行均经历了大幅降息。中国一直在精准有力地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跟随大放大收,保持相对审慎和留有余地。政策利率波动较小,有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由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以我为主,利率及资产价格走势相对稳定独立,人民币债券收益与G7国家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债券收益相关性较低,人民币债券的投资组合分散化价值凸显,可以更好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
高飞说:“自2022年以来,伴随各国加息进程,全球主要国家债券价格逐渐下跌,而人民币债券是少数价格波动小且回报稳定的金融资产。从发展潜力来看,中国债券市场的总托管量为149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然而,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为2.2%,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仍具有很大空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并为其提供良好服务。”
第三,高飞表示,继续稳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发展,深化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政府一直坚定不移执行的基本政策。
高飞表示,在债券通开通6周年之际,人民银行会同内地香港各方推动落地便利投资的一系列措施。
一是拓展在华外资机构作为“北向通”做市商,借助外资做市商在区域境外客户资源和跨境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较强优势,更好地服务境外投资者群体。
二是提供一揽子债券组合交易功能,更好满足指数类投资者需求,降低多只券调仓时的询价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三是优化北向通的结算失败报备流程,通过基础设施系统改造实现线上化一站式报备,改善投资者操作便利度。
高飞说:“我们正积极研究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其他举措,包括进一步提升制度型统一对外开放水平,落实好2022年的4号公告,探索建立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托管行模式,以及完善境外投资者的风险对冲工具与流动性管理工具。”
高飞表示:“除了已推出的互换通外,我们还积极研究开通境外投资者关注的回购交易。此外,我们也在探索推动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人民币债券在离岸成为可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试点境外投资者在直接入市渠道下参与标准债券远期业务,包括引导境内主体更好走出去,优化南向通运行机制,有序推动境内基础设施、国际基础设施开展跨境合作等。”
高飞指出:“在稳步扩大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境内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今年被潘功胜行长定为市场建设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我们会同相关单位制定了一系列优化完善境内债券市场的工作措施,包括促进市场合理定价、推进产品创新、机制优化、加强投资者合格性管理和市场分层等方面,以提升市场功能、稳健性运行效率。”
余伟文:将丰富“北向通”风控工具
扩大“南向通”做市商范围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债券通啓动以来取得非常好的成果,已成为中外投资者跨境配置债券资产的主要渠道,大大提升了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并有力推动内地债券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余伟文指出,虽然近期环球市场较为波动,债券通交投保持畅旺。债券通的成功,关键之一是两地监管部门和金融基建坚持以市场为本,不断完善交易、结算等各个环节。就像刚推出的“北向通”篮子交易功能(basket trading),以及交易结算失败一站式线上报备服务,看似是一些技术性的提升措施,但对于提升债券通的交易效率和操作便利度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债券通平台不断寻求突破、进步。
据余伟文介绍,“南向通”平稳起步,稳健发展,为香港债券市场带来发展机遇。香港近年来出台不同激励措施和税务政策,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债券发行枢纽的地位,尤其是推动绿色债券和点心债市场更快发展。通过业界的共同努力,香港已成为亚洲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去年安排面向国际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以及银行绿色和可持续贷款,达到创纪录的805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四成以上,其中超过八成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是由内地机构发行,为我国经济低碳转型引入国际资金。点心债市场也蓬勃发展,2022年发行额超过3,300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超过一倍。当中“南向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余伟文表示,债券通仍有不少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并简单介绍了金管局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首先是丰富“北向通”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箱。去年来,受到中美利率倒挂、疫情等因素影响,市场出现一定波动,投资者对于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更为突出。“北向互换通”在今年5月顺利开通,方便境外投资者进入流动性较充裕的在岸利率互换市场,更有效地管理短债利率风险。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北向通”投资约四成交易集中在五年或以上期限的债券,缺乏有效途径对冲相关利率风险,对国债期货有很大需求。我们将与两地监管部门共同研究推出离岸国债期货,为“北向通”提供重要配套,吸引更多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内地债券市场,同时推动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的发展。下一步的目标,是研究推出更多债券市场常见的盘活存量、提供流动性的安排,比如回购,让投资者更有效地利用持有的债券进行流动性管理,促进市场活力和健康发展。
此外,余伟文说:“我们也会优化‘南向通’的运作安排。市场普遍看好‘南向通’未来发展潜力,对参与南向通做市业务有浓厚兴趣。金管局将扩大做市商范围,以进一步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增加香港债券市场的吸引力。”
最后,余伟文表示:“我们将继续全面推进香港债务工具结算系统CMU的升级扩容,推动其发展成为亚洲主要的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ICSD);主要的改善包括继续加强与内地金融基建合作,CMU将于年内落实与上海清算所的双向自动化对接,进一步提升跨境结算效率。与此同时,CMU还将引进更多市场化的措施和安排,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更好地从结算、托管、流动性管理等方面便利发行人和投资人参与香港债券市场,从而可以更有利地配合内地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女士表示:“债券通虽然只有6岁,但这个年轻人充满朝气和活力。自2017年面世以来,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内地债券规模增长了三倍。”据梁凤仪介绍,最近推出的互换通作为债券通的补充,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对冲利率风险的工具,鼓励他们长期持有内地债券。自今年5月中开通以来,互换通运作畅顺,日平均成长额度接近40亿元人民币。
梁凤仪表示,债券“北向通”6年来稳定增长,交易额迭创新高。今年5月份平均交易额增至创记录的463亿元人民币。截至5月底,合资格境外机构已超过800家。这些机构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显示国际投资者对持有内地债券的兴趣日益增加。
她说,自“北向通”取得成功后,“南向通”于2021年9月正式推出,促进了内地机构投资者投资香港债券市场。截至今年的5月底,上清所托管的“南向通”债券超过600只。开通不到两年,余额已经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这证明“互联互通”机制有序“开通、扩展、优化”的方式行之有效,应该持续扩大发展。
梁凤仪说:“‘南向通’债券拓宽了香港的投资者基础,吸引了更多机构来港发债,进一步丰富了香港债券市场产品体系,提升了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近期人民币融资成本有所下降,相对于海外加息环境更具吸引力。因此,目前正是鼓励内地和海外企业发行更多人民币债券的好时机。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推动香港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梁凤仪表示,作为大类资产,固定收益产品是必要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工具。债券价格波动较股票小,且利息收入相对稳定,能有效缓冲高风险资产价格波动,有助于投资者管理组合风险。因此,发展优质债券市场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环。
她同时指出,近年来,内地绿色债券市场迅速扩张,显示出对绿色融资的强劲需求。去年,内地绿色债券发行额增长35%,达到1550亿美元。为了将香港发展成亚洲绿色金融领导者,我们期待香港发行更多人民币绿色债券,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领先的离岸绿色债券中心及人民币离岸债券中心地位。
“债券通作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一份子,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一直持续推动机制扩容和优化。”梁凤仪说:“‘互联互通’另一位年轻的成员——ETF通,今天也迎来了一岁生日,它的成效立竿见影。在短短一年内,南向交易已经占据合资格香港ETF平均每日成交额的20%左右。
梁凤仪表示,作为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将继续与业界及本地、内地同行紧密合作,推动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协同发展。香港将继续有效地成为联通内地和世界的桥头堡,助力国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