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未来无限|未来科技首届年度峰会成功举办
以科技启迪卓越智慧
以数智开启无限未来
2023年7月6日
“科技引领 未来无限”
未来科技首届年度峰会
在清华大学建华楼成功举办
未来科技
创建未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弗里曼讲席教授白重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李建秋,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华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系教授薛健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清华经管未来科技校友以及来自全国多地校友亲临现场,清华经管EMBA教育中心主任贾莉主持活动。
白重恩围绕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主题,指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就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商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成功的宏观条件包括满足社会的需求,充分利用中国的发展优势以及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白重恩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阐述了怎样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分析了中国的发展优势,并以问题导向提出了支持创新的政策建议。
当下,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下作出的两大战略决策,聚焦当下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贺克斌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倍增式发展-挑战与系统解决方案。他表示,从能量流和物质流这两方面中和分析,就能帮助建立可再生能源体系。其中,供给侧可以通过风电跨区域联合并网及装机空间优化有效提高风电供电质量与稳定性,用能侧可以通过交通融合的协同运行机制显著减污降碳。
可再生能源倍增式发展的挑战与系统方案
目前,电动汽车正成为未来出行的新趋势,引领着汽车行业的革新。对此,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并拥有多项专利成功的李建秋老师,围绕智能电动车辆的现状,深入分析其行业发展趋势,带领着现场嘉宾深入畅想未来出行,他提出:“我们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推动能源的低碳化改革,助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未来确保我们长远富足的能源基础”。
李建秋深入分析智能电动车辆行业发展趋势
经过70余年的发展,集成电路已成为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支撑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基础,深刻影响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作为集成电路学院的首任院长,吴华强长期从事新型存储器及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卡脖子”技术研究,他在现场向大家介绍了我国集成电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集成电路的战略地位,加快‘卡脖子’攻关,并且要抓住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重大创新变革机遇,积极开辟新赛道,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政产学研密切协作,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事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吴华强向大家介绍集成电路发展的最新动态
薛健在致辞中表示,未来科技项目旨在为国家培养掌握核心科技,引领科技未来,贡献人类社会的科技型战略企业家,在清华大学各个院系的支持下,逐渐成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纽带,并于今年4月成立了清华经管未来科技战略委员会。希望未来能够不断促进科技与企业实践的结合,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薛健致辞
贾莉主持
用科技链接未来,用数智连接万象,用想象赋予未来无限可能。众位老师的演讲,带领大家深入思考,在激烈的智慧碰撞氛围下,由白重恩院长主持的圆桌论坛展开,贺克斌院士,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301129)董事长、清华经管未来科技二期班校友于大永,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737)董事长、清华经管未来科技四期班校友陈启章,清松资本创始人兼CEO、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张松进行圆桌交流。
贺克斌提到“几乎所有企业的产品都是需要电力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规模上去的话,你所谓的绿电就不是一个稀有品,而是一个供给量比较大的常用品”。
贺克斌圆桌论坛分享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经管未来科技二期班校友于大永在回答白院长关于面向双碳目标所带来的机遇时说:科技企业要从注重赢利模式向商业模式升维,更加关注客户的价值主张。客户也不再是狭义的客户,而是包括民生、环境、国家等更广阔的范围。通过基于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升级来打造共生共赢生态。
于大永圆桌论坛分享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经管未来科技四期班校友陈启章指出“抓住了技术创新,才让我们的产品有竞争优势,要解决技术的问题,学校里面要把学生请来,研究生也好,本科生,博士生到公司来”。
陈启章圆桌论坛分享
清松资本创始人兼CEO、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张松指出:“现在的企业,各个政府都会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但是真正要产生非常高昂的价值,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继续投入”。
张松圆桌论坛分享
白重恩总结道:“可以预见到,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社会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前沿行业的发展必然将成为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永葆创新之心
智领未来赛道
科技引领 未来无限
山海相逢 共创未来
祝愿大家
成为有远见的思考者
弘扬企业家精神
共同创建未来的无限可能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