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后肌肉酸疼,怎么处理最有效?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袁越
锻炼身体在当代社会已经蔚然成风,即便是挥汗如雨的盛夏也阻挡不住大家运动健身的热情。但在高温天气下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受伤,常见的运动伤包括肌肉痉挛(俗称抽筋)、脚踝扭伤(俗称崴脚)和肌肉拉伤(常发生在腰背肌,俗称闪了腰)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爱情公寓》剧照
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有文章称,如果运动时受了伤,必须遵循“大米原则”进行康复,即休息(Rest)、冷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这4个单词的首字母合起来就是大米的英文RICE,故此得名。
“大米原则”的发明人是美国运动医疗专家加贝·米尔金(Gabe Mirkin)博士,他在1978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中首次列出了这4项原则,很快就在国际运动医疗界传播开来,并成为各级运动队的教练员和随队医生们必学的项目。但是,这4项原则是米尔金博士根据他当时所掌握的运动生理知识推想出来的,并没有经过人体试验的检验,因为试验必须找到很多受伤的运动员进行对比,难度太大。
《荣耀乒乓》剧照
随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大米原则”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于是运动医疗界设计了一系列对照试验,先让志愿者进行高强度运动,等到他们肌肉酸疼之后再用不同的康复手段处理,看看哪种方法最有效。2013年6月出版的《美国运动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发表过一篇论文,发现冰敷虽然能减少伤处的肿胀程度,但对肌肉的恢复速度没有帮助。
在归纳总结了22个类似试验的结果之后,米尔金博士在他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大米原则”的前两项,即休息和冰敷是有问题的。其中冰敷的疑问最大,因为这会影响炎症反应的强度。很多人误认为炎症反应只是免疫系统针对入侵病原体的一种反应,但当肌肉组织受伤时,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一种)也会在伤处大量集结,并通过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来加速肌肉组织的修复过程。冰敷虽然能止痛,但会导致血管收缩,降低免疫细胞的集结速度,反而会妨碍运动伤的恢复。
既然如此,为什么体育比赛受伤的运动员仍然会立即接受冰敷呢?米尔金博士认为,原因在于冰敷是已知的最安全的止痛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快速回到场上继续比赛。但他同时指出,冷敷会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度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即使必须冰敷,最好也只冰敷5分钟,然后就改为热敷,之后再让运动员重新上场比赛。
与之类似,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的科里·昆泽(Corey Kunzer)医生则建议早上肌肉僵硬的时候用热敷,晚上再改用冰敷,因为一定程度的肿胀虽然对肌肉修复有帮助,但会导致疼痛,这显然也是很不好的。
《浪漫一生》剧照
至于“大米原则”的第一条“休息”,米尔金博士的观点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他现在认为只要一个人在运动时不觉得痛,就应该尽快恢复运动,因为运动才是最好的润滑剂,太多的休息反而会让肌肉变得僵硬,失去原有的活力。
如今的运动医疗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遵循“大米原则”了,而是将其修正为运动(Movement)、抬高患肢(Elevation)、牵引(Traction)和热敷(Heat)。这4个单词的首字母拼起来是METH,在英文里是冰毒的意思,相信看过美剧《绝命毒师》的观众很容易记住它。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