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我问了20多位同学,没有一个让我眼前一亮
7月8日,著名生物学家、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新发布的一条微博,称她最近参加了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试,能进入这一轮面试的人,基本都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有些还发表过不止一篇学术论文。
在常规问答之外,颜宁问了几乎所有人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结果:
“20多位同学,却没有一位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
“近一半的同学表示还没想过这种问题”,这也在学术圈、特别是科研新人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微博全文如下:
图源:颜宁微博@nyouyou
【说教味甚浓,不喜勿入;若有冒犯,非我所愿,提前道歉;抛砖引玉而已】
最近参加了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试,能进入这一轮面试的基本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能招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了。在常规问答之外,我问了几乎所有人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是20多位同学,却没有一位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被我吓到的同学们也不用怕,颜老师从做助教开始的习惯就是问最刁钻的问题,打最高的分数;前者是逼着人去思考;后者么,我一直认为考上大学以后,分数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我问的问题是:
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 即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博导),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优秀的科研团队、充足的经费、完善的实验设备、大把的时间),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
也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非典型、面试太紧张,近一半的同学诚实地表示现阶段还没想过这种问题、一时半会想不出(非常感谢你们的诚恳,这也是很好的答案);有的同学讲的是文献里特别具体的小问题;有的同学泛泛说一些感兴趣的领域,但当问起哪些实验室是此方向时,却又一脸茫然……
这些同学的课业成绩都很高,否则也进不了面试;甚至有些同学发表过不止一篇学术论文了(但除了其中一位以外,随便问一个论文中涉及到的实验细节,却又讲不大清楚……)。
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针对本科生问这个问题太早了,但总期待着有一两位同学能脑洞大开地讲讲—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科学研究对象,真的就没有让人发自内心想钻研的么?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过去几个月与年轻PI们聊天最常说到的主题之一:你们有这么好的起点和支撑条件,一定要dream big & aim high!没必要只到文献里寻找你的科学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大多已经不是真正原创的了;也不要总是循着你之前PhD或博后实验室的方向、套路走下去;不给自己设限制条件地到大自然里、临床中、社会上去观察,你会发现时时处处都有好问题。
人类的知识才多一点儿啊,那么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呢;过去几年十几年的科研训练给你的是能力、是武器、是科学方法,做了PI,天高任鸟飞,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值得你和团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这其实也是说给自己的。共勉
图源:颜宁微博@nyouyou
来源:颜宁微博@nyouyou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